張作霖麾下的將領都是什麼結局?

蝶戀花緋


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奉系戰敗,撤回關外,宣佈“東北自治”。此後,張作霖倚重楊字霆、姜登選、韓麟春、郭松齡等新派軍人,編練新式軍隊,並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軍和兵工廠。 楊宇霆,字麟閣,遼寧法庫人.日本士官學校第七期炮兵科卒業。歸國後,歷任奉天軍械局長,二十七師參謀長。張作霖督奉時,任督署參謀長。民國六年,與徐樹錚聯絡,開天津會議,武力對南,任奉軍副司令。徐樹錚編成軍隊時,因留用奉軍軍費軍械,與同僚丁超同被免職。十年,再由張作霖起用,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十一年直奉戰後,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總參議,兼陸軍訓練總監,掌握東三省軍事全權。十二年,復兼東三省兵工廠總辦。 十三年秋,直奉再戰,任鎮威軍總參謀長。直系既倒,段祺瑞出任執政,十四年八月,任為江蘇軍務督辦。就職不及兩月,浙督孫傳芳率軍入蘇,楊知不敵,乃棄職歸奉。奉張仍以總參謀長之職。

馮玉祥與張作霖函,所指為“新進少年,能花言巧語,見敵即跑,不加之罪,而仍握大權”者是也。及郭松齡倒戈,通電討楊宇霆,斥為攘權弄兵,楊曾辭職赴大連一次,未幾,又復職,為奉張規畫一切。及郭兵敗身死,楊氏益見信任。十五年,任安國軍總參謀長。十六年,與奉軍將領擁張作霖為大元帥,自任元帥府參謀長。十七年,代韓麟春為三四方面軍團長,擔任京漢線作戰。保定一役失敗後,奉軍總退卻:六月五日,張作霖被炸於皇姑屯,楊亦一時不知去向:事後乃回奉天。十八年一月十八日,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張學良,召兵工廠督辦楊宇霆及黑龍江省長常蔭槐到總部會議。夜二時即以內亂罪,將常、楊槍決:,楊死年四十有四。 姜登選,字超六,河北南官人。日本士官學校T兵科畢業:清宣統時,任朱慶瀾之參謀,隨軍入四川。革命後,任貴州第一師參謀長:民國二年,朱被任為黑龍江護軍使兼民政長,姜為其參謀長。五年,隨朱赴廣東,供職省長公署。十一年直奉戰後,奉軍聘為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監,奉軍之改革,得姜之力不少。十三年,直奉二次戰役,姜任鎮威軍第一軍總司令,奮戰于山海關之正面攻擊。十四年四月,張宗昌為山東督辦,姜即繼張而為蘇皖魯三省剿匪總司令。

八月,覆被任為安徽督辦,十月,浙督孫傳芳派兵攻江蘇,蘇督楊宇霆先逃,姜亦棄職北歸:十一月二十四日,以不附和郭松齡反奉,為郭松齡槍斃於灤州,棄屍灤河中,死年四十有七。 韓麟春 字芳宸(又作芳辰),遼寧瀋陽人(一說遼陽)。早年留學日本,日本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六期炮兵科畢業。返國後,歷任北京政府陸軍部軍械司科員,軍械司槍炮科科長,陸軍炮兵上校。旋任陸軍部參事,駐美陸軍武官。1922年,任北京政府陸軍次長,後補陸軍中將。第一次直奉戰爭奉軍失敗後,辭職返東北,1923年任東三省兵工廠總辦: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任鎮威軍第一軍副軍長,第二軍軍長。曾作為張作霖代表赴廣州與孫中山商討奉孫聯合反直事宜,任善後會議會員。1925年任東三省陸軍訓練處副監。郭松齡反奉失敗後,任第九軍軍長。1926年,任鎮威軍三、四方面軍軍團長。同年6月,被吳佩孚任命為將軍府麟威將軍,加陸軍上將銜,韓通電拒受。同年11月,參加張作霖、吳佩翠、孫傳芳和閻錫山的天津蔡園會議,授安國軍陸軍上將銜。1927年2月,與張學良等率軍討伐靳雲鶚入豫,旋與武漢政府北伐軍激戰。

3月]2日,在對抗北伐前線,與張學良聯名發表首倡弭兵的《張韓對時局通電》。6月18日安國軍政府成立時,任陸軍第四方面軍團軍團長兼陸軍大學校長。是年末因病去職。1930年1月18日病逝於瀋陽。 郭松齡,字茂辰。遼寧省瀋陽人。1882年出生。1902年考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分發到盛京將軍衙門充當衛隊哨長,後人陸軍第三十四混成協第六十八團任連長、營長。1911年參加中國同盟會積極從事反清革命運動。1912 年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任第四區隊長。不久,改任奉天督軍署少校參謀。1913年入北京陸軍大學深造畢業後回奉天。任東三省講武堂戰術教官.與張學良有師生之誼。1920年由張學良推薦.任東三省巡閱使署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第二旅旅長等職。1 921年8月,仟奉天第八混成旅旅長。參加第一次直奉戰爭。奉軍失敗後設立三省陸軍整理處,重新編組部隊。張學良任參謀長,由郭代理。1924年任第三軍副軍長.協助軍長張學良指揮奉軍參加第二次直奉戰爭。1925年奉軍擴編,任第三軍副軍長兼第六師師長。控制了奉軍的精銳主力。後與國民軍馮玉祥秘密結盟.同年11月,在灤州通電.勸說張作霖下野.聲討楊宇霆.並將所部改編為東北國民軍自任總司令.率部攻打瀋陽。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日本關東軍的支持下於大淩河附近地區擊敗郭松齡。郭松齡1 925年12月24 日在新民縣蘇家屯兵敗被殺。

常蔭槐(1888-1929),男,字瀚襄(亦作漢香、翰香),梨樹縣劉家館子鎮人,祖籍山東壽光,宣統二年( 1910)畢業於奉天法政學堂,後歷任黑龍江陸軍第一師軍法處長、代理督軍署軍法課長兼省長公署參議、奉軍赴陝剿匪總司令部軍事參議職。1922年參加第一次直奉戰爭,任騎兵第三旅參謀長,之後歷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參事、國務院參議、吉林黑龍江兩省剿匪總司令部參謀長、奉軍鎮威軍騎兵集團司令部參謀長。1924年任奉天省軍警執法處長兼清鄉督辦。1926年初任京奉(京沈)鐵路局局長,同年兼任奉軍第i、四方面A:軍吲司令部政務處處長 1927年6月旺北京政府交通次長,並代理部務二1928年後義一度兼任東北交通委員會委員長,黑龍江省省長等要職 為奉系軍閥要員,辦事認真一在京奉鐵路局長及東北交通委員會委員長任內,致力整頓鐵路交通運輸秩序,敢於督令屬員,按章辦事,而且對違章者處罰較嚴,不怕得罪上面及同僚,使鐵路交通面貌有所改觀。 主管鐵路交通時,奉東北地方當局指示,修築大通(大虎山一通遼)鐵路,塔管日本帝國主義多次抗議,反對修築這條與南滿鐵路平行的線路,但常蔭槐不畏威脅,仍按計劃施工至建成。其重視培養鐵路人才,成立交通教育監督處,並於錦縣創建交通大學(後改為東北交通大學) 在鐵路交通線路上的重要城鎮設立中、小學等。 1926年常蔭槐與其兄常蔭廷在其家鄉劉家館子創立常氏私立小一學,兼任名譽校長,以高薪從北京、大津、上海等地聘請知筆學者擔任教師 1929年1月10日晚,張學良以“阻礙和局,妨礙統一”的罪名下令將其秘密殺害於“老虎廳”,終年41歲。


李三萬的三萬裡


張作霖從一個拉起數十人、以保護村屯治安為名的民團組織起家,通過多年的拚搏,最終成為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其麾下幕僚眾多,戰將如雲,統轄著數十萬東北軍。這裡僅介紹一下張作霖的五虎將結局怎樣。

姜登選

姜登選出生在一個富裕人家,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曾任保定軍官學校教官、貴州陸軍第一師參謀長。1922年,投奔張作霖,任奉軍總參議。第一次直奉大戰後,姜登選任訓練總監、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總監。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姜登選任第一軍軍長。1925年,郭松齡發動兵變,倒戈反奉,姜登選前往郭松齡部欲勸說其放棄兵變,郭松齡反而勸其一起兵變,遭拒絕後,雙方惡語相加,郭松齡便將姜登選槍斃了。後來,姜登選被移墳厚葬時,打開棺槨發現姜登選捆綁雙手的繩索已鬆開,棺槨內佈滿抓痕。原來姜登選中槍後並沒有死,而是昏死過去,埋葬後甦醒,最後是被悶死在棺材內的。

楊宇霆

楊宇霆曾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是張作霖的重要幕僚,堪稱左膀右臂。楊宇庭智謀深遠,見識超群,歷任奉軍參謀長、東北三省陸軍總監、第三和第四軍團司令等職。張作霖死後,楊宇霆常以奉軍元老自居,對張學良不敬,常在眾人面前以教訓的口吻對張學良講話。尤其在東北易幟的問題上橫加反對,常常挑戰張學良的權威。張學良忍無可忍,將其誘殺。

郭松齡

郭松齡曾在奉軍陸軍速成學堂學習,後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在中國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郭松齡在任東三省講武堂戰術教官時,是張學良的老師,兩人從此建立起了友誼。張學良與郭松齡先後一起擔任奉軍第三軍正副軍長、京榆駐軍司令部正副司令。張學良對郭松齡非常尊敬,對他言聽計從。因此,郭松齡也掌握著部隊的實權。郭松齡後因與張作霖政見不同,率七萬大軍倒戈反奉。兵變失敗後,被俘、槍斃。

韓麟春

韓麟春曾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22年直奉戰爭後投奔到張作霖麾下,歷任兵工廠督辦、奉軍第二軍軍長、第四方面軍軍團長。韓麟春的第四軍團與張學良的第三軍團曾組成聯合軍團,是奉軍的主力。韓麟春曾多次與張學良聯合作戰,極受張作霖的信任。1927年安國軍政府成立時,韓麟春任第四方面軍軍團長兼陸軍大學校長。1927年底,韓麟春突然中風,於1931年病逝,時年46歲。

李景林

李景林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自幼隨父習武。年輕時曾在保定北洋陸軍速成講武堂學習,歷任奉軍混成旅旅長、第一軍軍長、第一方面軍司令等職。郭松齡兵變時,李景林與馮玉祥等密謀反奉,並脫離奉系。李景林後又多次投奔、聯合其它軍閥,並進行混戰,失敗後退出軍界,專門從事武術研究和發展,最終成為一名武術大師。李景林1931年底病逝,時年47歲。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