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就该这么选?牺牲他人成全强者是否公平?李健改规则对吗?

《中国好声音》第六期拉开了真正意义上的好声音残酷角逐的帷幕,盲选收官之后的第一战迎来了李健战队和谢霆锋战队四强强争夺战,激烈的比拼,精彩的对决点燃了好声音的舞台,也点燃了这个夏天,选歌、编曲、演绎和淘汰,这一期交织了太多的内容和情感,也穿插着讨论声、质疑声,惋惜和遗憾,祝福和感动,这些融合在一起,让第六期的好声音充满了看点,谢霆锋一如既往的摇滚和热烈,无论是极富创意的编曲还是学员的热情演唱,他都在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去点燃这个舞台,去展示摇滚的力量,李健则显得更加安静、优美,每一次对决都像是在舞台上描绘一幅声音的画卷。

好声音就该这么选?牺牲他人成全强者是否公平?李健改规则对吗?

第六期节目结束之后,相信很多人会有一个很直接的印象:李健战队真的很强,这也和很多人在四强争夺战之前预测的一样,无论是康树龙、赵家豪、旦增尼玛等等,李健战队的每一位学员都非常有特点,也很有实力,他们的声音或优美或沙哑,在本季好声音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声音和学员大多数被李健收入麾下,学员实力强是好事,但是到了安排对决的时候却很头疼,如何安排人员对决,如何为学员量身定制编曲,如何选歌,如何照顾到每一位歌手不留下遗憾都是问题,但是,当这些问题摆在李健面前时,我们发现李健真的很厉害,他几乎是在轻描淡写之间就解决了所有的这些问题,从后来的舞台表现和观众反馈来看,效果真的很好,但即便这样,还是出现了让李健头疼的事,最终李健选择改变规则来决定学员去留,这一决定,支持的人有,反对的人也不在少数,李健这一做法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好声音就该这么选?牺牲他人成全强者是否公平?李健改规则对吗?

本来的规则是每位导师战队的六名学员,分成三组进行两两对决,每组胜出的直接晋级四强,再从淘汰的三位学员中挑选两位决出最后一个名额,李健战队第一个出场的组合赵家豪和谭秋娟用让人惊艳的表现奠定了李健战队整体高水平表现的基调,当深情的粤语情歌遇上优美的北欧演唱时,融合的是那样完美和动听,李健战队下一组出场的旦增尼玛和康树龙组合更是强强联手,绕梁三日。

好声音就该这么选?牺牲他人成全强者是否公平?李健改规则对吗?

最后一组出场的是李志宇和大壮,李志宇是一位歌舞团歌手,舞台经验丰富,有过很多演唱经历,在盲选时的高音表现也让人惊艳,而大壮早已是成名歌手,《我们不一样》等歌曲早就红遍大江南北,这一组的对决也让人期待,但是,李健似乎从参加这季好声音开始就一直在给我们惊喜和不一样的东西,他出色的完成了导师这一身份,很负责任地指出了两位选手在声音和演唱上的不足之处,李志宇的语气过于歌唱性,大壮已经是成名歌手,但是现场感太强,有些刻意的互动会影响对音乐的诠释,并且为了让他们进行调整,特地选了一首不是两位风格,但是在演唱中需要更正各自问题的作品:《往日时光》和《三套车》的合唱。

好声音就该这么选?牺牲他人成全强者是否公平?李健改规则对吗?

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这一组合演唱结束之后,在很多人表示演唱优美、动听的时候,李健却非常出人意料的表示自己觉得有一些突发的状况,无法进行下去,并且提出要同其他几位导师商量,一时间不仅台上的两位选手懵了,观众懵了,就连另外的三位导师也懵了,最后,当李健的想法提出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被惊讶到了。

好声音就该这么选?牺牲他人成全强者是否公平?李健改规则对吗?

简单地说,就是李健想要改规则,让舞台上的两位选手和正在待定的两人,四人各唱一首,再选出两位晋级四强,一时引发无数讨论,当最终李志宇和王轩(大壮)被淘汰后,弹幕炸了,网友质疑李健这么做对李志宇对大壮不公平,因为按照比赛规则这两人中一定有一人是可以晋级四强的,这么做对谢霆锋也不公平,因为谢霆锋就是按原规则选人的,而且都尘埃落定了,与此同时,以后怎么办?每位导师遇到这种问题时是否都要提出这个要求?但是支持李健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么做对真正的强者却是公平的,因为从后来的表现中确实看得出来李健的选择是最优的,好声音的初衷是什么?不就是选好的声音吗?规则是人定的,如果因为墨守成规而错失优秀的学员岂不遗憾?李健的做法反而值得称赞。

好声音就该这么选?牺牲他人成全强者是否公平?李健改规则对吗?

四强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甚至好声音的冠军也不是终点,好声音走出去的冠军现在还火热的有几个?李健的做法是否正确从长远的角度看似乎不是那么重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地探寻符合自身的音乐之路,不断提升自己,不断用好的作品回馈观众和粉丝才是真正的长远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