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製家具未來必往「輕」里做 全屋定製在西方已被淘汰!

風口的豬

新浪家居新聞中心的陳田玉寫了一篇文章“撕掉網紅的標籤,定製家居還有多少企業能玩轉?”

這文章寫得不錯,不像我們的“專家學者”,只會跟著“潮流”跑。

陳田玉對風靡一時的定製家居,提出了他的觀察:

這10年來定製家居企業越來越多,越做越“重”。

聽說現在已超過1000家企業做定製家居了,大小企業在全國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因此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的淨利潤一般只在15%—18%之間,降到一定的程度(是不是表示還在下降?),就只有1%—2%的利潤,甚至可能無法盈利。

銀行的年利率在6%左右,還要以成倍的資產抵押,任何生意,利潤低過銀行的利息,都是耍流氓!

他在文中提到定製家居越做越“重”,什麼是越做越重?就是越做包含的內容越多。

近十年來定製傢俱業的出現,是因為:

i)毛坯房:全世界沒有的,因此毛坯房在硬裝之後,必須配上廚房櫃、衣櫃等。在發達國家都只有精裝房,衣櫃、櫥櫃、天花板、地板等都做好了,才交房。櫃類企業只與開發商做生意,B2B。

ii)空間小:因此對收納的功能需求大,中國的開發商學香港,搞毛面積,這等於是在幫忙開發商欺騙購房者,因此房產的實際面積非常小,東西沒地方放。

在這樣的現實之前,大眾對定製傢俱就有了現實的需求。定製傢俱的出現,是迎合消費者需求的自然結果。

但為什麼會越做越“重”呢?

i)中國人什麼都喜歡搞成運動,在這場定製運動中,越來越多人加入,當然會越來越深化。聽說大躍進時,一畝地出千斤糧,然後是萬斤糧,一個南瓜幾十斤,幾百斤,到最後是千斤一個。

於是定製傢俱——定製家居——全屋定製,就這樣一步一步走下去, 越走越重。

ii)為了工作順序與配合:我參觀過毛坯房的裝修,一間屋子就變成一個工場,做地板的堆了沙子、水泥、瓷磚、木條。做天花板的堆了石膏板、石膏線、石膏、水泥。做傢俱的,做地暖的……。什麼都有,有些地方擠成一團,大部分工作只做一半,場面十分混亂。鋪地板的等鋪地暖的,做櫃子的等鋪地板的。

因此,就開始有人提出全屋定製,乾脆全部承包了,由一家企業幹,由他們統一安排。

iii)全屋定製,先將活攬下來,自己做或分包出去,各環節賺一點,這也是經商之道。

因此,定製家居的活就越做越“重”了。但他們能有條不紊地處理好這些活嗎?陳田玉在文章裡說:“在百度搜索某龍頭品牌的(投訴)關鍵詞,立刻彈出各種消費者遭遇的問題和麻煩的搜索結果,就有超過200萬條,包括生產週期長,定製產品做錯貨,發不出貨、延期單等等。”

不是老聽到那些定製的龍頭企業在吹牛:什麼柔性生產、工業4.0……都去哪兒了?是不是又是南瓜一個一千多斤?

單單定製傢俱,從接到訂單,就得安排人去量尺、設計,生產製作、包裝物流、卸貨安裝,然後是售後服務。

這麼複雜的工序,小作坊一次服務一兩家人還可以,大企業收許多訂單,這要多少人去接手處理?哪裡去找那麼多“有專長”(不敢講專業)的人員?因此,活接越多,投訴越多那是肯定的。

這還沒完,還要定製家居!還要全屋定製!如果我們有這麼多能幹的人才,何患芯片做不出來!

因此,“甚至連一些知名品牌的銷售,都會開門見山地告訴你:全屋定製有時候只是一種營銷手段,並非有能力全部落地”。

講白了就是忽悠,不是“有時候”,而是全部不能落地。

陳田玉報導:“所謂的全屋定製,其實是以展廳的樣品為準,按業主的需求對室內空間進行二次設計和重新佈局,類似於模塊的拆分和組裝。業主可以改變定製傢俱的顏色、尺寸、造型、佈局,但基本樣子是固定的。”

其實就是改變三聚氰胺刨花板的顏色和尺寸,板式傢俱有什麼造型?

因此,2018年7月8—11日的第20屆中國建博會(廣州)展會上,佔45%展位的定製傢俱、家居。每家的款式都差不多,甚至一樣,材料肯定是一樣的,刨花板被講成實木顆粒板,三聚氰胺紙貼面被講成“免漆”。總之就是:忽悠!

橫向是每家產品一個樣,縱向是去年、前年,五年前的產品到現在還是一樣。定製傢俱都玩到這樣了,是不是該檢討一下?

怎麼檢討呢?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本質。

一、定製傢俱是有現實的需求,但這種需求也在改變。現在推精裝修房了,因此業主需要的也只是固定傢俱:廚房櫃、衣櫃。除了舊房改造,定製企業應該回到B2B的業務中去。

二、定製傢俱的業務,應該是屬大企業的大規模製作呢?還是小企業,甚至小作坊的業務?是區域性的業務呢?還是全國性的業務。

從業務流程來看:

接訂單—量尺—設計—生產—包裝—物流—卸貨安裝—售後

7—8個流程,而每個流程可能不是一次過就能做好的。因此非常複雜、非常“個人”的,其中除了生產(據說中國人目前已能實行工業4.0,可以柔性生產了真了不起!),其他6—7項工作,還得靠人,碰上麻煩的業主,單單設計就得來回拉鋸多次。這樣複雜的業務,大型企業能做嗎?能做得好嗎?

根據去年的年報,三巨頭的總營收也不到200億,佔這個市場容量的比例尚不到10%。——陳田玉

這裡說的市場容量,是統計局對規模以上的大企業的統計數字。中國家協的估計就大得多了,因為家協將小規模企業的統計數字也考慮進去。這樣市場容量就得乘以2甚至乘以3,那這三個定製巨頭的市場佔有率,就只有3%—5%了。

那些小企業,小作坊能夠生存,是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對一服務的業務,板式傢俱的設計也沒什麼,只要業主高興就好。參考資料多得是,生產也簡單,有開料、封邊、排鑽就行了,其他流程,小企業更佔優勢。

大小企業都用三聚氰胺貼面的刨花板,都用32mm系列的製作工藝和五金件,沒有什麼不同的。

那定製企業應該是全國性的還是地方性的?全國性的定製企業,在各地方也得有“分店”,否則無法進行那麼長的業務流程。唯一可以“中心化”的,可能是生產,可以在一處或數處生產,某些設計也可以部分“中心化”。

然而,由於板式傢俱的生產,工序簡單,就是鋸板、封邊、鑽孔。儘管有人故意將簡單複雜化,但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定製傢俱或板式傢俱,應該是市場導向(Market oriented)還是生產導向(Production oriented)的?

比如手錶,當然就是生產導向的,可以在一地從頭到尾製作出來,然後運銷全球。而傢俱,尤其是板式傢俱,我認為應該是市場導向,更何況是定製傢俱。不但是個別市場,甚至是個別人,需要“臉對臉”(Face to face)的服務,你跑全國去“對臉”,難度太大了。

三、定製傢俱,尤其是較大的企業,不應該越做越“重”,而應該越做越“輕”,怎麼個輕法?

首先,業者必須調整心緒,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能,而應該儘可能減少品類,儘可能減少工序。

有些工序,看起來不難,但卻很費事。業者與客戶之間,可能得來回溝通幾次,而且最後還不一定會讓客戶滿意。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大企業,會有200萬個投訴?就是工序太多,因而問題太多,累死自己,還討不到個好。

我個人認為,定製傢俱應該回歸到其本身的擅長,主要是兩個品類:

廚房櫃:這是定製業務的專長,國外的定製類,也以廚櫃為開始,至今還在定製。只不過先進國家人工貴,所以模塊化了,只在“收尾”,檯面方面有更動,其他各組櫃子,都還是固定尺寸的。

衣櫃:建築時會預留一個凹處,讓定製衣櫃鑲入。發達國家基本上也會預先計算好尺寸,儘可能可以讓傢俱工廠模塊化生產。這方面的生意是B2B,事先應該都得溝通好。

這兩類傢俱,都是板式,不管是刨花板還是中纖板,都可以大量生產。你願意說成智能化生產也可以,總之十分便捷,成本非常低。

廚櫃門及衣櫃門,如果不要用板式,或顧客家裡其他移動傢俱為實木、板木類,為求格調統一,通常給專門生產櫃門的工廠外包。山東就有專門生產實木廚房櫃門、衣櫃門的工廠,出口美國的。

我認為這就是定製傢俱往“輕”裡做,和發達國家一樣。往“重”做的定製,尤其是所謂全屋定製,都被逐漸淘汰了,中國也是地球上的一個國家,也在發展,不會有例外。

該屬於移動傢俱的部分,還得讓移動傢俱廠去做,原因:

現在高層公寓,在建築方面全採用框架結構,樑柱用鋼筋水泥,而牆面多為空心磚、砂磚、發泡磚甚至石膏板。因此吊掛力是有問題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定製企業,在客戶家吊掛櫥櫃時,對牆面進行過吊掛測試?有幾個企業懂得測試?

國家對吊掛是有測試標準的(見附錄),各公寓小區的牆,用的材料都不同。沒有經過測試就安裝各種櫃子在牆上,其實是在冒險。萬一櫃子掉下來,砸傷、砸死人,不知誰應該負擔責任,負什麼樣的責任。

定製傢俱主要是滿足功能,簡單一點講是收納,因為房子小,要充分利用空間,因此要利用牆面。

例一:

定製傢俱未來必往“輕”裡做 全屋定製在西方已被淘汰!

定製傢俱床尾牆利用上櫃是必須吊掛在牆上的,如果全部放書,那是很重的。

移動傢俱解決方案:

定製傢俱未來必往“輕”裡做 全屋定製在西方已被淘汰!

定製傢俱未來必往“輕”裡做 全屋定製在西方已被淘汰!

床尾靠牆傢俱

移動傢俱可以利用結構的設計將吊櫃附在立櫃上,傢俱與牆面,只須安裝防傾倒裝置就可以了。

例二:

定製傢俱未來必往“輕”裡做 全屋定製在西方已被淘汰!

餐廳的定製傢俱

上櫃一樣是吊掛在牆上。

移動傢俱解決方案:

定製傢俱未來必往“輕”裡做 全屋定製在西方已被淘汰!

定製傢俱未來必往“輕”裡做 全屋定製在西方已被淘汰!

餐廳傢俱

移動傢俱應該向定製傢俱學習:充分利用空間。

然而移動傢俱的廠家,更應努力學習結構設計,使傢俱能“自立”,不必吊掛於牆上。

這樣安裝也方便,搬遷也方便,而且安全。在設計上,更能達到客戶的美學要求,不必像定製傢俱,只用幾塊板,沒什麼變化。

傢俱設計,本來就包括三個部分:美學、功能、結構,我們現在的設計師,講美學不知道誰是朱光潛,講功能要聽客戶的,而對結構,根本是一無所知。

定製傢俱未來必往“輕”裡做 全屋定製在西方已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