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全面實現15年免費教育今年已落實資金超5億元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回顧40年走過的光輝歷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下,大量資金投向西藏教育,知識、思想和智慧遍灑雪域高原,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更有一大批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高級人才脫穎而出,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基礎教育成效顯著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

經過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區基礎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建立起“地方負責、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區內辦學為主、區內外教育相結合的基礎教育辦學體制。

學前教育加快發展,保障水平不斷提升。2010年,我區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學前雙語教育發展的意見》,大力實施第一、二、三期學前雙語教育行動計劃,基本建成覆蓋市(地)、縣(區)、鄉鎮、村四級的學前雙語教育網絡,適齡幼兒入園保障能力不斷得到加強,學前雙語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區有幼兒園1239所(不含附設幼兒班206個)、教職工5359人(不包含聘用教師、聘用工3172人)、在園幼兒106346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72.5%,較2010年末,分別增加1120所、3783人、82932人、48個百分點。2011年春季起,我區將農牧區學前教育納入補助範圍,公辦幼兒園及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授權承擔學前教育任務的民辦幼兒園,在園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都在補助政策範圍之內,補助標準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三包”標準相同。截至2017年秋季,補助標準年生均分別提高至二類區2880元、三類區2980元、四類區或邊境縣3080元;2012年秋季起,實現了城鎮公辦幼兒園免費教育和民辦幼兒園定額免費補助。

“普六”“普九”“掃盲”任務全面完成。2007年,我區“普六”縣由2003年的55個增加到74個,“普六”人口覆蓋率由2003年的79.6%提高到100%,全面完成“普六”任務;“普九”縣由2003年的17個增加到63個,“普九”人口覆蓋率由2003年的30.9%提高到90.2%。脫盲縣由2003年的40個增加到70個,掃盲人口覆蓋率由2003年的59.7%提高到95.6%。青壯年文盲率由2003年的30.9%下降到4.76%。2011年,“兩基”攻堅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全面完成“普九”和“掃盲”任務。

均衡發展成效顯著。2012年,啟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積極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大對基層學校的校舍建設、教師資源配置、生均經費、教學儀器設備、教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傾斜力度。截至2017年底,全區有小學806所,在校生31.51萬人,比1978年增加10.71萬人;初級中學94所,比1978年增加50所,在校生12.46萬人,比1978年增加10.71萬人;小學淨入學率、初中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9.5%、99.3%;初中在職專任教師達到9819人,小學在職專任教師達到20143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縣(區)達到51個,佔全區74個縣(區)的68.9%。

西藏全面實現15年免費教育今年已落實資金超5億元

內地西藏班

21省市127所學校 累計輸送各類人才4萬餘人

1984年,根據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需要,針對西藏教育落後、人才匱乏的狀況,黨中央作出“在內地創建西藏學校和舉辦西藏班”的重大戰略決策。目前,全國21省(市)127所初中、高中、中職學校舉辦西藏班,196所高校招收西藏班學生,在校生達3萬餘人,累計為西藏培養輸送中專以上各類急需人才4萬餘人,形成了包括初中、高中、中等職業教育、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內的內地辦學培養人才的新格局。

“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於2016年正式啟動。截至2017年底,全國17個省市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對口支援西藏7個市地,實現全區74個縣全覆蓋,落實援助資金12.74億元,援建校舍48.57萬平方米,贈送圖書資料49萬冊,援建實驗室50個,派進援藏人才5400人次,涵蓋了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個階段,共選派了800名優秀骨幹教師集中援助了西藏20所中小學校,培訓教師和管理幹部8300人次,全區4.39萬名學生直接受益。目前,西藏已建立起了高等教育團隊式、職業教育對口幫扶、基礎教育組團式、教育部直屬單位對口援助的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教育支援體系。

學生 資助

出臺學生資助政策40餘項 “三個全覆蓋”確保上學“三不愁”

目前,我區已全面實施學前至高中教育階段15年免費教育,教育“三包”政策覆蓋學前至高中教育階段所有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有序推進。

2018年,已落實15年免費教育資金50884.10萬元,受惠學生62.36萬名;教育“三包”資金201839.61萬元,惠及學生約56.7萬人;義務教育農牧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31975.44萬元,受惠學生39.97萬人。

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起以“獎、貸、勤、助、補、免”六位一體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實施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綠色通道”制度、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學費減免、勤工助學等政策,實現對高等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後的全程有效資助。

我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已基本建立健全,截至目前,先後出臺實施學生資助政策40餘項。實現資助範圍“三個全覆蓋”(即各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三不愁”(即入學前不用愁、入學時不用愁、入學後不用愁)。

經統計,僅2017年全區共落實資助資金32.19億元,受益學生達170.19萬人次,各級各類資助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實,實現了“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工作目標。

教師隊伍

近五年補充教師1.5萬餘人 鄉村教師補助標準不斷提高

據自治區教育廳師資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區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教師補充渠道進一步拓寬,高海拔艱苦邊遠地區師範生定向培養計劃學前中職畢業生對口高職計劃、教育系統人才引進計劃等一系列培養補充教師的有力舉措持續實施,近五年來,補充各級各類學校教師1.5萬餘人。

教師培訓體系進一步規範,建立完善國家級、自治區級、地市級、縣級、校本五級教師培訓體系,全面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和“區培計劃”,累計培訓教師9.8萬餘人次。實施名教師名校長選拔培養工程,評選首批中小學名校長11名、名教師53名。湧現了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普窮、“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格桑德吉、“最美鄉村教師”宋玉剛為代表的一大批教書育人模範。

逐步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教師工作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我區三年三次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目前月人均補助830元左右。教師週轉房建設納入各級住房保障體系,建設高寒偏遠艱苦地區教師宿舍6600餘套。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了鄉村教師的待遇和任留率,穩定了教師隊伍,增強了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