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天安排,也許那裡的人們更需要我……

人命天安排,也許那裡的人們更需要我……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繼承了父輩的基業。開創了“康乾盛世”。在守業的同時,他還開疆擴土,使大清國的疆域面積極大地擴展。

他深知滿族剛剛入住中原,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漢族人才支持。他自己努力學習漢文化,加強對漢族知識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曾多次巡遊私訪,以此發現漢家有用之才的子弟,播撒人才後備梯隊。

康熙帝一路隨從大臣前呼後擁,地方官員殷勤接待,走到哪裡都小住幾天,察看民情,詢問當地風土人情,查看各地學子的學習情況,主要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以便隨時發現人才,為朝廷所用。

一日,康熙帝走到甘肅地界,見四周荒涼。他便詢問當地官員,此處開闊之地,為什麼沒有人居住?

官員說,前面一百里就是莫高窟,這裡乾旱無雨,百姓不能生存,原來的住戶也搬走了。康熙帝從身上取出一物說,把此物埋在三尺以下,自然就會有人來取。

康熙帝出巡時,身邊有大臣跟隨,天上有神仙護駕,地下有土地爺保護。他的一聲令下,自然眾神照辦不移。其實,康熙帝給官員的是他的一個隨身佩戴的腰牌,那可是頂級的靈物,埋什麼圖譜腰牌,日後出什麼人才。

人命天安排,也許那裡的人們更需要我……

有一日,一個放牛娃兒趕著幾頭牛從此路過,一頭老牛,走到此處,就用蹄子不停地刨地。牛娃兒很納悶,這條老牛今天怎麼啦,它是個頭牛,它不走,其它牛也停下來了。

牛娃兒就走過去一看,一個水溝裡被老牛踢出了個大坑,牛娃兒想“老馬識途”,也許老牛識貨呢。他和牛群經常走這條路,每次走到這裡,這頭老牛就用蹄子踢這裡,天長日久竟然踢出了一個坑,今天竟然不走了。

牛娃兒手裡只拿個鞭子,別無他物,於是就從樹上折根棍子,手和棍子並用,一會兒挖出來一個比銅子兒大些的玉佩,他拿在手裡左看右看。老牛朝著他,打了兩個響鼻兒,尦著蹶子跑了,像孩子般的很興奮。牛娃兒把這個玉佩揣在懷裡,趕著牛群回去了。

放牛娃是個孤兒,給當地一家舉人放牛,主人姓王,二子一女。牛娃兒回到主人家,見王舉人正在訓斥兩個兒子,王夫人在一旁哭啼。

原來王大公子惹禍了,與當地一位鄉紳的兒子打架。鄉紳家勢力比王舉人家大,人家是皇親國戚,要拿王大公子治罪。王舉人見牛娃兒回來,心生一計,讓牛娃兒去頂罪。牛娃兒沒辦法只得照辦。王舉人把

人命天安排,也許那裡的人們更需要我……

牛娃兒領導縣衙,縣老爺見是兩個孩子打架,兩家又是當地的大戶,哪裡敢惹?就佯裝把牛娃兒打二十戒尺,讓王舉人賠了鄉紳不是,完事。

回到家裡,王舉人感激牛娃兒解了燃眉之急,看他人小,倒也聰明懂事,就讓他陪著兩個公子讀書,一來是出於感激,二來是怕不爭氣的兒子們日後惹了禍,有人頂罪,一舉兩得。

牛娃兒是個苦孩子,能吃的了苦,學習很刻苦。王舉人到也喜歡,把他認做乾兒子。他的女兒小蓮,很喜歡這個乾哥哥,沒事了就纏著乾哥哥玩。有時候,在書房也學讀書。小蓮很聰明伶俐,學業不次於兩個哥哥。

小蓮比牛娃小三歲,兄妹三人的關係相處的很是融洽,王舉人很高興,只是微微覺得有些醋意,兩個寶貝兒子沒學成,反倒是女兒和乾兒子表現很好,他私下有了盤算,日後要是這個乾兒子能中舉了,就招贅他做女婿,也是一件很合意的事啊!

大比之年,皇上開考,兄弟三人同時進京趕考,誰知走到半路,牛娃兒病了,住在一座廟裡。一位老和尚就照顧他,這一病就是半年。有時候,老和尚一邊照顧他,一邊誦經。有時候,他就問老和尚一些問題。趕考回來的兩個王家公子,一個考取了舉人,一個什麼也沒考上。

人命天安排,也許那裡的人們更需要我……

他們返回時,到廟裡看望牛娃兒,牛娃兒自覺無臉再回王家,就留在廟裡,每天陪老和尚吃齋誦經,很快廟裡的經書學完了。老和尚就推薦他到了一個更大的寺院,去跟著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誦經。

不久牛娃兒在這一帶寺廟裡名聲遠揚,縣衙把他推薦到更高一級的皇家寺院去。此時,他的身心已經屬於佛家了。小蓮在家裡苦等著牛娃兒回來,整整等了五年,她已經是二十多歲的大姑娘了。王舉人見牛蛙兒一去不返,早就斷了招贅之心,可小蓮心裡一直牽掛著乾哥哥牛娃兒。

小蓮不顧自己是千金小姐之身,千里迢迢來尋牛娃兒,牛娃兒看著眼前這個出落得漂亮的乾妹妹,心裡的血在滴。他想,也許這就是命,我走上路佛家這條路,我一定不能再退回去了。也退不回去了。

他看著心裡的愛人說:“你走吧,這裡更需要我,普度眾生,也許就是我一生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