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子,他一年竟賣了23億!

(商業領軍/於建民)

導讀:他曾經連續失敗,但始終沒有放棄,如今,他的包子一年狂賣23億,是中國的包子大王!

他都經歷了什麼?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他把包子一年賣到23億,國內第一!

(1)

他曾連續創業失敗,又屢敗屢戰!

他太小吃不了苦,從油漆行轉行

1994年,17歲時,初中畢業的劉會平隨一位油漆工師傅遠走外地謀生計。母親一直把他送到二十多里遠的長途汽車站,一邊抹著眼淚整理著他身上褶皺不堪的衣服,一邊囑咐道:“你要做一行愛一行,以後走到哪也好有個手藝。”

到了外地後,劉會平每天吃的都是大白菜就饅頭,跟十多個人住在一個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工棚.因為一個多月才能進一次澡堂,大家身上都長滿了疥瘡。冬天裡,有時不得不頂著大雪在室外洗澡,頭髮上都結了冰條。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中,劉會平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受到生存的艱難。

這種生活持續了一年多。劉會平不甘心一輩子這樣平庸下去。

1995年初,他向師傅提出了辭職。

學麵點後開始創業,遭遇多次失敗

不做油漆工後,家人無奈送劉會平去親戚那學習麵點。

劉會平的老家安徽省懷寧縣江鎮鎮,是個3萬餘人的小鎮,全鎮有2萬人在全國各地開饅頭店、包子店,號稱“饅頭之鄉”。

起初,劉會平很慶幸,飲食至少不成問題了,沒有想到。麵點工比做油漆工更累。每天晚上十一二點才能睡覺,凌晨兩三點便要起床,在昏暗的燈光中發麵、和麵。那段時間,美美地睡上一覺是劉會平最奢侈的願望。漸漸地,劉會平適應了高強度的作息時間。也從此喜歡上了麵點。並從中學到了不少面製品的專業知識

在他學了一年就開始嘗試創業,江蘇、貴州、廣西、雲南…….年紀小小的他,跑遍了全國很多地方,開了很多店,但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轉戰上海,又遭遇失敗

1998年3月,21歲的小夥劉會平懷揣著積攢的4000元錢積蓄到上海尋夢。

起初,他果斷地以6000元租金租下了一間承載著他所有夢想的小門面,初來乍到,由於不瞭解上海人的口味,他的包子店生意並不理想,只能關門。

在江蘇打工的姐姐聽說劉會平在生意上遭到了挫敗,專程趕到上海,拉著他的手說道:“做生意哪有不嚐點苦頭的,鼓起勇氣,姐永遠支持你!”說著,她從包裡取出4000元錢塞到劉會平手裡,“拿著,繼續搞,不夠回頭姐再想辦法。”

在姐姐的鼓勵下,劉會平重新振作起來。但是之後的一系列嘗試,也並不是很順利,劉會平也做過其它品類,但都談不上太大的成功。

做了幾次生意後,他決定回到包子上

當時,生煎店曾在上海火爆一時,於是劉會平也跟著開了一家。

然而,好景不長,趕上“豬肉五號病”,出於對健康的考慮,上海吃生煎的人逐漸少了,店鋪的生意便蕭條了起來。

這次創業,最終又以失敗告終!

不過,這次創業經歷,相對他以往的創業經歷,還是有一些不同。

劉會平最初的幾次創業失敗,往往是血本無歸,而生煎店還是多少給他積累一點資金,讓他後面能夠再度崛起。

在告別生煎店後,已經初步積累了一些資本的劉會平不甘心維持現狀,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他也在反思,自己過去做了好幾年生意了,問題到底都出在哪?自己能否做一個可以做大、又持續賺錢的店?該如何做?

最終,經過思考後,他還是決定回到自己最擅長的包子、饅頭上。

可以說,在整個創業過程,劉會平並非一帆風順,可以說是屢敗屢戰,中間也曾動搖、氣餒過,這也是所有創業者的必經之路。

(2)

多次創業後,終於聚焦包子、獲得成功

為了這次經過思考後的創業,開這家新的包子店,劉會平下了很大功夫!

為此,他吃遍了江浙滬一帶的包子、饅頭,並拜訪一些知名點心師傅,甚至是拜師學習!

同時,在重新開包子店的時候,劉會平特意對上海的小吃市場認真的考察了一下。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構建自己與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

2001年,劉會平在上海河南路開了一家“劉師傅大包”包子店,這家包子店將劉會平的諸多思索、沉澱都包含在其中!

進行有競爭優勢的打造

1、店面模式優勢、“第三種包子店業態”

——做大店、小店不具備的特點

通過對大店、小店的對比,他覺得市場存在機會。他發現:

1)外面小攤經營的小吃,

雖然便宜,但不太衛生;

2)一些大的連鎖小吃店,雖然衛生,但大多采取機器攪拌制餡,口感不好

他思考:自己能否將這兩點結合起來,鑽這中間的空子,重新創立一種新的包子經營模式呢?劉會平對自己這個想法充滿了信心。

他構建了包子店的第三種業態模式——既有小攤經營的好吃、同時又有大連鎖店的衛生。

他的這種第三種業態模式,恰好迎合了人們日益提高的健康要求,特別是滿足了年輕人、白領消費的需求。

2、產品力優勢

——產品打天下、打造過硬的特色產品優勢

今天,產品力的競爭作用日益突出,特別在餐飲業,味道是一個很關鍵的競爭要素,某種層面上,一些消費者吃在口味、吃在味道上!

在這一點上,劉會平清醒的意識到,在殘酷市場競爭中,如果沒有過硬的產品,遲早會面臨被淘汰的結局。他高薪託朋友在一個知名餐廳請來了一位在上海工作多年、熟悉上海人口味的大師傅,經營花樣多且價格適中的各色包子。

而且,為迎合上海居民的偏好,他做了很多新嘗試。比如,為保證肉的味道純正,他專門從安徽鄉下采購天然飼料餵養的豬肉;他的菜餡全部由人工切碎,這樣青菜的口感好,非常脆。

經過改良後的包子,解決了之前劉會平所開包子店的問題——雖然來自饅頭之鄉,但不符合上海人的消費偏好,讓產品的競爭力大大提高。

為了應對跟風、拼命提高口味和特色

任何行業,都難免遭遇跟風,做的好了都會被跟風,往往周圍會開好幾家店。

有時候,這也是商業上的一個死局!

個人曾經有個朋友,在深圳開一家包子店就遇到這個問題,包子店剛火,周圍就出現了“包子大王”“包打天下”等多家包子店鋪,最後搞得朋友沒辦法,最後只好關門了。

在劉會平新的包子店紅火的時候,周圍也出現了這個問題,周圍出現了眾多包子店,劉會平採用了迎難而上的PK策略,他認準了一點——自己不改進,早晚也會被同行逼得關門大吉,但只要自己改進產品、形成自己獨特產品特色,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就不怕競爭。

於是,劉會平的包子在一點一滴的改進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皮薄:外皮輕薄,入口即化;餡大:餡肉豐厚,細而不膩。湯濃:純正渾厚,滋滋入味。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口味,在與跟風的PK中成功勝出。

如果沒有後續的改進,劉會平的包子,可能就在跟風和競爭對手的圍剿中敗下陣去,乃至於在市場上消失,但是通過持續改進避免了這一點,商業競爭中的持續創新價值值得深思!

3、價格優勢

——平民價格、最初一個包子只賣7毛錢

在價格上,劉會平再在價格上也走親民路線,最初一個包子只賣7毛錢。

在“店面優勢、產品優勢、價格優勢”三種優勢下,劉會平的包子店終於形成了與眾不同的競爭優勢、脫穎而出。

於是,這次劉會平經過沉澱、反思、提煉的創業,終於大獲成功,“劉師傅大包”包子店很快實現盈利,並且很快打響知名度、引發媒體報道,而排隊購買包子的人群,也成了常見的狀況,並且抵擋住了同行的模仿、跟進!

這次,劉會平通過經營包子也賺到了大錢,一年賺到了50多萬的淨利潤。

(3)

他對包子店進行大升級

品牌升級、連鎖化經營 成為中國包子大王

小包子,他一年竟賣了23億!

開始品牌化經營,學習肯德基、麥當勞

2003年,劉會平的劉師傅大包逐漸走向了正規,但是也遭遇了一個新瓶頸,需要升級,對形象進行升級,一位顧客的話給了他深深的觸動。

這位白領顧客對劉會平表示:“你的包子是好吃,可我每次拿到辦公室。同事吃著蛋卷餅乾,我都不好意思把包子拿出來,還得偷偷摸摸地在外面吃完以後再回到辦公室。”

這個話也刺中了劉會平的內心,他意識到了瓶頸——“劉師傅大包”的形象軟肋。

此前,他就一直在進行思索,對同處餐飲業的明星企業麥當勞、肯德基進行了觀察和思索,“麥當勞、肯德基無非就是漢堡加可樂,它就能做到在全球開連鎖店。中國的包子並不比漢堡差,完全可以像麥當勞一樣,實現品牌化、連鎖化經營。

於是,劉會平開始了對自己的“劉師傅大包”店進行改造、升級。

1、品牌升級

1)品牌名稱升級

為了適應發展,劉會平將“劉師傅大包”店改了個洋名字“巴比饅頭”,在這個名字上,劉會平體現了自己的獨特思索。

當時,很多朋友不理解,說說你一箇中國賣包子、饅頭的,怎麼起個不倫不類的的名字。

而劉會平有自己的獨特考慮,巴比饅頭的消費群是年輕人、上班族,有一種好奇、獵奇的心理,基於這個因素,劉會平起巴比這個名字,更容易讓消費者記住、也容易產生好奇心,產生好感,事實證明了這個名字的正確。

而且這個名字打出後,除了消費者容易記住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同行短期內無法跟進。

後來,劉會平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提到了這個“巴比饅頭”這個名字的作用:從商業角度思考來講,叫巴比這個名字特別容易佔領小朋友的心智,小朋友叫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記,朗朗上口,你不用再去教育他了,創業的時候個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取好品牌名,取好品牌名真正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此外,之所以把包子店叫做饅頭,因為上海人把包子稱作“帶餡的饅頭”)

2)店面形象升級

同時,在店面形象上,開始向肯德基、麥當勞學習,進行統一的終端形象升級,進行標準化的輸出。

小包子,他一年竟賣了23億!

這兩個改變,無論是品牌名稱、還是店面形象建設,一下子就讓巴比饅頭與競爭對手拉開了距離,讓同行短期內沒有反應過來、沒有快速跟進,給巴比饅頭也贏得了發展時間、擴張時間。

2、標準化運營

——標準化生產 保證口味一致、“千店一味”

標準化運營是所有連鎖經營模式繞不開的問題,一方面,只有標準化,才能實現規模化生產、規模化擴張;另一方面,只有標準化,才能保持一致性,巴比饅頭也不例外。

特別是隨著規模擴大,如何實現標準化生產,實現千店一味,就成為重點,如果不能實現“千店一味”,充分保證品質、味道,將會對品牌構成致命傷害。

在中國市場上,一些加盟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產品和服務偏離標準,是連鎖經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麥當勞、肯德基之所以厲害,就是這種標準化生產,無論在全球什麼地方開店,都能做到口味的一致,也成就了他們餐飲帝國的業績,年營收都達到千億規模。

在這一點上,劉會平巴比饅頭的實現是“中央廚房”。

早在2008年,巴比投入2000多萬元,在佘山工業園籌建了一個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包子工廠,並以此為所有店面的“中央廚房”。在巴比每年供應超過200多萬隻的包子的豬肉、青菜這些食材全部由中央廚房把控質量關和安全關。

門店所銷售的產品兩種模式,由中央廚房提供包子、饅頭冷凍製品;或提供包子的餡料、由門店師傅現場製作,包子以外的產品全由“中央廚房”配送,這樣充分保證了品質、味道的一致性。

這個“中央廚房”能支撐1600-1800家門店的需求,隨著發展,新的“中央廚房”正在建設中,而隨著巴比饅頭在新的地區拓展,相應的區域“中央廚房”也在籌建中。

同時,隨著成長,無論是豬肉、還是蔬菜的需求量都是巨大,巴比饅頭也正在同上遊的專業養殖公司、農業公司合作。

小包子,他一年竟賣了23億!

3、連鎖加盟模式

真正讓巴比饅頭走上快車道的,是2005年開始啟動的加盟。

2004年初,劉會平已經開了10多家直營的巴比饅頭店,加上親戚朋友加盟的門店,共計20多家。2005年,劉會平啟動了加盟模式。

這種低成本的擴張模式讓巴比饅頭在當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2010年突破500家。

目前,巴比饅頭主要聚集在長三角,僅上海就有700—800家。劉會平正籌備將覆蓋範圍擴張至環渤海經濟圈和珠三角地區,2014年底這一數字達到1700餘家,2015年已超過1800家,如今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300家。

開放加盟後,“巴比饅頭”的角色定位發生變化,從一個包子饅頭連鎖店的經營者,變成中式麵點製造商,主要的營收來源有兩部分:向加盟店銷售供應包子、饅頭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加盟費、管理費(單店每月300—500元不等)等收入。

2008年,劉會平註冊成立了上海中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飲集團”),下轄“巴比饅頭”等子公司。

2014年,巴比饅頭的一年業績,賣了超過15億。

2016年,巴比饅頭的業績達到19億。

2017年,巴比饅頭的業績達到23億。

這個業績,絕對是國內包子、饅頭第一品牌了!

巴比饅頭的做法、領先國內包子同行十年

也是它之所以領先的重要原因

巴比饅頭的做法,無論是品牌名改變,還是統一的店面形象建設、標準化建設,連鎖加盟模式,這一系列,讓巴比領先國內經營包子、饅頭的同行十年。

2003年,巴比就開始統一形象的連鎖化、標準化經營。這在國內餐飲業是比較早的,而在包子饅頭領域就更早了。

直到十年後,國內一些經營包子、饅頭的同行才反應過來,開始按照這種模式運作。

行業領導者之所以成為領導者,就是因為它們領先行業。

領先的模式、做法,贏得了市場先機!

(4)

巴比商業帝國再次大升級

拓展、豐富品類,要做“中國麵點大王”

如今,為了應對同行競爭對手的跟進,巴比再次進行了大升級!

巴比饅頭已經不僅滿足於包子、饅頭這兩個品類,而是開始了延伸,不過所有的產品線,都是圍繞麵點展開、豐富產品。

巴比要做的不僅是中國包子大王、中國包子第一品牌,而是中國麵點大王。

為此,巴比的形象建設上已經取消了饅頭,變成巴比品牌名!

小包子,他一年竟賣了23億!

小包子,他一年竟賣了23億!

1、豐富產品線

——不只做包子、饅頭,也不只做早餐

除了以往主打的饅頭、包子以外,巴比還開始嘗試賣各類麵食、油條、粥、速凍點心等。

這種豐富的結果,就是巴比的新追求,

不只是做一個早餐品牌,而是全餐——早中晚,營養好吃點。

2、豐富渠道線

——拓展終端門店形式

在門店形式上,除了以往的外賣店為主的模式,逐漸豐富了即食便利店模式(既能外面,也能坐下來吃),同時還在一些機場、CBD開了餐廳模式,大大拓展了渠道線的品類。拓展了應用場景和空間。

豐富產品線、渠道線,都在尋找增量空間

無論是豐富產品線,還是拓展渠道線,實際上都在拓展流量空間(客戶數量)、人均消費量空間,都在拓展增量空間。

(5)後記

“巴比饅頭”的商業啟示

1、成功都要經過多次考驗!

通過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的成功歷程,可以看到,它和我們之前分析的諸多企業相同的情況——很少有成功一帆風順,都要經過風雨考驗。

畢竟,不是誰都是一開始就懂得商業,而是有一個過程,一個摸索、成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要反思、改進,一步步提高!最終,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2、成功要知己知彼、要了解競爭對手!

所以的企業都要明白一個道理:你是在和競爭對手爭奪消費者,你要想贏得這場競爭的PK,你就要比對手做的更好,否則你講很難有機會!

劉會平的巴比之所以成功,與他對競爭對手的充分了解、分析密不可分。

很多企業失敗,也是因為這一點上做的不到位,對競爭對手缺乏足夠的瞭解、認識,導致缺乏競爭力而落敗。

3、成功,要有競爭力的產品!

所有和消費者對接的,最終都是產品,如果產品帶給消費者的價值、體驗不夠高,消費者對產品、公司的好感就會打折扣,而重複消費的可能性就很低!

如果公司帶給消費者的價值感越強、好感越大,那麼競爭力就會越強,越容易勝出;反之,則越弱,越難以勝出!

4、企業要做大,一定要構建體系!

任何企業,想要做大、做成規模,一定要構建體系!

例如:巴比饅頭的連鎖體系、中央廚房體系等,這些支撐體系都是其擴大的基石。

企業要想做大,一定要在體系、結構上下功夫,只有體系、結構強大了,才能支撐其發展、壯大,否則難以做大!

這些都值得企業深思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