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國評論」把《我不是藥神》捧上天,不如把抗癌藥降價落到地

「蓬國評論」把《我不是藥神》捧上天,不如把抗癌藥降價落到地

一部熱映影片《我不是藥神》,引起大家對進口抗癌藥價格的廣泛關注。根據國務院決定,從今年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以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並降低增值稅。但是兩個月之後,仍然有不少患者反映,他們使用的藥品價格並沒有降低。(7月7日人民日報)

近日來,《我不是藥神》爆紅,人們高度讚揚這部難得一見的批判現實主義電影。對此,我沒有任何異議,且不論其藝術水平如何,但能夠直面社會和民生痛點,就必然是良心之作,把多年來大行其道的小鮮肉、小情調影視作品甩出幾條街。但是,既然這是一部“睜眼看”的現實主義作品,人們在感動、點贊之餘,也應進一步關注其所反映的問題能否在現實中得到有效解決。

根據國務院決定,從今年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以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並降低增值稅。另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國家醫療保障局瞭解到,隨著抗癌藥新規逐步落地,各有關部門正積極落實抗癌藥降稅的後續措施,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2017年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赫賽汀、美羅華、萬珂等15個療效確切但價格較為昂貴癌症治療藥品被納入醫保目錄。對於目錄內的抗癌藥,下一步將開展專項招標採購,在充分考慮降稅影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價格下降。

這些舉措對癌症患者來說,無疑是福音。但在目前,抗癌藥降價仍未真正落地。其中一個原因是,在今年5月1日降稅政策施行之前,國內市場中已經庫存了一定量的進口抗癌藥品,這些藥品的成本中已經包含繳納過的稅款,因此價格會跟之前保持一致。

抗癌藥是救命藥,多年來高居不下,令廣大患者望而卻步,有的由於經濟實力不足,只能等死或者冒險通過藥販子購買印度仿製藥。抗癌藥降價不能一直等下去,因為耽誤一天,就可能導致癌症患者更接近死神一步。眼下,對國內市場已經庫存的進口抗癌藥,也不能等到它們按原來的價格都銷售完了,才開始整體降價。政府可以考慮給這部分藥品一定的價格補貼,既不損害藥企的利益,也不耽誤降價儘快落到實處。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抗癌神藥“格列寧”(真實名為格列衛),已於2013年專利權到期,我國應該支持藥企加快推出價廉質優的仿製藥。

總之,既然抗癌進口藥專利期已經結束,再談“藥神”或“藥販子”已經失去現實意義,再扯“法理與情理衝突”已經屬於矯情,該行動就行動,該仿製就仿製,該降價就降價。說一千道一萬,降價保質才是硬道理,才能救患者的命!(文/李蓬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