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背後的故事:28年前北京第11屆亞運會,發生的最遺憾的事

四年一屆的亞運會在印尼雅加達激戰正酣,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人,一位和中國亞運之路結下不解之緣的外國人。

亞運會背後的故事:28年前北京第11屆亞運會,發生的最遺憾的事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為了石油利益,突然向鄰國科威特發起了軍事進攻。僅有1萬餘人的科威特軍隊寡不敵眾,伊拉克10萬大軍在坦克飛機的掩護下長驅直入,不到5個小時即攻達科威特首都。

這時科威特王室成員在達斯曼宮亂作一團,是走還是留?最後眾人一致表決:王室成員決不能落入伊拉克人手中,應該迅速撤離到沙特。可是王室成員都跑掉了,今後又如何向國家和人民交代呢?大家又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伊拉克軍隊此時已攻克了科首都的最後防線,槍炮聲越來越近。

危難之下,時年45歲的王室成員法赫德親王,面對長輩和兄弟毫不畏懼的提出:所有人帶老幼婦孺立刻撤離出科威特。他主動要求留下,他說:“國難當頭,王室決不能全部走光,政府的國防和內政兩個部門由我來組織抵抗和善後工作。”兩個正服兵役的兒子也堅持要與父親在一起,情急之下,只好同意讓大兒子護送母親隨大隊撤離,小兒子留下。

佛曉時分,戰火已經蔓延到達斯曼宮,法赫德親王率王宮衛隊和自己兒子英勇抵抗,戰鬥一直打到當天下午,氣急敗壞的伊軍久攻不下,不得不調來坦克。王宮的大門最終被坦克的大炮轟塌,法赫德親王率領所剩無幾的殘部邊打邊退,衝鋒槍的子彈打完了,他又拔出的手槍繼續還擊。此時法赫德親王已被伊軍團團包圍,蜂擁而入的伊拉克士兵向他們瘋狂掃射,達斯曼宮內的人紛紛倒下,法赫德親王身中數彈躺在血泊中......

時隔一個月後,1990年9月22日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綜合性的國際體育大賽。在這屆亞運會上中國健兒以金牌183枚,銀牌107枚,銅牌51枚高居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從此確立了亞洲體壇霸主的地位。然而在28年前想申辦一次亞運會難度不亞於“申奧”,當時我國的綜合實力還很薄弱,加之一些國家頻頻發出不友善的聲音,“申亞”的過程就像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亞運會背後的故事:28年前北京第11屆亞運會,發生的最遺憾的事

亞奧理事會內部也搖擺不定,只有一位科威特人堅定的支持中國,他就是時任亞奧理事會主席的法赫德親王,他力排眾議,說服每一位亞奧委員,使北京在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他還通過自己的翻譯積極學習中文,準備在當天開幕式上向中國觀眾致敬。可是當第11屆亞運聖火在北京工人體育館點燃時,這位為我國體育事業做出巨大努力的科威特親王卻在一個月前爆發的海灣戰爭中遺憾離世。

亞運會背後的故事:28年前北京第11屆亞運會,發生的最遺憾的事

時隔多年,曾任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回憶說:正是亞運會的巨大成功,讓我們信心倍增,中央拍板當年即刻啟動申奧。據統計北京亞運會期間,接待觀賽外國遊客和媒體記者多達20多萬人,這無疑給了我們一個宣傳和展示自己的難得機會。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也是讓我想起法赫德親王,這位中國老朋友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