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但是對完美地過度追求實在沒必要

育兒隨筆:養育孩子重在符合自家情況,而不是盲目窮養或富養

現在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小孩,從出生起父母便賦予了他們太多的期許和希望,力爭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成長過程都能最好最強。可是畢竟已為人父母的他們都不可能事事如此,又為何對他們苛求完美呢?

每一位降臨的小寶貝都如天使般,攜帶著美好和希望。為人父母者在關愛中要加以正確引導,相互成長。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但是對完美地過度追求實在沒必要

小孩生來就貪玩,要允許孩子嬉笑追逐、保持童真,即使一身髒兮兮的;也要允許孩子犯錯,只有錯過才能知錯,然後成長;也要給孩子偷懶懈怠的時候,允許他的小任性存在,不必事事追求極致。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不要用約定俗成的優秀將他們加以固化,父母要善於發現他們的與眾不同的閃光點,並加以正確引導、細心呵護。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但是對完美地過度追求實在沒必要

父母既是孩子的長輩和引導者,也可以是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生活中要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們。父母在為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自己曾經的貪玩行徑,並加以引導;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願意為你無私付出,卻不能為你解決所有,父母也有自己的短板和缺陷,為人父母他們也是第一次,這是他們互相成長的過程。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但是對完美地過度追求實在沒必要

而關於窮養富養的問題都不及用愛養的方式,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不必刻意營造。父母愛在日常,也要引導他們去關愛別人,與人分享。朋友的玩具壞掉了鬧情緒,可以把自己的借給他玩一會;媽媽做飯辛苦了,可以把自己愛喝飲料拿給她喝;爺爺的老花鏡又找不到了,可以幫他一起找找……

寶寶的教育從來是為人父母的重中之重,在正確的引導下給予尊重和建立平等的交流方式,父母和孩子相處的不二法門,在相互理解和體諒中不斷學習、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