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張網,你覺得你能做什麼?

你覺得現在的人們最缺什麼?最窮什麼?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凡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網絡上搜搜便出來了,完全不需要思考。如果現在的你是牛頓,遇到蘋果砸在你的頭上,你會想到什麼,估計你只會生完氣後,洗洗把它吃了吧。

那為什麼明明生活在高科技時代的我們卻反而沒有古時候的人們更加聰明、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呢?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得到了很多的同時,也將很多寶貴珍貴的東西丟失了。

要問你我們身邊最了不起的創新發明是什麼?你會回答手機或者電腦一些高科技智能化的東西吧,但小編告訴你,不是電腦也不是手機,而是帶橡皮頭的鉛筆。鉛筆用來寫字,橡皮用來擦去鉛筆寫的字,這是一對矛盾的對立的事物。能想到把一對矛盾體放在一起,這就需要打破常規的思路。打破常規,才能創新。而打破常規的思維來自於天馬行空的想象,那是創造性思維的一部分,是創造力的來源。

如果,給你一張網,你能做些什麼呢?

如果你有一張網,你覺得你能做什麼?

50年前,如果有個孩子說,他想象有一張網,能夠把世界上所有人都聯繫起來,大人們可能要說:這孩子是多麼異想天開!

20年前,即便有個大人說, 他想要一部手機,既可以打電話,又可以查資料,還可以聽音樂,可以當手電……大家恐怕會認為他是痴人說夢!

不少小學生,由於在生活上由父母“包打天下”,6歲的孩子鞋帶散了不會系急得直哭;9歲的孩子不會穿衣服,鬧出將內衣當外衣的笑話; 10歲孩子要媽媽餵飯。

在這種“溫室效應”下,兒童因嬌寵而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獨立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與能力。這樣的孩子是很難成才的,甚至連能否長大成人都成問題。

家長應重視培養小學兒童的動手能力,教育孩子動腦又動手,心靈手巧。

如果你有一張網,你覺得你能做什麼?

1.講清目的,激發興趣。

要共訴小學生動手能力是人生極為重要的一種能力。手和腦是互相促進,達到心靈手巧的境界。人類和其他動物比,一是腦發達,二是手靈巧,其他器官大多不如其他動物。

在家庭中,讓孩子在經濟自立之前先能生活自理。剝奪孩子的勞動意識、勞動權利,對其健康成長不利。洗衣疊被,灑掃晨飲,一點一滴地培養。還是先讓孩子學會繫鞋帶之後,再學背唐詩。

動手勞動是要付出代價的,會使孩子感到疲乏和勞累。但勞動是會有收穫的,當孩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時,會感到精神上的滿足,這種滿足感會進一步推動他喜愛勞動,形成習慣。

有的家長一聽說學校要勞動就不願意讓孩子參加,怕弄髒了孩子。這是不對的。也不要把勞動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

2.具體指導,技能訓練。

家長應認識到任何一種新的動手技能都要以一些原有的動 作為基礎。例如打字,雖然是第一次練習,但如果過去學過彈鋼琴或電子琴,其中所包含的按鍵動作,就會對打字有幫助。 所以,小學生從小培養各種動手能力,對他們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都大有好處。

有時,在培養兒童動手能力過程中,發展到一階段會停滯不前,這是一般練習中都有的,心理學上叫“高原期”,在這個階段,家長鼓勵孩子不要放棄,繼續練習,達到一定階段, 會出現質的飛躍,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

這啟發教育者,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要持之以恆,讓其順利通過高原期,由技能變成技巧,熟練掌握。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不行的。

總之,家長必須重視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有機會參加各種動手的活動,促進他們能力結構的合理發展。

如果你有一張網,你覺得你能做什麼?

小編在這裡推薦一家手工體驗館,百變泥匠致力於“個性定製+創新教育”的理念,以激發兒童天性為宗旨。百變泥匠多元化手工教育具有一定的內在邏輯和表現形式,充分拓展動手能力、審美情趣、創造性思維,帶來了一種全新概念的玩具潮流。還有童年不可缺的陶藝體驗,與泥巴親密接觸,用雙手將靈感付諸實踐,與陶泥相互溝通並感受創意的樂趣。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刻不容緩,別讓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繼續貧窮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