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風景——連雲山風光

平江風景——連雲山風光

連雲山,位於平江縣連雲林場,屬羅霄山脈餘脈,面平江,背瀏陽,主峰海拔1600.3米,為湖南省岳陽市第一高峰。因山上雲霧繚繞,終年不散,故名連雲山。2007年設湖南省連雲山省級公園。

平江風景——連雲山風光

連雲山風光絢麗,四時是景,漫遊其間,綠樹濃蔭,群芳競秀,蝶舞蟲鳴,鳥語花香,有云舒霞卷的蒼翠奇峰;有佳木參天的林海碧濤;有淙淙不絕的山泉溪流;有鬚髯飄拂的古樹蔓藤;有萬紫千紅的奇花異卉;有婉轉清脆的百鳥爭鳴。

平江風景——連雲山風光

明代郭本有詩云:“漫道蜀道連雲棧,絕勝廬山五老峰。幾度嶺頭雲出沒,化為霖雨去從龍”。由此可見,連雲山在六百年前就是名山。在當地,連雲山以月光巖之幽,龍王井之怪,翠壁山之雄,號稱連雲三絕。因其獨特的人文景觀,雋秀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古今多少遊人的目光和腳步。

月光巖之幽

自平江縣連雲林場雙坑橋,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緩緩而行,林道深處,果然是世外桃源。“車來驚山鳥,時鳴春澗間”。經該場豬背埂工區,仙託工區,個把小時便到了嚮往已久的革命勝地--月光巖。在1927-1937年間,月光巖曾是湘鄂贛省蘇維埃駐地,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平江風景——連雲山風光

“天然去雕飾,秋水出芙蓉”,月光巖極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天然石巖形似邊月,你若置身裡面,恍若“身在水簾洞,心遊神仙府”,10餘米的飛瀑從頭而降,珠簾濺玉間,依稀掩映三間青磚白屋,進門為議事廳,堂設日父月母神位,屋右是火塘和當年紅軍休息的地方,現在由於年久失修,房屋均已倒塌,尤存殘磚斷壁;屋後有一深洞,幽長狹窄,不知通向何方,據說當年塗正坤等革命先輩曾多次藏身其中,躲避白色恐怖。

平江風景——連雲山風光

屋左有清同治年間鑄造的鐵鐘,鐘體口徑近米餘,且刻有篆體陽文,因山上霧氣的緣故,鍾早已鏽蝕,看不出什麼,但它作為歷史的見證,一定看到紅軍游擊隊當年頑強的鬥志和不屈的精神。據山下連雲村村民述說,此鍾曾於六十年代農民公社時期搬下來作為食堂的吃飯鍾,但只要一敲鐘,村民普遍肚子痛,於是不久又搬回月光巖了。

龍王井之怪

龍王井是平江乃至全國比較怪異的井之一,井位於該場連雲主峰下,海拔1400餘米的地方,在雜草環繞下,用舊社會民間造房子用的大煙磚砌就四隻大井,三隻小井,且呈北斗七星狀排列,井水清澈透明,有水族偶爾泛起,每有清風吹過,漣漪浮動,波光如鱗,真是“此水只應天上有”。龍王井前有龍王廟,為清道光十六年十月十六日瀏陽邑人曾某等捐建,現還保留有相關殘缺碑文。

平江風景——連雲山風光

如有旱年,數月不下雨,天干地枯時,平瀏兩地鄰近百姓,便齋戒七天,然後敲鑼打鼓,有道士手執皂旗魚貫而來,持雄雞宰於井前,祭拜龍王,百試百靈。以致於人還沒下山,暴雨早已傾盆,可說是“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現在太平盛世,祭龍王祈雨這種行為也早已消失,但留給龍王井的永遠是一段美麗的傳說。

翠壁山之雄

連雲翠壁在平江老八景和新八景都有列入,可見其聲譽。《平江縣誌》載:“連雲趙公坳有荀石,白雪瑩然,簇若蜂房,尖尖削成,故曰翠壁”。

平江風景——連雲山風光

該山自連雲林場仙託工區沿防火線一路東行,若10餘里至趙公坳。只見山谷兩側怪石亂堆,山上石壁矗立千尋,嶙嶙然如蜂窩狀六角形乳白色柱狀石,稜角分明,排列有序。逢雨後彩虹,有霞光籠罩全山,熠熠生輝,折射出一塊斑斕的盛世勝景。故平江八景有“連雲翠壁望中收”之說,據考證:連雲山翠壁全由薔薇石英堆擠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