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滿三年 廈門四萬商事主體被「除名」

近日,集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廈門市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向社會公告了剔除轄區7752家商事主體名稱的行政決定。被“除名”的這7752家企業,其自然人股東、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也被納入“黑名單”。

“此次被‘除名’的商事主體,都是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滿三年,且未申請移出或恢復正常記載狀態的。”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近期我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正陸續對全市4萬家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滿三年的商事主體啟動名稱剔除程序,並加大對該類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

  被“除名”後只能辦理註銷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企業信息年度報告公示工作進入第四個年頭。根據《廈門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的相關規定,連續三年不按期公示年度報告、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滿三年的商事主體,將被永遠剔除名稱。

據市場監管部門統計,截至2016年度企業年報工作結束時,全市共有2萬餘家企業、近2萬個體工商戶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滿三年。成為我市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首批被正式“除名”的商事主體。

“這些商事主體多因未按時公示年度報告、在日常監管中被發現通過住所核查無法聯繫,或‘雙隨機’抽查中被發現不在原址辦公,年報信息弄虛作假和未如實公示即時信息等情形,被依法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市場監管人員告訴記者。

商事主體名稱被剔除後,將不再受保護;而且“除名”是不可逆的,無法再恢復到正常狀態,該商事主體只能辦理註銷登記。商事主體名稱被剔除的,其負責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相關信息也將被納入信用監管體系,將面臨我市相關政府部門的失信聯合懲戒。

  抽查的比例和頻次將依法提高

據瞭解,我市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廈門市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共收集了全市50萬家商事主體信息。截至目前,信息公示平臺接收並公示27家許可部門通過行政審批信息管理平臺推送的許可信息119000條,歸集各部門的行政處罰信息19464條。對每家商事主體均形成獨立的信用信息檔案,涵蓋登記備案、資質許可、行政處罰、司法、監管、商事主體自主公示等信息,方便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查詢。

記者昨日也獲悉,以懲戒失信為重點,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將進一步配合法院開展執行工作,推進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

“目前我們已完成與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對接,建立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交換機制。”據市場監管人員介紹,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自動獲取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在辦理相關登記備案時,將這些信息作為審慎性參考,依法對相關人員的准入資格進行限制;對失信被執行人為個人的,依法限制其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也將加強對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管力度,依法提高抽查的比例和頻次。發現失信被執行人擔任上述職務的,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其採取監管措施。

【數字】

7752家

集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告剔除轄區7752家商事主體名稱的行政決定。這7752家企業的自然人股東、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也被納入“黑名單”。

4萬家

我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正陸續對4萬家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滿三年的商事主體啟動名稱剔除程序,加大對該類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

【重點】

商事主體名稱被剔除的,其負責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相關信息也將被納入信用監管體系,面臨我市相關政府部門的失信聯合懲戒。

【查詢辦法】

廈門市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共收集了全市50萬家商事主體信息,每家商事主體均有獨立的信用信息檔案,方便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上網查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