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孩子的暑假,物质缺乏,但心仍丰富


这里名叫弄乃屯,位于广西河池瑶族自治县板兰村,屯子不大却已存在百年历史,目前还有20户人家居住在此,延绵巍峨的大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似仙境一般,由于位置偏僻,很少有人知道来此旅游。

高耸的大山把这里变得神秘,也把这变得闭塞,自然环境恶劣,但屯里的人早已学会生存法则,除了房子外,附近的土地全部种上了庄稼。

屯里大约有100多口人,其中孩子占了大部分,每年暑假孩子们回家时,屯里就会开始变的热闹,相比城里孩子的暑期生活,这里的孩子更多的是替父母分担家庭责任。

她叫蒙秋雁,今年11岁,跟着叔叔一起生活,母亲改嫁父亲去世,这接踵而来的变故让她变得成熟,暑假里她总是帮家里干农活,照料弟妹们,不过她脸上的笑容依然清澈明媚。

早上八九点,田地里各种虫鸣此起彼伏,好像在发泄对高温的不满,小秋雁在这个时候正和哥哥们一起收玉米,因为玉米产量低,所以它只能作为家里的食物不能换钱。

他是“摘玉米小队”里最小的小蒙,生性活泼的他总爱跟着哥哥姐姐下地干活,因为个子矮,他每次摘玉米要先把玉米秆拉低,再踮着脚掰玉米,妈妈还特意给他做了一个小号背篓。

他叫蒙山平,今年17岁,作为家里的大哥,他很早就学会了山里的生存法则,总是知道哪里能找到足够的柴,在县城上学的他喜欢跳舞,也喜欢写诗。

在去砍柴的路上,蒙山平给小秋雁做了一把伞,即使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小秋雁依然开心不已,在她心里,哥哥就像这伞一样,总能为她遮挡风雨。

蒙山平身上的柴刀已经使用了十几年了,从小时候看父亲砍柴,到现在自己砍柴,虽然时间把刀口变得“伤痕累累”,但它却依旧锋利。

砍完柴,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哥哥把小细一点的柴放进妹妹的背篓里,自己扛起粗重的柴准备回家,走到一半天就黑了,但这几个孩子并没有减慢脚步,这条路对于他们来说太熟悉了,好像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家。

这是小秋雁生活的家,婶婶此时正在生火做饭,一只小山羊从下面探出头来东张西望。

山里没有新奇的玩具,但是与大自然相伴,孩子们从来不缺少快乐,他们总是变着法子找乐趣,抓蛐蛐,做迷藏,摘果子......

孩子们中午没有睡觉的习惯,他们总是有数不尽的玩乐方法,在烈日炎炎的午后,即使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游乐场,一群人嬉闹着,爽快的笑声也能响彻大山。

天气有些“喜怒无常”,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孩子们淋得措手不及,和城里孩子不一样,他们很享受大雨带来的清凉,在哗啦啦的雨水下面,他们开心的和家禽赛跑。

跑回家后,孩子们在阳台上看雨,感受雨后带来的凉爽,呼吸着山里独有的清新空气,静静的等待时间流逝,在弄乃屯里,孩子们虽然物质缺乏,但心仍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