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德育」自主·養成·價值·滋養

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

2018年6月8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實驗學校教育處主辦的“構建促進生命成長的德育課程體系”研討會在明德中心隆重召開。教育處趙彬主任發表的《構建“浸潤生命”德育課程體系》主題報告拉開了研討會的序幕。亞太實驗學校是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生命教育”為特色構建德育課程體系的。貫徹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教育目標。

趙主任引用《左傳》中“大上有立德”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初衷所在。從生命教育、“生命浸潤”課程體系、“生命浸潤”德育課程體系、人文遊學活動課程、心理健康課程、“生命浸潤”德育課程評價、生命教育實踐成果這七個層面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詳細介紹了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德育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

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

主題發言

“自主管理、自覺行動、自我超越”一直是我校養成教育的培育目標,老師在日常班級管理實踐的同時,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活動。三年級(7)班班主任田倩老師從想法的起源、制定嚴格的管理體系,和大家分享了出現在班裡中具體的事例。管理班級的繁雜事務就像“大禹治水”,與其堵塞洪水不如疏通洪水。學校在辦“小賣部”之初一定想到了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我們無法避免孩子犯錯,但我們可以為孩子創設這樣一個社會實踐的大課堂。通過“走進小賣部”的實踐活動,學生們獲得了理財、計劃、溝通、情緒管理等多方面的成長。

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

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落實,八年級年級主任郭麗梅老師結合我校“生命浸潤教育”的理念,向大家彙報了他們八年級“以綜合素質評價教育槓桿,促進學生全面提升和發展”的一些成功的經驗。首先,要加大對綜合素質評價的宣傳與學習;其次,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注重綜合素質評價的槓桿撬動機制,開展教育活動,使兩者相互推動。比如:加強學生理想信念價值觀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通過活動帶動學生學習,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和文化積澱;我校積極開展各項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

“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由中國致公黨中央教育委員會指導、安生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以“立德樹人,篤志篤學、技能拓展、實踐創新”為宗旨。活動的核心是通過模擬人民政協的提案形成過程、同時模擬和體驗人民政協的組織形式、議事規則以瞭解和體會中國特色的民主協商政治制度。王老師談到,模擬政協的開展讓每一個亞太人不再行色匆匆流於平凡、不再家國民生漠然無視。我們從生活中醒來,學會駐足、發現、尋找社會中確乎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學會用頭腦和靈魂思考,學會將青春與國家和社會聯繫在一起,為這個支撐我們存活的社會予以回報。

家長課堂

《學會交往——如何在衝突中實現雙贏?》

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

模擬政協

《關於改進溫榆河流域昌平段河道管理建設的提案》

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

微班會

《和對手一起奔跑》

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

學生展示

《絲路永恆》

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

家長感受

今天參加了亞太學校德育研討會,感受很多,也學習了很多。大會首先由我校教育處趙彬主任為大家做了亞太德育教育體系的介紹,感覺我們這個教育體系特別好,除了有像“美麗的生命”、“小公民讀本”這樣的文本滲透,同時輔以各種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課程。

研討會接下來為我們展示了三(7)班的家長課堂,這次家長課堂的主題是“學會交往,如何在衝突中實現雙贏?”感覺這個主題的切入點特別好, 不光是講授生命的美好那種宏觀的人生道理, 主題緊緊契合我們低齡同學的特點。

本次研討會印象最深刻的是八(4)班的主題班會,被同學們思維的活躍、條理的清楚,思考問題的深刻度深深地吸引住了。本次班會的主題是“競爭”,這個主題也好,這個主題應該說是我們初中學生最需要的,也是目前乃至將來必須要面對的,我們的老師沒有迴避,而是勇敢地帶領我們的同學們一起探討。本次班會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大家首先總結出了不喜歡競爭甚至畏懼競爭的原因,包括懶惰、殘酷、壓力、傷害感情等,面對這些內心對競爭的感受,特意編排了一個關於競爭的三幕短劇,短小精悍的短劇為我們展現了競爭失敗後的氣餒,以及競爭中的不良競爭現象,及如何處理競爭關係,同時帶給我們更多關於如何看待競爭,如何去競爭,如何面對競爭結果的思考。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老師特意給大家制作了一個關於林丹和李宗偉在球場上英雄惜英雄的短片,在總結兩位傑出運動員一段傳為佳話的運動史中我們同學們也得出了面對競爭我們需要調整心態,給自己制定遞進目標,要去享受競爭的過程,良性的競爭可以激發自我,可以成全彼此最好的自我。感覺這堂課特別真實,也特別有力量,同學們課上有了特別豐富的體驗,現場就有很多收穫,同時也會引發他們課下更多的思考和啟發,相信他們會更加理性的看待競爭。

今天參會後很久心情仍不能平復,感謝亞太為我們學生精心設計了這麼好的德育體系,孩子們在這裡從低年級的行為規範到高年級的精神引領,這種分階段螺旋式上升的架構讓我們的德育教育特別有生命力,相信孩子們在這裡會成為人格健全,善於思考,有良好生活感悟的人, 他們一定會發現生命的美好,他們的生命一定是精彩的!

——一(8)班 李瀟知 媽媽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無時無刻在變化。發展孩子的終身學習力才應該是學校教育和我們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標。

今天有幸參加了學校的德育研討會,幾場生命教育主題家長課堂和班會展示,特別是專家的點評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欣喜的看到現在的學校教育已由傳統的對知識技能的關注開始轉移到對人本的關注。孩子們在不同的場景下被潛移默化的實現了作為一個未來公民應具備的素質教育。孩子們精彩紛呈的思維發散,老師們睿智開放的啟發引導,讓班會里每一位成員得到德智德行的滋養。這種激發孩子進行自主管理、自覺行動、自我超越的教育對班主任老師及各科老師的要求是相當高的。

很欣慰和認同亞太學校"德育為本,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在點滴德育踐行中浸潤孩子們的生命,引導、體悟、反思、激勵孩子們志當存高遠;我們家長也願意為探尋、挖掘孩子那內心源源動力而一起努力!

——二(1)班 楊果一 媽媽

非常有幸參加了亞太實驗學校的德育課堂教學研討會,觀看了小學部家長課堂展示和初中部主題班會展示,更深地體會到“生命教育”的理念:生命是一種美麗,要學會欣賞;生命是一種善良,要學會感恩;生命是一種責任,要學會履行;生命是一種和諧,要學會相處。聽了專家點評之後,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點評的太到位了,以前覺得模稜兩可的觀點現在有了清晰的認識。這次研討會讓我受益匪淺,希望以後有機會還能參加!

—— 四(4)班 梁墨涵 媽媽

被梁恩銘媽媽邀請去參加這次的課程旁聽時,內心並沒有太多的期待,無非是覺得作為六7班的家長,要支持一下老師的工作。

一貫喜歡早到,因此選擇了一個前面正中間的位置,可以更好的傾聽觀摩。正式開始,首先是學校教育主任介紹學校的德育課程體系,介紹挺全面的,PPT做的也很精緻,尤其是圍繞生命教育涵義——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價值生命三個維度進行的課程設計使我對亞太學校的教育理念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學校非常重視對孩子們人格塑造。

當一群三年級的孩子進入會場,我的注意力被帶入……這是一節家長課堂,關於與人之間應該如何溝通的話題。不得不說,講這節課的媽媽是給我上了一課。家長讓孩子們用一種客觀描述的方式告訴對方自己的心理感受,而不是直接主觀地定性。舉個例子,A同學對B同學說:“你說我的字寫得很難看,你真討厭!”和“你說我的字寫得很難看,我很難過”,對比這兩種溝通方式,前者直接會引發爭吵和不愉快,讓矛盾激化。而後者讓A自己覺察到內心真實的感受,同時誠懇地把這樣的感受告訴對方,讓雙方一起面對真實的狀況,進而解決溝通中的衝突,讓人際關係更加和諧美好。

如果課程的前半段是方法論,後半段則是理念的昇華。這一堂課中間那位家長選取了古波斯國詩人魯米的金句“是非之外有座花園,我會在那裡與你相遇”。社會道德法律框架內存在諸多是是非非,從小我們就接受一些是非觀念的教育,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是非觀念引導下我們會不斷遭遇與各種社會關係的衝突,我們如何在堅持是非觀念的同時還要保持與各種社會關係的和諧共處是我們窮其一生都在體悟的主題。人之所以是生物鏈的頂端是人類可以用寬廣的胸懷和博大的愛心來戰勝和超越很多世俗的藩籬,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聽完這堂課,讓我對亞太學校推崇的教育理念很認同,這個家長課堂對我的啟發價值很大,受益匪淺。

接下來的是八年級4班的一次主題班會,題目是——競爭“爭”好。這次班會孩子們的表現讓我驚歎中國社會的進步程度,孩子們思想成熟程度令我歎為觀止!主題班會分三個討論環節,不想參與競爭的原因是什麼?競爭的方法是什麼?怎樣面對競爭的壓力和結果?這些問題在我的身邊也是常有的,所以我本人也是興趣盎然地緊跟孩子們的思路。班主任老師用了一個案例:羽毛球運動員林丹和李宗偉之間的故事,圍繞這兩位世界冠軍的競爭大家展開了討論。競爭會很殘酷,會很有壓力,會傷害競爭對手之間的感情,這些是孩子們不願意競爭的原因。弗論競爭的好壞和方法,孩子們最後總結出來要學會享受競爭的過程,透過競爭帶給自我的激勵和成長,擁抱競爭,化壓力為動力的觀點都是值得大大點讚的!更精彩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教育理念是來自西城區教育研修德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侯瑋老師的點評。侯老師借“林李之爭”的案例深挖出李宗偉這位“千年老二”在多年與林丹同場競技中總處於失敗的心理如何調整的問題。冠軍永遠只有一個,大多數人相對冠軍來說都是平庸的。有些人的天賦稟異我們註定是無法超越,要試著接受這種差異。李宗偉要感謝林丹作為羽球生涯的一個學習目標和趕超對象,沒有林丹的存在,李宗偉沒有現在這麼努力超越自我。冠軍的培養可遇不可求,而對大多數資質平平的人施以教育,讓平庸者變得優秀甚至卓越,才是教育的重點和難點。

孩子與父母是同步成長的,更多的時候孩子們提供給我們完善自我人格的契機,對孩子心存感激的同時,也感謝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實驗學校“生命浸潤”德育教育體系對孩子們的人格塑造。當下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的大背景下,應試擇校考分升學等等都是家長關注的重點,把孩子培養成學習機器,培養成“學霸”是很多學校和家長的共同目標。不經意間我卻很欣慰地看到亞太實驗學校的德育教育體系是在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善良、陽光、內心篤定,擁抱競爭,積極面對生活中各種挑戰的強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應該是我們與亞太學校的共同價值追求!

加油,亞太實驗學校,我與孩子陪伴你共同成長!

——六(7)班 張雨馨 媽媽

結語

正如徐校長提出的,“學生要做一名有家國情懷、理性智慧、身心健康的社會棟樑或積極健康幸福快樂的勞動者……每天進步一點點,積極勤奮每一天,我們的遠大理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德育為本,立德樹人”,是亞太人矢志不渝的信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有理由相信亞太恪守“生命浸潤教育”,終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種教書育人的理念會融入亞太師生們的骨髓中,創造出新鮮的高質量的血液,成為亞太師生不竭的動力源泉。

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课程|「德育」自主·养成·价值·滋养

稿件提供 | 丁兆倩 李文梅

編 輯 | 楊艾娜 賈紅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