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在通往愛情和婚姻的路上,總做出錯誤的選擇?

不少粉絲都提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總會愛上渣男?”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有沒有什麼方法避免自己總做錯誤的選擇呢?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選擇戀愛對象?”

為什麼你在通往愛情和婚姻的路上,總做出錯誤的選擇?

有人說主要看顏值,喜歡每天給對方拍下美美的照片,好看之餘帶出去也有面子。

有人則會看重人品,隨地吐痰的人直接出局。

而片中提到,大多數人都是靠自己的直覺,沒有過多的算計與衡量,一見鍾情。

一見鍾情固然是美好的,但你的直覺是否會出現偏差呢?尤其是現今社會臉譜化嚴重,你是否被自己的直覺欺騙過?

很多人會對初次相識的人,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直覺認為自己會和他/她發生一段故事。

為什麼你在通往愛情和婚姻的路上,總做出錯誤的選擇?

是什麼促使我們產生這樣的直覺?

臨床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成年後所認為的一見鍾情,或許是出於對某種特定人群的熟悉。這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童年時建立的情感模型的反射。

我們會在早期親子關係中,觀察和學習父母雙方的相處模式,建立情感模型的雛體,塑造自己的愛人形象。

換句話說,一個女人喜歡什麼樣的男人,一個男人會娶什麼樣的老婆,他們戀愛也好,結婚也罷,他們將來如何撫育子女,都跟他們的童年息息相關。

我的一個朋友就曾說過,她有很多同款前任,這裡的同款不是指相貌有多相同,而是他們霸道、專制的性格與處事方式。

他們會限制她的交友,哪怕是女性朋友間的聚會,都要干涉。

這位朋友從小在父親說一不二,母親唯唯諾諾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種男尊女卑的相處方式深刻印在她的潛意識之中,長大後也會莫名被大男子主義的男人吸引。

她初戀的時候,就有兩個男生同時追求她,兩人性格完全不同:

一個溫柔似水、隨傳隨到;另一個則比較自我,說一不二,常常被朋友吐槽像她爸。

結果她選擇了後者。

為什麼你在通往愛情和婚姻的路上,總做出錯誤的選擇?

作家周國平曾經說過:有時候愛是一種錯覺。談戀愛時,我們總會被特定的人群吸引。

有些女生常常會被放蕩不羈的男生吸引,她們錯誤的覺得自己能夠將對方拉回正軌,會是他的最後一個女人。

但很多時候,這真的只是你自己的一場獨角戲。

為什麼你在通往愛情和婚姻的路上,總做出錯誤的選擇?

在星爺《國產凌凌漆》中,扮演性感殺手的陳寶蓮,29歲那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一個尚在襁褓的孩子,令人唏噓。

眾所周知,陳寶蓮之所以自殺,與她的前男友黃任中有一定的關係。很多人都說,陳寶蓮為了錢將自己賣給了大她33歲的黃任中。

錢確實是關鍵,但黃任中會包容她的壞脾氣,會為她的事業著想,哪怕她無知闖禍,他也會為她收拾殘局,給她一種父親對女兒般的關懷。

恰是這點,使得自幼單親、缺少父愛的陳寶蓮,逐漸愛上了他,想要成為他的唯一。

為什麼你在通往愛情和婚姻的路上,總做出錯誤的選擇?

可惜身在萬花叢中的黃任中,並不會為其中一朵花停住腳步,兩人最終情滅,陳寶蓮大受打擊,也為後面的自殺埋下伏筆。

可見,你最終會被哪種人吸引,其實和你的過往經歷密切相關,童年經歷的好與壞,都會影響到成年後的愛情。

要想擺脫童年經歷的影響,我們就必須去了解,那些被忽視的經歷;去探索,那些控制我們潛意識中愛人形象的原因。

為什麼你在通往愛情和婚姻的路上,總做出錯誤的選擇?

文章開頭提到的短片《為什麼我總是愛上錯的人》中,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探索技巧:

1.找一張大紙、一支筆、一個下午的時間;

2.試圖回想一下,童年時愛著我們的人具備了哪些行為與特質;

3.尋找這些行為或特質,到底為什麼能引起我們的喜歡和快樂。

舉個例子:為什麼冷酷寡語的人,會比溫柔可親的人更能吸引我們的注意?會不會是因為在童年時,父親總對別人嚴厲不語,對自己卻寵溺萬分,這之間的行為反差使得我們快樂和歡喜?

對此我們要明白的是,父親的這種反差行為是有前提條件的,如果不是他的子女,是得不到這種愛意的。

所以,我們很難在相似的對象身上,找到心中期待的愛意。

為什麼你在通往愛情和婚姻的路上,總做出錯誤的選擇?

人有時候會被自己的潛意識所欺騙,做出錯誤的選擇

當我們發現自己總是愛錯人,被同一類人拋棄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是真的愛上這個人,還是潛意識裡認為這是自己應該愛上的一類人。

我們要打破潛意識裡定下的條條框框,放下過去的標準去迎接適合的愛情,理解自己為什麼會被渣男吸引,才能避免再次遭遇渣男、做錯誤的選擇。

愛情路上要慎重,畢竟有些錯誤若不及時糾正,餘生都會活在後悔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