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與馬化騰大方燒錢,香港人依舊不掃碼,方便的只是大陸遊客

移動支付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經過支付寶與微信的大範圍推廣加紅包補貼,移動支付的規模在大陸市場已近乎飽合。於是,馬雲與馬化騰開始尋找更多的空白市場,香港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香港市場與大陸市場又有所不同,因為對於大陸市場,支付方式是由現金直接跳躍到了移動支付,二者之中跳過的即為信用卡,而信用卡在香港是極為普及與流行。

馬雲與馬化騰大方燒錢,香港人依舊不掃碼,方便的只是大陸游客

2017年5月,支付寶推出支付寶HK,微信則推出了WeChat Pay HK,開始為香港市場提供金融服務。為了打開香港市場,馬雲與馬化騰採取的依舊是最初在內陸市場採用的那套推廣模式——紅包補貼,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燒錢”。除此之外,支付寶還在移動支付使用場景上進行了更多適配,主攻香港消費者的日常消費場景,像是茶館、飯店;甚至有博彩、燒香。微信支付這邊也齊頭並進,在交通出行、快餐店、遊樂園、機場等地方大力推廣。

馬雲與馬化騰大方燒錢,香港人依舊不掃碼,方便的只是大陸游客

對於馬雲與馬化騰來說,在早期的推廣肯定是不會吝嗇的,在經歷了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大量補貼後的香港, 香港人民的支付習慣有沒有發生改變呢?根據香港的一個工業支援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香港人民最為習慣的支付方式依次為現金(99%)、八達通(97%)、信用卡(53%),而習慣移動支付僅為20%左右。

馬雲與馬化騰大方燒錢,香港人依舊不掃碼,方便的只是大陸游客

對於移動支付在香港的水土不服,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其一,由於移動支付進入香港的時間並不長,很多香港人並不知道如何操作,有的是擔心自己的隱私被洩露(需要綁定手機號或銀行卡)。其二,香港人民對於現有的支付方式非常滿意,所以沒有嘗試移動支付的動力。除開現金支付之外,香港現有的八達通能夠使用的場景範圍遠大於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在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沒有打通絕大部分香港支付渠道的情況下,八達通顯然還是更佔優勢。因為在香港遇到無法使用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情況下,還是得回到現金、八達通或是信用卡。

馬雲與馬化騰大方燒錢,香港人依舊不掃碼,方便的只是大陸游客

雖然移動支付在香港人民中的使用程度不高,不過還是方便了一部分人,而這部分人就是到港的大陸游客。確實,對於早已習慣移動支付的內陸游客來說,只需要攜帶一部手機實在是太方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