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的風俗你知道嗎?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姐誕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到東漢時期出現了人格化的描述:“織女七夕渡河,使鵲為橋”。“乞巧”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後來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七夕節”的風俗你知道嗎?

是節日,當然各地就有就有了不同的風俗了!我地處隴東中部,當地在“七夕”有這些風俗:

結紮巧姑。這結、扎是捆綁之意。每到七夕節夜晚,婦女們都要綁個穿著花衣服的草人,並給她取上了名字,叫“巧姑”。並把她“供”起來之後,獻上瓜果,還“栽”種豆苗、蔥苗或蒜秧之類。大約到了晚上十點多鐘,各家各戶的女子都會端著一碗清水,用剪刀剪去豆苗、蔥苗、蒜秧,然後放入水中,用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引線,爭奪高低,同時鄰人們還搞個剪窗花的巧手比賽哩!

拜祭“七姐”。一般來說,一門子人家的女人,在某一家院裡支起一個紙糊的“香案”,擺放上鮮花、水果、脂脂粉、紙製小型花衣服、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這些小“工藝品”都是這些女人們的傑作,每件都寫有“製作人”的名字,一來“拜祭”牛郎織女,二來是看誰做的工藝品精巧,同時是向織女“乞巧”,這個活動都是從七夕的傍晚就開始了。
“七夕節”的風俗你知道嗎?

洗頭洗髮。現在的女人,男人三天兩頭都會洗頭,是為了養髮,為了好看,不管咋說,七月初七,這一天還是得再洗頭洗髮,無論你多忙,還是你已經洗了一次。為啥呢,“七夕”洗頭,有特殊的意義。洗頭水來自於泉水、井水等“長流水”,如同銀河的水一樣,有潔淨的神聖力量,代表著用銀河裡的“聖水”洗髮,一定能獲得織女的“護佑”。
“七夕節”的風俗你知道嗎?

聽悄悄話。

這個習慣,家家戶戶都在做,而且把這當做一種時尚。許多俊姑娘、俏媳婦,憨小夥子趁著朦朧的月光,一個個偷偷地躲在枝繁葉茂、掛滿葡萄的架下,側著耳朵“偷聽”著牛郎織女如泣如醉的訴說,也幻想著他們能得到這矢志不渝為愛情。
“七夕節”的風俗你知道嗎?

自制燭光晚餐。現在的年輕人也會發揚光大,“七夕”節都是天上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了,這人間的恩愛夫妻何嘗不是一對生死難忘,患難與共的情人呢!便別出心裁,七夕這一天總要在自己家裡,擺放著紅蠟燭,做些或買點即食的食品,夫妻“共進晚餐”,享受這浪漫之夜的“二人世界”。


“七夕節”的風俗你知道嗎?

你哪裡,在今天的“七夕節”還有啥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