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MONOLOG單聲道後級功放參數

●輸出功率:650W/400W(4/8Ω)

●輸入:1×RCA、1×XLR

●輸入阻抗:47kΩ(RCA)、22kΩ(XLR)

●輸出:1×喇叭接線柱、1×XLR

●失真率:< 0.03%

●頻率響應:0.5Hz-250kHz(-3dB)

●噪音電平:120uV(A計權、RCA)150uV(A計權、XLR)

●重量:23.5kg

●體積(WHD):300×180×460mm

器材推薦 | 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關於 Trigon精工公司

德國TRIGON精工全名為TRIGON Elektronik GmbH,是由Rainer Reddemann與Ralf Kolmess在1996年9月創設的德國Hi-End品牌。 在這之前兩人皆在德國Restek audio公司一起工作超過16年﹔當時Ralf主要負責業務方面工作,而Rainer則是Hi-End Audio設計部門的總設計師。Rainer不愧為經驗豐富的音響專家,在Restek期間有不少經典之作,如Vector和Consens前級及俗稱“坦克”的巨無霸單聲道後級Exponent。其實Trigon的意譯是“三角琴”,對於音樂的含義而言更貼切些,但代理商將其起名“精工”,無疑也是對應了Trigon對執著嚴謹的高標準製造水平的最佳詮釋,在這一點上,德國Trigon與日本SEIKO有異曲同工之妙。

器材推薦 | 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工匠精神,反璞歸真,以聲為本

MONOLOG單聲道後級功放是Trigon目前的旗艦後級功放產品,對下還有TRE 50和DWARF兩款小巧的後級。當然,輸出功率方面MONOLOG後級提供650W/400W(4/8Ω)的驅動力無疑是最大的;TRE 50是250W/135W(4/8Ω);比巴掌稍大的DWARF則只有90W/60W(4/8Ω)。

在Trigon的產品設計中隨處可見Rainer的嚴謹與固執,比如他喜歡採用模擬式的8字顯示屏而不喜歡採用IC控制的LCD,原因是這樣可以避免數字電路對模擬音頻電路的干擾。另外在Trigon的機器上是見不到厚重的鋁合金機箱的,原因是Rainer研究過厚鋁合金並不是屏蔽諧振和抵禦干擾最佳方案,他探索到一種特殊阻尼材料粘貼在機箱板內,對諧振有充分的吸收,同時保證抗干擾能力。而線路上也不會採用所謂的補品元件,而更熱衷於通過合理的線路設計來保證最佳效果。而Rainer又非常看重器材的避震處理,因此在每一部器材上都可見到他特別設計的機腳,比如通過金屬、塑料和纖維的複合設計,效果當然是遠勝常見的橡膠腳的。曾有行家打趣道,假如把這些機腳打造出單獨的產品售賣,相信也能夠賣個好價錢。

Trigon精工的品牌精神:反璞歸真,以聲為本。TRIGON是實用主義的實踐者,從不迎合金字塔頂端的外貌協會用家,但對聲音的質量絲毫沒有妥協。堅持只設計C/P值最高的產品,造福愛好音樂的發燒友。

具體到MONOLOG的設計,當然是繼承了德國人的嚴謹作風和Trigon的簡約風格。雖然定位旗艦,但由於Rainer的理念,體型在一眾競品中卻屬小巧。精緻加工的金屬面板中央鑲嵌著大面積的顯示屏幕,在工作中顯示輸出電平狀態的電子式模擬指示表,下方則顯示工作狀態,比如增益值、輸入端子、溫度保護等等。MONOLOG提供三種面板選擇,除了這次試聽的鏡面鉻面板外,還提供鋁原色和黑色共三種選擇。而機身箱體呈窄長設計,機身兩側的散熱片對稱分佈,整體設計一點都不張揚,卻又不會有很多龐然大物大功率後級的呆板感。而且,Trigon的做工非常細緻,機箱拼合嚴絲密縫,面板平滑如鏡,甚至外露式散熱器的邊角也不會硌手,每個細節都能體現德國人對製造品質的重視。

器材推薦 | 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注重細節、簡約風格

具體到MONOLOG的設計,當然是繼承了德國人的嚴謹作風和Trigon的簡約風格。雖然定位旗艦,但由於Rainer的理念,體型在一眾競品中卻屬小巧。精緻加工的金屬面板中央鑲嵌著大面積的顯示屏幕,在工作中顯示輸出電平狀態的電子式模擬指示表,下方則顯示工作狀態,比如增益值、輸入端子、溫度保護等等。MONOLOG提供三種面板選擇,除了這次試聽的鏡面鉻面板外,還提供鋁原色和黑色共三種選擇。而機身箱體呈窄長設計,機身兩側的散熱片對稱分佈,整體設計一點都不張揚,卻又不會有很多龐然大物大功率後級的呆板感。而且,Trigon的做工非常細緻,機箱拼合嚴絲密縫,面板平滑如鏡,甚至外露式散熱器的邊角也不會硌手,每個細節都能體現德國人對製造品質的重視。

MONOLOG機身的背板設計同樣體現了這種追求,厚實的背板上安裝了兩個粗壯的金屬挽手,這個設計非常貼心。大家別小看MONOLOG的身形不大,卻重達23.5kg,加上兩側散熱片的設計,假如不是這兩個挽手,要想搬動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所有接線端子大致上按對稱排布,雖然MONOLOG是單聲道後級功放,卻由於是真正的全平衡設計,因此機箱的左右兩邊都安裝了一模一樣,全對稱全配對的功放線路,分別負責正負相的信號放大,因此才需要左右兩端的散熱片。同時,電源變壓器和電源線路組件均安裝在箱內中間位置,因此功能控制鍵和接線端子也以對稱的方式安裝在背板中央,而且按照功能區別分列成4層區域,上層一字排開的是功能按鍵,分別掌控自動待機、平衡與非平衡輸入切換、增益、顯示屏開關和VU電平表切換。第二層是平衡與非平衡輸入,及平衡輸出。第三層是兩種類型的喇叭輸出端子,分別是常規的WBT多用途端子對應家用器材常用的喇叭線,另一種是專業用卡農插端子,在連接專業監聽音箱,如ATC的部分型號時使用。第四層則是電源輸入插座、保險絲盒、電源開關,另外還有兩個LAN口作為系統聯動控制用。

器材推薦 | 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MONOLOG的增益提供3檔可調:20/26/32dB,用家可根據搭配的音箱情況選擇。比如驅動較低靈敏度或者對功率驅動力需求大音箱可選擇高增益。相對應的,假如搭配高靈敏度又較容易控制的音箱時可選擇低增益。通常而言高增益可帶來更強勁的驅動力和控制力,而低增益更注重細節和音質的表現。MONOLOG提供平衡輸出,也即是可串接更多的後級使用,比如搭配這次試聽的ATC SCM100SE無源版落地箱,由於提供三線輸入接線柱,因此最終極的玩法是用三對MONOLOG後級,也即六臺作三路驅動。當然這樣的成本是否過高了,較為折中的玩法用兩對後級搭配,一對驅動低音,另一對驅動中音及高音,可惜這次試聽沒有機會作這樣的嘗試。但僅用一對MONOLOG後級,我就已經感受到其不俗的能力,至少對於SCM100SE而言,驅動力和控制力都是綽綽有餘的。

MONOLOG的機背處註明了“Handmade by Trigon in Genmany”的字樣,由此可清楚瞭解Trigon的出處。當然了,Handmade指的是機器的組裝與測試,而不是指產品製造的每一部分,比如機箱就需要高精度機床製作,而諸如線路板元件焊接和測試都全程由工人以手工完成。這種做法當然可確保每臺機器的製作品質,但在對於薪資成本高昂的德國而言,堅持Handmade的必定是Hi-End器材才能如此講究的了。

器材推薦 | 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考察後級功放的的重點,無疑首先放在了驅動力和控制力方面,搭配ATC SCM100SE落地箱和Bricasti M1解碼器的組合,MONOLOG顯得從容輕鬆,彷彿毫不費勁就將三路10吋低音的落地箱推動得虎虎生威。這裡說的不費勁指的是通過ATC落地箱,能夠感受到唱片錄音中所有的細節都清晰呈現,而動態和瞬態響應速度也寬鬆有力,即使大鼓連續的狂敲或者是交響樂團的奮力齊奏,MONOLOG都能令ATC呈現得飽滿厚實,一點力弱氣虛的感覺都沒有。從中性監聽、音質厚實的ATC音箱上,我可以判斷出MONOLOG的聲音是屬於中性之餘是傾向於德國那種理性風格的。如果說同樣來自德國的MBL是華麗的貴族風格,那麼Trigon就顯然更像是大學研究院裡的教授學究風格了。這裡並不是說MONOLOG的聲音刻板,事實上一點都不會,MONOLOG的聲音工整清晰、條理分明,光澤鮮明而且又有寬闊的音場感,因此重播的音樂文質彬彬之中,也蘊含著有能力者那種淡定從容。


器材推薦 | 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音質溫暖細膩,人聲鮮活

規格上,MONOLOG屬於高增益、大輸出功率的功放,因此音質寬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要說質感細膩的話,或許很多沒有聽過的朋友都不太會信服。播放鋼琴、小提琴與人聲獨唱等獨奏/唱的小製作唱片最容易體驗到一套系統的音質表現,假如器材音質不佳的話是很難掩飾缺點的。比如用《媽媽教我的歌》、蔡琴《機遇》以及《Love’s Old Sweet Songs古老甜美的歌曲集》等耳熟能詳的唱片就是很好的試聽素材。《媽媽教我的歌》裡的小提琴獨奏是富有韻味的聲音,琴聲有著恰當的厚度,琴弓拉弦的摩擦質感和琴腔共鳴的豐富泛音及細節令人完全信服大功率功放也能夠有優秀的細節表現。

器材推薦 | 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而聆聽蔡琴《機遇》,可以聽到寬鬆不緊繃的蔡琴嗓音和圓融的鋼琴音質。而Trigon驅動ATC的中性音質,則能夠輕易區分出兩張唱片不同錄音特性的區別,MONOLOG在此也表現出與《媽媽教我的歌》中不一樣的感覺,無論是蔡琴或鋼琴的形體都會呈現得比較大,但絲毫不會糊或渾。這是聽《機遇》正確的表達方式,這張劇場版流行錄音本來就不太考究樂器的結像形態和空間的協調性,在很多聲音正確的器材上都會感受到這種“飽滿”的效果,假如你聽到的聲音不是這樣的話,那估計是中頻出了問題了。此外,和上述聆聽絃樂的狀況類似的是,即使是蔡琴的結像偏大,但聲音的細節卻是相當豐富和清晰的,不需要刻意專注,那第六首末段的“蟲鳴與蛙叫”都已經很自然地“圍繞”著聆聽空間了,寬闊而通透的音場效果可見一斑。

器材推薦 | 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優秀的驅動力和控制力

而大功率輸出的MONOLOG後級重播管絃樂的能力呢?前面已經說過了,驅動力和控制力是無容置疑的優秀,即使是出了名不好對付的ATC SCM100SE落地箱也毫無懼色。比如重播Chailly指揮RSO Berlin的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以及Stokowski斯托科夫斯基指揮的《巴哈音樂改編曲》,假如器材素質不夠好的話,是很難把冗長的布七聽完的,尤其是音樂的弱奏部分,假如器材的音質和微動態不佳,很容易會令聆聽者昏睡過去的。但這套組合卻不會,因為我聽到了精彩的音樂旋律線條在空間中飄送而至,每個音符都那麼的清晰細膩。而優美的和聲伴隨著樂曲的行進,呈現出音樂最感人的思想性一面。比如第二樂章那綿密輕柔的絃樂彷佛輕濤拍岸那麼溫柔好聽,而柔和飽滿的法國號與低音號,也唯有優質的器材才能重現出那金黃的色澤,讓它們浮顯在旋律線上。

用MONOLOG重播敲擊樂又如何呢?此刻大功率後級的威力和ATC音箱越大聲越過癮的魅力可不是蓋的,當《炎黃第一鼓》那石破天驚的敲擊,鼓皮的質感與共鳴帶來的震撼用來測試驅動力與控制力是最合適不過的,MONOLOG完全讓人體會到鼓的形態和力量,每下敲擊都震撼心絃。老實講,換了是其它音箱,我可不敢肆意地開大音量,生怕出了意外可賠不起。但這是ATC,這是力量充沛的MONOLOG,令鼓聲龐大而紮實,功放對於低音喇叭不但推得順暢,也控制得緊實,絲毫不會鬆散模糊,聽感非常過癮。

器材推薦 | 音響中的“匠人精神”精巧細緻——MONOLOG單聲道功放

結束語

或許在聆聽之前,很多朋友不曾臆想到輸出高達400W(8Ω)的MONOLOG對於細節和空氣感,以及清晰鮮明的線條感都是Hi-End級別應有的高水準,而且在呈現從容淡定音質的同時,令人意想不到驅動ATC音箱,僅能在動態與控制力等方面表現得如此紮實穩定。老實講,我曾經認為,要領略ATC音箱高素質喇叭單元那至高的密度感,以及超大聲壓超低失真的真正魅力,大概只能選擇有源版本。但是事情當然沒有絕對的,就如同這次用無源版SCM50SE,在MONOLOG後級驅動下,不但動態爆發力媲美,甚至更勝有源版,同時更添上了鮮明的光澤和優雅的音質。以聽感和可玩性而言,我想很多喜歡ATC的朋友,都更喜歡這樣的聲音。以定價而言,Trigon MONOLOG單聲道後級無疑是這種玩法中超值的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點擊上方關注我們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