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藝術項目做了18年,但這次的創作眼看什麼都沒幹,仔細看是真NB

BMW Art Car

寶馬藝術車項目可以稱得上是寶馬集團文化事業的精髓所在,作為世界當代藝術領域的一種經典藝術形式,寶馬藝術車被稱為“車輪上的藝術品”。自從1975年首臺作品誕生以來,在42年間,一共有19位藝術家合作,以寶馬各個時代的經典車型為原型,打造出了19臺融性能速度與藝術美感於一身的經典藝術車。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BMW Art Car No.1:1975|Alexander Calder|BMW M3 CSL

寶馬藝術車的誕生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偶然,當年,法國賽車手、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品拍賣商的Hervé Poulain突發奇想,希望邀請一位著名藝術家在寶馬的性能車款上作畫,打造一款當時堪稱獨樹一幟的作品,並憑此參加當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於是在時任寶馬汽車運動總監Jochen Neerpasch的協助下,他們找來了著名藝術家Alexander Calder,在一臺BMW 3.0 CSL賽車上進行藝術創作。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BMW Art Car No.1:1975|Alexander Calder|BMW M3 CSL

Alexander Calder是著名的現代藝術大師與雕塑家,尋求不穩定與穩定之間的平衡、以動態的結構來打破原有藝術形式的侷限可以說是他最突出的藝術理念,而這臺將在賽道上飛馳的BMW 3.0 CSL賽車可謂是展現其藝術理念的最理想素材。

果不其然,Hervé Poulain和Jean Guichet以及 Sam Posey三位車手駕駛著這臺BMW 3.0 CSL在當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一出場便吸引了全場的關注,雖然由於機械故障未能首戰告捷,但這件將奔放的藝術元素與略顯刻板的賽車元素相融匯的作品已然成為經典。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BMW Art Car No.1:1975|Alexander Calder|BMW M3 CSL

一年之後,Alexander Calder因病離世,這臺BMW 3.0 CSL成為大師最後、或許也稱得上是集一生之大成的巔峰之作。而寶馬藝術車的經典之路,也正是從這裡起步。

42年後,中國藝術家首作

由最初以車身作畫布,這40多年來,一眾藝術家都用盡方法,以代表那時代的手法在車上呈現藝術創作。

但曹斐筆下的Art Car #18,表面看也只是一輛黑色跑車,藝術在哪裡?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Art Car #18在今年的Art Basel HK中展出,要以手機APP才可看到當中的AR藝術創作。

回顧歷代BMW Art Car,無論是70年代Andy Warhol的M1(#4)、80年代Robert Rauschenberg的635 CSI(#6),還是2010年Jeff Koons的M3 GT2(#17),所用的表達手法都充滿該年代的氣息:Andy Warhol以油彩直接塗在車身,Robert Rauschenberg用攝影移印技術貼到車上,而Jeff Koons則以數碼打印作為塗裝媒介。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70年代Andy Warhol的M1(#4)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80年代Robert Rauschenberg的635 CSI(#6)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2010年Jeff Koons的M3 GT2(#17)

既然有這樣的歷史,為什麼曹斐創作的Art Car #18會是黑潻潻、沒色彩的?她去年發表作品時解釋,考慮到要以什麼技術作為Art Car的表達方式,才能代表這個時代,結果選用了最貼近當代的AR/VR技術和方式,作為在整個Art Car歷史中的一個突破。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她說:「當初向BMW介紹這概念,並不需要太多的解釋,但他們確實是有一點concern的。主要是考慮到觀眾只能看到一臺全黑色的車,曾建議不如在車身加入一些創作。」她明白,要由色彩繽紛的歷代Art Car,一下子跳到純以技術呈現藝創手法,那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我用了很多時間去思考,結果決定要將汽車做到最單純,才可凸顯AR的特殊和重要。這車本身只是一個載體,我想將這個訊息降到最低,突出AR的效果。」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所以,我們肉眼所看見的絕不是全部,這臺Art Car #18的藝術層面,得要透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APP才看得到:曹斐利用AR/VR(Augmented Reality/Virtual Reality)技術,以Google Tilt Brush為繪畫工具,在虛擬空間留下筆跡,這臺黑色車M6 GT3表面看似平凡,但當你打開專用APP照它一照,就會看到她的心思。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曹斐以Google Tilt Brush作為創作工具,在虛擬空間留下筆足。

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这个艺术项目做了18年,但这次的创作眼看什么都没干,仔细看是真NB

曹斐突破了傳統以來Art Car的創作手法,可說是與歷代Art Car劃了一條界線。她的創作還包含一條影片,展示她對未來汽車的構想:無人駕駛技術、飄浮空中的汽車,以至人們數碼化的生活模式。「一些從前的意念今天已成真,例如以往我們對無人駕駛汽車存在幻想,今天這技術已在現實中出現了,我們對交通的下一個期盼,可能是會飛天的車,到那亦成真的時候,我們又會產生新的意念。」

歡迎產品及渠道合作

EKOOFOCUS|藝酷關注

讓你的才華被世界看見

Let the world behold your talent

致力於用創意設計讓生活更美好

© 2015-2018 ekoo ch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