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買房,年輕人連信用卡都還不起!中國83%年輕人都有信用卡

與父輩秉持“量入為出”“節約才是硬道理”的觀念不同,時下年輕人把“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當作消費宣言。

《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約1/4的90後用戶使用“花唄”進行信用消費;2016年發佈的“亞洲10國(城市)年輕人調查”也顯示,中國20多歲的受訪者中,83%擁有信用卡,持卡率為亞洲之首。

這也說明,我國年輕人消費觀念正在急速轉變,由存錢改為消費甚至是使用信用卡透支超前消費。

別說買房,年輕人連信用卡都還不起!中國83%年輕人都有信用卡

超前消費的觀念養成離不開銀行和網貸的縱容

據五大行財報發現,2017年,五大行的信用卡貸款(透支)金額同比大幅增長,其中,農業銀行增幅超過了30%。對比2016年,五大行信用卡貸款(透支)金額增速幾乎都在大躍進。

各家銀行為了信用卡這個巨大的市場,使出渾身解數,積極搶奪線上、線下生活、支付場景;發力移動支付,融入共享經濟,衣食住行各個環節一個都不放過。

別說買房,年輕人連信用卡都還不起!中國83%年輕人都有信用卡

甚至一些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也想分一杯羹,同樣在2017年,不少網貸公司的業績實現大幅增長。例如,趣店2017年淨利潤達到21.64億元;微眾銀行淨利潤達到14.48億元;宜人貸淨利潤達到13.72億元,甚至還有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藉此機會上市。

由於貸款條件的寬鬆化,導致出現了更多貸款逾期行為。最近,央行發佈的支付報告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56.67億元,與2014年的357.64億元相比,信用卡逾期額度已經翻番,與2010年相比,增長接近10倍。

連審核嚴格規範的信用卡逾期情況都如此嚴重,就更不用說只需身份證和APP點擊幾下就能貸款的網貸平臺了,不少網貸平臺涉及“校園貸”、“現金貸”,網貸的野蠻生長,也使得近幾年頻繁出現了因為無力償還網貸的悲慘事件:

別說買房,年輕人連信用卡都還不起!中國83%年輕人都有信用卡

2016年,因給女友買手機,某高校男同學短短3個月背上25萬債務,因無力償還自殺身亡。

2016年8月,某高校大二學生鄭某,因迷戀足彩,通過網絡借貸買彩,欠下60多萬元鉅債,無力償還後從青島市一賓館8樓跳下死亡。

2017年11月,四川內江市威遠縣連界鎮36歲孕婦葉某將3歲兒子託付給婆婆,留下一句“自己在外欠了七八萬元債”後,喝下一瓶農藥自殺身亡。

2017年12月,某高校大學生小林因為想買手機和電腦,為了不讓父母為難,選擇了獨自貸款。用消費貸一共貸了9000多塊錢,背了13萬元的債務。他認為,死了就不用還了。

國家監管加強,超前消費也要有度!

由於網貸的的野蠻生長影響了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2017年下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規範網貸平臺的的措施,野蠻的網貸平臺開始被嚴厲監管,各種網貸平臺開始走上正規。

但是監管歸監管,該管住的還是自己那顆容易躁動,衝動消費的心,信用消費給我們帶來便利,但應用之有度,避免財務透支。

儲蓄理財才是生財之道

前幾天,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發佈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裡有一個數據:1339,即在受訪的18至34歲之間的年輕人中,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

而這一人群卻認為要有163萬才能安逸退休,也就是說如果不進行投資,那20歲開始存錢,要到80歲才能存夠......

別說買房,年輕人連信用卡都還不起!中國83%年輕人都有信用卡

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大多數人認為賺到了錢就要花掉,存著只會越存越少,打,但存錢其實並不虧,更重要的是要怎麼利用存下來的錢進行投資理財。

理財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不可能一夜暴富,要認真學習理財知識,要能同專業理財人員交流,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委託理財,但要慎選受託人,因為錢是你自己的。

投資有風險,低風險的投資品種:銀行存款、國債等,難以產生高回報;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如股票、實業投資,有產生高回報的可能,但也能導致鉅額虧損,所以要抵制過高投資回報率的誘惑。

投資任何項目,都要先考慮風險,再考慮收益,不能合理控制風險,收益無從談起,保險是風險最低、最保障的投資,可以為自己或家人購買一份保險。

衝動消費過度消費,過早的揹負債務是不利於財富增長,只有做好投資理財,才是實現財富增值保值的最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