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爲 新篇章」永昌:元生牧業打造全產業鏈旗艦型農牧企業

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於2006年創立,從生產飼料起步,發展成為集飼料生產、畜禽養殖、高效農業種植、食品加工為一體的綜合型農牧企業,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今年,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榮獲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永昌:元生牧业打造全产业链旗舰型农牧企业

自主創新 開拓企業發展新局面

隨著市場變化,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希雲認識到傳統飼料生產已不足以支撐起企業未來的發展。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張希雲與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專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於2011年建起元生湖羊種羊場,開展優質肉羊雜交組合養殖。

目前,該公司已探索出完善的肉羊高效養殖模式,基本實現“四高”“六早”“一全”:飼養高繁殖品種湖羊、提供高營養飼料、利用高效雜交組合和高度機械化飼餵技術;羔羊實現早開食、早斷奶、早上市,母羊實現早選育、早配種、早淘汰;規模羊場普遍飼餵全混合日糧。

由該公司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羊全混合日糧,根據羊的不同生長期、不同類型和季節需求調配配方,實現飼料的節約利用。產品研發項目獲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立項,並順利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該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肉羊養殖示範基地23家,帶動養殖示範戶2223戶,戶均增收4.3萬元。系列飼料產品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並榮獲“甘肅名牌產品”稱號。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永昌:元生牧业打造全产业链旗舰型农牧企业

循環利用 助推產業綠色發展

位於永昌縣東部工業園內的元生工農業複合型循環經濟產業示範點裡,員工忙忙碌碌,前來送尾菜的卡車排起了長隊。

“尾菜,通俗地說,就是新鮮蔬菜收割、運輸等過程中必須去掉的爛菜葉子,雖然味道不好聞,但這些尾菜有著不可低估的‘能量’。”

工作人員劉啟用大型粉碎機將送來的尾菜粉碎加工。粉碎後的尾菜經過處理,生產出沼氣和有機肥。

“放在田間地頭是垃圾,送到我們這裡就成了生產原料。”在張希雲看來,不只是尾菜,畜禽糞汙、農作物秸稈這些在農村隨處可見的“垃圾”,只要科學利用,都可以變成“寶貝”。

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5萬噸有機肥料加工生產線、規模化大型沼氣站和年處理10萬噸尾菜加工生產線,形成了以“高效農業種植—飼料加工—畜禽養殖—食品加工—肥料生產—沼氣集中供氣—尾菜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循環經濟全產業鏈,實現了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社會大循環“三環”緊密相連的循環經濟產業格局,成為甘肅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循環農業示範企業。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永昌:元生牧业打造全产业链旗舰型农牧企业

共建共享 實現產業協調發展

張希雲通過市場調研發現,農民群眾以養殖肉用型綿羊為主,而近年來羊肉價格波動較大,養殖戶面臨的市場風險問題突出。他從國外引進了奶、肉兼用的奶綿羊品種,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科院專家開展綿羊新品種培育工作,積極探索羊產業由傳統的肉用品種向奶、肉兼用新品種方向發展,以增強養殖戶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張希雲計劃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通過3到5年時間,把永昌縣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奶綿羊奶加工生產基地,讓奶綿羊產業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永昌:元生牧业打造全产业链旗舰型农牧企业

在永昌縣紅光園藝場易地扶貧搬遷點,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實施規劃圖被放在醒目位置。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和永昌縣政府簽署了紅光園藝場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暨扶貧開發協議,建設集生態養殖、有機種植、精深加工、文化旅遊、科普教育、創新創業、健康養老、扶貧開發等為一體的全國第一家以羊產業為主導的新型田園綜合體項目。

該公司把搬遷到紅光園藝場的94戶貧困戶的土地以高於市場價格全部流轉,流轉補助資金達60多萬元。通過已建成的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安置120餘名貧困群眾就業,即將建設的田園綜合體項目能提供就業崗位500個。

元生農牧科技公司還通過與農牧、民政和工商聯等部門合作,積極開展湖羊養殖脫貧致富項目,累計提供優質種羊1萬餘隻,讓利補助24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