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流量高手的幾個特質 轉自網絡

【觀察】流量高手的幾個特質

GoGo闖

因為最近一兩個月,手裡的活逐步移交給其他同學,雖剛開始踩坑眾多,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與SOP不斷完善,現已能夠獨當一面,基本不需要我在介入。此外公司的用戶增長方面,相比5月,最終轉化量增長2倍,而轉化成本為5月的1/5,市場部整個部門的工作,已能夠自我運轉。得益於此,本渣近期才有時間出去扯皮,能夠面基一些流量高手。

高手之所以是高手,自然有區別於廣大屁民的鮮明特質(特點、素質)。

所以:

看到流量高手是怎麼搞流量的,很重要

看到流量高手是怎麼賺錢的,很重要

看到流量高手是怎麼從0到1的,怎麼從1到100的,很重要

看到流量高手的性格特質,更加重要。

因為高手搞流量、賺錢的方法,有可能受限於資源積累、行業階段不同,你能夠知道,但是機會不一定屬於你,非不為也,實不能也。但是高手身上的性格特質、思維邏輯,是可以零成本的借鑑過來。

所以,本渣渣要提煉高手們的性格特質,用於自我提升,已早日步入高手們的核心圈。

特質1:務實

本渣剛到北京之時,經常看馬雲、俞敏洪什麼的演講,贏在中國那個節目,看了不下兩三遍。那段時間,實習工資1800,轉正後2500,住公司旁邊的隔斷,900一月,臥槽,買麥當勞吃都有壓力啊。人雖窮但志不短,經常去王府井書店買書,買的啥呢?《第五項修煉》《商業的本質》《峭壁邊緣: 拯救世界金融之路》《高盛帝國》...基本都是企業管理、金融投資的書,反正什麼像成功人士看的書,我買的就是什麼書。

那我當時工作是啥呢?發外鏈的,還遠沒到日發300萬的地步。。。現在回想起來,何止是十分尷尬,簡直是萬分尷尬。

不務實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大佬的命,卻總有大佬的病。關注點總放在離自己實力十分遙遠的地方。

武功修煉當如郭靖,只一招,日夕勤練不綴,一招搞定在練下一招,一步步來。招數雖少,但重在實用,招招講究,力道強勁。

槓精們,非要說選擇比努力重要,方向錯誤努力等於負增長之類的十分正確的廢話。你當誰都是張無忌,一出場就學會九陽神功實現超神啊。想當張無忌,你去跳懸崖找白猿啊,知道該爬哪個山頭,找哪個懸崖去跳不??

特質2:好奇

身邊有一種人,經常對現象級的事物,經常呈現鄙夷的態度。比如吐槽李笑來是騙子、吐槽羅振宇製造焦慮、吐槽咪蒙只會寫雞湯,行業內蹦出某個新名詞,比如最近很火的“增長黑客”中的各種小技巧,吐槽“不就是XXX”嗎

而且一些在大公司打工的人,這個特點尤為明顯,內心優越,熱衷吐槽。是靠在大公司打工能買房呢?還是靠吐槽能買房呢?

此等思想,十分危險。若本渣渣的手下出現此類思想的苗頭,必將狠狠敲打一番。

上述大V,按俗人的定義,都算有所成就的人,就算商業模式在形式上都是割韭菜,但韭菜操盤術,是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上層賺錢法門,在互聯網結合中國廣大人口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助推下,簡直是屌絲跨越階層最有效率的途徑,價值巨大。

高手根本不care,也沒時間吐槽韭菜操盤手們的個人素質和商業道德。高手好奇操盤手:

是如何低成本獲取海量韭菜的?

是如何高效率獲得韭菜信任的?

是如何使韭菜情緒佔據大腦的?

是如何讓韭菜毫不猶豫掏錢的?

高手對這些非常好奇,在滿天吐槽聲中去默默的研究,汲取營養。

特質3:研究事物運行原理

有次跑某天APP獲客數據,第三方統計與本地BI報表的數據,在比例上,同比之前存在較大差距。比如之前有10%的差距,而這天卻50%,why?

分派給某小弟追溯原因,long long time,無解。然後本渣渣去追溯小弟解決問題而無解的原因。小弟不清楚第三方統計的工作原理,就是新用戶在app上完成了某些行為,到三方統計顯示這個行為數據,在此之間發生了什麼,小弟是一臉懵逼的。

小弟也不明白,本地MySQL數據的查詢原理,就是BI報表上的每個指標,這個數據是按什麼SQL規則查出來的,他也不知道。

所以小弟解決這個兩個統計數據誤差的問題,思緒如無頭蒼蠅,四處亂撞。

如果對業務的理解僅能看到表面情況,何止是十分危險,簡直是萬分危險。比如開發同學弄完報表系統,不是跟你個BI界面,能正常顯示數據且數據看著差不多就算完成驗收了,把後端的源碼拿過來,每個指標的SQL挨個擼一擼,是否能代表真實環境。

比如有2個馬甲APP,用戶在A包完成首次購買,後來又安裝了B包,在B包完成一次購買。問題來了,B包這次購買,算新購還是復購??這個決策,開發同學能決定的了嗎?甚至他可能不知道有馬甲包的存在。

高手關注事物的運行規律,start不重要,end也不重要,start到end之間發生了什麼,很重要。

雞湯文就愛強調start和end,中間的一概不提。《農村北大高材生畢業生毅然辭去高薪工作回鄉下養豬如今已年入5000萬》,牛逼!刺激!尿性!勵志!

那這個畢業生搭豬圈的錢是怎麼來的????

好比牛逼的廣告投手,一定對廣告平臺規則瞭如指掌,一定會了解受眾的人性、行為習慣。若不瞭解這些,就不清楚大部分受眾的生活路徑中哪個節點曝光效率最大,若不瞭解這些,就不清楚素材該體現哪些特徵能夠最大程度吸引受眾的五感。


高手關注點放在不斷了解業務運行規律,知道這東西是怎麼運轉的,才有可能發現其中漏洞、缺陷與機會,才能知道勁往何處使收益最大。窮屌絲因為只看到某現象,而不知為何產生此現象,久而久之,想象力缺乏,腦回路切換,如同在1G內存的商務本上玩吃雞---卡的一逼。

特質4:善於積累

注意是“善於積累”而不是“積累”!高手積累什麼?任何有機會產生實際收益,且能相互連繫的生產資源。

積累的選擇,高手有各自的方法論。

比如某SEO高手,想搞個站,優先做什麼站呢?可以做與公司業務有關聯的網站,至少掛上指向公司網站的大量鏈接,還能向公司申請外鏈採購費用~~

公司不給批,做什麼站呢?那類內容值錢做哪個。哪類內容值錢呢?去網站交易平臺,看“價格/IP量”哪類最大優先做哪個。去BD合作平臺,哪類內容廣告主CPA、CPS出價最高,優先做哪個。

高手要做某事,有A、B、C三種選擇,高手優先選擇與已有資源關聯最大的哪個?因為勝算高,能持續積累。

你看身為渣渣的我,就是高手的反面。前年想弄個站,看文章站、作文站什麼的流量很大,內容也好抓,於是15天開發個資訊站群+配套爬蟲+隨機模板,十分裝逼,3個月弄到5、6萬uv,but然後呢,這種尾量,沒人收,只能掛聯盟收益,但域名太多,無法申請正規聯盟;掛擦邊聯盟吧,轉化又特別差;當蜘蛛池賣吧,我又不會寫後臺;資訊的內容,都被別人爬爛了,過幾個月被幹掉80%的量,到頭來等於什麼都沒積累下來,十分尷尬啊。

「觀察」流量高手的幾個特質 轉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