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王震的榮耀之地

1949年,王震率領10萬官兵進軍新疆,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與剿匪活動,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肯定。新疆,王震的榮耀之地。

“你到新疆就是去演紅娘,唱主角,為那裡的各族人民做好事”

1949年初,我軍揮師西進,新疆的解放指日可待。

新疆,王震的榮耀之地

1949年10月,王震(左二)率部到達新疆,在迪化(今烏魯木齊)機場受到各族人民的歡迎

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議的主要議題已經定在了新中國的建立上。會議期間,王震向毛澤東請纓:“我要求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一切需要去的邊疆去,到新疆去!”

王震是毛澤東非常信任的戰將。他1908年出生於湖南瀏陽的佃農家庭,早年參加了湘贛蘇區的創建工作。1930年9月,毛澤東誇讚王震寫的傳單、佈告很有功底,王震回答說:“報告毛委員,我原名叫王餘開,也叫過王正林,我們游擊隊的秀才們說用‘王震’的名字響亮,用這個名字出佈告,震動大,能鎮得住地主、老財和民團,便建議我改成這個名字。我是個大老粗,沒喝過幾瓶墨水,你看到的那些傳單、佈告都是我們的那些秀才寫的!”毛澤東說:“你們的傳單、佈告不像完全出自纖纖秀才手,倒像經過你這位‘大老粗’的刀砍斧劈,有一種氣勢!你這位‘大老粗’能把那些‘小嫩細’組織起來,並把你的意圖寫出來,就是不‘粗’了!這方面我要好好向你學習!”

新疆,王震的榮耀之地

駐新疆部隊開展大生產運動

抗戰時期,王震率領三五九旅自力更生,開發南泥灣,成為一支獨特的又戰鬥又生產的部隊。南泥灣大生產得到了毛澤東的高度表揚,他為王震親筆題詞“有創造精神”,並讚譽三五九旅是“發展經濟的前鋒”。1944年11月,王震又率三五九旅主力南下,執行中央建立以五嶺山脈為依託的抗日根據地的任務,後因時局變化北返,於1946年9月返回延安,行程2.7萬餘里,被毛澤東稱為“第二次長征”。

對於熟知孫子兵法的毛澤東來說,在進軍新疆的戰略上,能不用兵勝之是上策。毛澤東最後選定王震進疆,除其作風硬能打仗等開國將領共有的特徵之外,三五九旅南泥灣開荒的特殊經歷起了關鍵作用。毛澤東已經想到了新中國成立後,墾荒戍邊的雙重任務:新疆就是一個“大南泥灣”啊!

新疆遠離內地,入疆不僅要長途跋涉,想要在那兒站穩腳跟也得靠自己。尤其是糧食問題,從內地大規模運糧過去顯然不現實,只能靠部隊自己解決。而王震率領的部隊能長途奔襲,又能打硬仗,還能耕地種田,顯然很合適。

就在王震請纓出征新疆後的一天晚上,西柏坡一個小劇場裡演出京劇《紅娘》,大家都去看戲了,王震卻在一個安靜的地方看文件。不久,毛澤東走過來,問他為什麼沒去看戲,還說:“《紅娘》這出戏很好,那位紅娘總是全心全意給人家做好事,很可愛。這出戏裡紅娘是主角,你到新疆就是去演紅娘,唱主角,為那裡的各族人民做好事。”

毛澤東從一開始就提出解放新疆的方式,要以政治解決為主、軍事解決為輔。特別是獲悉帝國主義陰謀利用新疆複雜尖銳的民族矛盾製造分裂的情況後,毛澤東要求加快解決新疆的進程,他認為:“解決新疆問題的關鍵是我黨和維吾爾族的緊密合作,在此基礎上迫使國民黨就範,並使張治中、陶峙嶽等為我服務,使新疆能夠和平地少破壞地接收過來並有秩序地改編國民黨部隊。”

這可以說是中央解決新疆問題的基本方針。王震對這一方針爛熟於心。

敲著地圖動員,請來“老師”做工作

王震請命進疆獲得批准,部隊將士為自己能擔當如此大任而歡欣鼓舞。可是,他們又切實地面臨新的問題:全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和平時期,尤其是一些年齡大的官兵,覺得過去忙於行軍打仗,無暇考慮個人問題,現在勝利了,不能不考慮自己的進退及婚姻家庭問題了。

當時進疆大軍已在嘉峪關外的玉門、安西、敦煌一線擺開。此地沙海茫茫,人煙稀少。一些消極悲觀的情緒,便在指戰員中蔓延。部隊到達酒泉地區後,一些戰士便好奇地向人打聽新疆情況。那些暗藏的敵人,便乘機造謠惑眾。他們故意裝出一副神秘的樣子,把新疆描繪成妖魔地、鬼門關,說什麼冬天小便會凍成“冰棍”,得拿棍子敲;出門走路只能露出兩隻眼睛,否則耳朵、鼻子凍得一摸就掉;夏天的戈壁灘上,太陽火辣辣,出門就曬成“鬼剃頭”;風沙能颳得大石頭遍地滾,颳得駱駝在空中打旋。

戰士年輕容易輕信,連一些幹部也受到影響。他們議論說:“我們部隊在延安是保衛黨中央的警備部隊,王鬍子是延安警備司令。現在黨中央進了北平,我們駐北平作中央警衛部隊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連西安也待不住,蘭州也住不了,要去那些最遠、最窮、最荒涼的地方。唉,跟著王鬍子,一輩子吃了大苦,沒好日子過。”有的還把這些牢騷怪話編成了順口溜:“抗日戰爭打硬仗,南下北返餓肚腸,爛(南)泥灣裡去開荒,勝利以後去新疆,成了光棍,丟了爹孃。”

王震這個直性子哪聽得了這些論調,氣得拍桌子:“這不行,這是渙散人心!”

他左思右想,不得不親自動手解決這些思想問題,不然根本無法進疆,就是進了疆也守不住,不打自垮。當然,辦法還是老辦法:先是找一些幹部陸續談話,說通了,就召開團以上幹部大會。

開會那天,他事先叫人在毛主席像下掛了一幅巨大的舊中國地圖。王震那天講得很激動,將他一段時間以來,學習和思考的成果都端了出來:“歷史上的班超、林則徐、左宗棠都能為祖國統一,不辭萬里艱辛出師西域,難道我們當今的共產黨人還不如他們嗎?說路遠,那時候他們只能騎馬坐轎,我們今天還有汽車,蘇聯老大哥還要給我們派飛機來。他們都不怕路遠、乾渴,我們就怕嗎?有那麼一些人,怕到了少數民族地區討不到老婆,斷子絕孫。我王震今天當著大家面保證,我絕不會讓我們的部隊裡出一個和尚!”

講到激動處,他舉起爬山用的木棍敲著那幅地圖問道:“你們說,這地圖是用什麼繪成的?”臺下的幹部都瞪圓了眼睛,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他一拍桌子,大聲疾呼:“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無數先烈用鮮血繪成的呀!”

他指著地圖的上方說:“老中國的地圖就像我們常說的,像一片桑葉。1945年國民黨和蘇聯談判,國民黨同意外蒙古獨立了,這片桑葉去掉了一大塊。你們看,這裡就是從中國完整的地圖上划走的一塊。難道我們大家還願意再從我們的版圖上少了新疆這一塊嗎?那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我們勤勞勇敢的各族同胞,你們捨得嗎?我是捨不得的。”

王震越說越激動:“新疆是我們的國土,我們不去,還要我們手中的槍幹什麼,我們還叫什麼革命者?”

臺下頓時激昂地呼喊起來:“我們捨不得少了新疆!”“到新疆去!”“保衛新疆!建設新疆!”全場立刻沸騰起來。等會場稍趨平靜,王震簡明扼要地講述了進駐新疆的任務。而後,他又針對部隊裡存在的某些混亂思想說:“你們告訴指戰員同志們,不要聽信敵人故意散佈的那些謠言。我請來了歷史學家,新疆的商人,還有跑遍了新疆的汽車司機和其他很多維族朋友,分給大家當老師。請他們給大家講真正的新疆風土人情、地理、氣候、生活方式和歷史演變。他們都是我們的朋友,他們講出來的才是真話。你們聽了儘管提出問題,請他們回答,把部隊思想上的疑問都解決掉,現在我們熱烈歡迎老師們進來!”

在一陣掌聲中,兵團宣傳部副部長馬寒冰領進一隊人來。他們中有維族,有哈族,有漢族,有老年、中年人,都被熱烈的掌聲弄得侷促不安。王震揚揚手說:“各部隊可以把老師們請去,召集指戰員聽他們講課。”

散會後,各部隊負責人都擁上來,爭相邀請“老師”到各自部隊去講課。幾天後,第六軍軍長羅元發對王震說:“你請來的那些老師還真管用,好多問題都解答了。現在各級黨委和支部,都讓戰士們的請戰書、決心書給埋了!”

毛澤東幾次通過原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張治中發電報給國民黨新疆警備司令員陶峙嶽、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勸他們走和平起義之路。同時令正隨劉少奇在蘇聯訪問的鄧力群,以中共中央聯絡員的身份直接由莫斯科前往新疆,向國民黨新疆軍政當局陳述中共關於解決新疆問題的方針,敦促陶峙嶽和包爾漢走和平起義的道路。這些努力,加快了新疆解放進程。1949年9月25日、26日,陶峙嶽和包爾漢分別領銜發佈起義通電。9月28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給陶峙嶽、包爾漢及新疆軍政起義人員發來電報,對他們和平起義表示嘉勉。與此同時,毛澤東命令王震率領一軍團向新疆開進,新疆實現了和平解放。

推出特殊政策,破格發展、任用少數民族黨員幹部

對於建設新新疆,毛澤東認為:“要徹底解決民族問題,完全孤立民族反動派,沒有大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共產主義幹部,是不可能的。”毛澤東曾花費很大的精力,親自發現和培養新疆少數民族幹部。同時,他還批准了一批少數民族幹部入黨。

王震有個想法,就是新疆少數民族幹部入黨後就可以參加黨的各級領導機構當委員。這是一個很有膽略的意見,報告中央後,很快得到了同意。

王震從伊犁回到迪化後又提出,一些民族領袖人物有入黨要求,要快點吸收,快點辦手續。他考慮得非常細緻、周到,提出吸收的新黨員,要在1949年底把手續辦完。他說:無論如何,要讓他們在12月31日以前舉行入黨儀式。早一天入黨,將來他們填表時能多一年黨齡。經過個別審查和兩個正式黨員的介紹,在1949年年底前,在少數民族中吸收了第一批黨員。中央新疆分局吸收了一批,南疆吸收了一批,烏魯木齊和伊犁也都吸收了一些。第一批共吸收了四五十個黨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少數民族中的領袖人物,如包爾漢、賽福鼎及南疆的伊敏諾夫。包爾漢由王震和徐立清介紹入黨,賽福鼎由王震和鄧力群介紹入黨,他們入黨以後,就擔任新疆分局的委員,參與了新疆分局的領導。

1949年12月底,新疆分局為賽福鼎等新入黨的同志舉行了莊嚴的入黨宣誓儀式。王震親自領著新黨員宣讀了入黨誓詞,並講了話。他說:“新疆人民在革命鬥爭中創立了包括伊寧、塔城、阿山三區的革命根據地,創立了一支由各民族子弟組成的強有力的民族軍,並且成立了一個包括新疆各族人民的民主統一戰線組織——新盟。伊、塔、阿三區現已成為在新疆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一部分。民族軍現已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五軍,同志們入黨以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就要通過同志們加強對第五軍的領導,使第五軍成為真正在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成為在國際主義精神教育下的軍隊,成為忠於勞動人民的武裝力量。新盟現在擁有5萬多盟員,它今後則是在黨領導下的各民族人民的民主統一戰線的廣泛組織,同志們入黨以後,不但不要退出新盟,而且更要加強對它的領導。”這段話,充分反映了他在新疆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抓緊發展民族領袖人物入黨的深遠考慮。

自謂“既是送別舊時代的最後一個省主席,也是迎來新世紀的第一個省主席”的包爾漢,在回憶錄中曾經記述他在入黨宣誓時刻的激動心情:

“中共中央分局成立後,我就找王震同志談心,並通過他向黨組織正式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黨組織審查了我的政治歷史與現實表現,經王震、徐立清同志的介紹,1949年12月31日,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未經候補期而成為正式黨員,並且擔任了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務委員。從此以後,我的全部工作乃至整個生命,就同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直接而緊密地聯繫起來了。“當我面對黨旗舉起右手進行宣誓的時候,我想起了被盛世才殺害的陳潭秋、毛澤民、俞秀松等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也想起了我在盛世才監獄中所寫的歌頌毛主席的詩句:……您開闢了通往真理、自由、勞動者解放和幸福的道路,……我是一顆由您的光輝照亮了的星……”

新疆沒有地方共產黨組織,特別是缺乏民族幹部。向中央要?從別處調?都不可能。王震想來想去,還是老辦法:自力更生,靠自己,靠進疆部隊承擔建黨建政的重任。經他倡議,並經新疆分局討論,決定駐疆部隊採取“包乾制”的形式,分別抽調幹部,開展地方工作:駐防在哪個地方的部隊,就對哪個地區的地方工作負完全責任。

1950年1月,新疆分局把全疆劃為迪化(現烏魯木齊)、喀什、伊犁3個地區,以第二軍黨委為基礎組建了(南疆)喀什區黨委,由第六軍組建了(北疆)迪化區黨委,還從新疆軍區抽調幹部組建了伊犁區黨委。經過緊張艱苦的工作,陸續組建了10個地委,80個縣委和500多個縣轄區委。在新疆分局統一安排下,從1950年初開始,各級黨委和派往各地工作的中共黨員,陸續發展了一批本地民族中的先進分子入黨。截至1951年4月,已發展了1057名黨員,其中維吾爾族佔45%。截至1952年底,全疆81個縣(市)都建立了縣(市)委,還在部分鄉建立了黨支部。

王震在迪化的一次幹部大會上號召派往地方去的指戰員:“要把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帶到地方,與兄弟民族建立血肉相連的關係。”“要記住,我們是人民子弟兵!”派往地方上工作的幹部戰士,沒有辜負王震的期望,與各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受到兄弟民族真誠的信賴和愛戴。

對土匪,“必須用大炮講道理,用刺刀去教訓”

新疆雖然和平解放了,時局卻錯綜複雜。國民黨起義部隊本來就魚龍混雜,就在陶峙嶽、包爾漢宣佈起義後兩三天,1949年9月28日,駐哈密的國民黨官兵叛亂,四處搶劫燒殺,還搶走中央銀行哈密分行庫存的12箱金銀,以及從蘭州銀行運來的500多公斤黃金。隨後,國民黨部隊駐鄯善、吐魯番等地的一些官兵,也發生了殘殺百姓、姦淫婦女的叛亂行為。1950年3月,已改編至王震麾下的第二十二兵團騎兵第七師叛亂,這支部隊原為國民黨騎兵第五軍,曾是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的嫡系王牌軍。叛亂時,共有17個連隊的2511名官兵。他們在迪化地區6個縣市先後發動了7次武裝叛亂,與新疆當地的一個土匪頭子烏斯滿遙相呼應,與境外勢力相互勾結。

面對叛軍、慣匪、特務、境外勢力相互勾結的囂張氣焰,王震果斷決定派兵圍剿。對騎兵第七師的叛亂,王震讓第十七師的政委袁學凱率軍平叛,叛軍很快被殲滅,其頭目被擊斃。對烏斯滿勢力,則組建了剿匪指揮部,王震任總指揮,同時還成立北疆剿匪前線指揮部,由第六軍軍長羅元發任總指揮。這支剿匪部隊以第十六師為主力,配備了41輛裝甲車,240輛汽車,1架偵察飛機等。王震的策略是,對這些土匪,能爭取的要爭取,如果爭取不過來,則“必須用大炮講道理,用刺刀去教訓”。

然而,烏斯滿熟悉地形,適應沙漠荒原氣候,且善於騎射,不需要後勤供應。據參戰老兵回憶,烏斯滿勢力比國民黨還難對付,“架起機槍打也打不死幾個”。此時,蘇聯方面表示願意支援王震剿匪,因為烏斯滿曾多次竄到蘇聯邊境作亂,蘇聯深受其害。但王震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在權衡了軍事上、政治上的利弊之後,他答覆蘇聯方面說:“請朋友們相信人民解放軍的力量,我們有把握在短期內平息叛亂。”

王震命剿匪部隊兵分4路,日夜兼程進逼烏斯滿的老巢紅柳峽。紅柳峽地形複雜,氣候惡劣,夜裡氣溫能降到零下30多攝氏度。烏斯滿對匪徒吹噓:“現在形勢對我們有利,解放軍害怕我們,不敢打了。憑我們熟練的騎術,精準的槍法,一定要和他們見個高低。”沒想到,1950年4月15日早晨,解放軍冒著風雪,突然殺入紅柳峽。烏斯滿倉皇逃走。被他脅迫來的哈薩克牧民,也丟下牲畜逃跑了。

此時,王震執行了爭取人心的政策。他命令部隊,繳獲的畜群一律不沒收,要物歸原主,被烏斯滿脅迫的牧民回來後也一概不予追究,還要允許他們保留獵槍。這些政策,使得哈薩克各部落的首領和牧民漸漸明白:解放軍不是烏斯滿說的那樣。他們陸續回來,四處流竄的烏斯滿被徹底孤立了。

由新疆逃至甘肅敦煌、安西一帶的烏斯滿等少數殘匪,經新疆、甘肅部隊聯合清剿,於11月大部被人民解放軍殲滅,烏斯滿於1951年2月在甘肅被捕獲。4月29日,迪化各族各界群眾8萬餘人,在人民廣場舉行公審大會,審判烏斯滿的叛亂罪行,烏斯滿被執行槍決。從此,新疆社會進入穩定期。

1952年4月6日,毛澤東在中央關於西藏工作方針的指示中說:“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細算,自力更生,生產自給。現在他們已站穩腳跟,取得少數民族熱烈擁護。目前正進行減租減息,今冬進行土改,群眾將更擁護我們。”

新疆,成就了王震的一段榮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