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智慧——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學《論語》,悟人生智慧。

《論語》智慧——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子路啊,告訴你我教誨別人的正確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某一天,孔子也許有點生氣了,對他的弟子子路嚴肅的說,做學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作為個人在生活中千萬不要不懂裝懂,特別是做學問應當保持謙虛、誠實的態度,天下的知識、學問包羅萬象,沒有哪一個人可以掌握所有學問知識,總會碰到一些自己不懂的。不懂並不可怕,也不可恥,如果打腫臉充胖子,硬是裝懂,這就不對了,只有虛心的向別人學習,不恥下問,才能不斷進步。
《論語》智慧——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學問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學識淵博,越要虛懷若谷。《莊子·齊物論》中有一段關於齧缺和王倪的問答,其中王倪的回答就很誠懇。當時齧缺一共問了王倪三個問題,第一個萬物是不是有著共同的標準?王倪答道:我怎麼知道!第二個:你知道你不知道什麼嗎?王倪說:我怎麼知道!第三個:萬事萬物均不相通嗎?王倪依然答道:我怎麼知道!對於這三個問題,王倪的答案都一樣:不知道。雖然他也想試著講講自己的看法,可他確實不知道,只有如實回答了。王倪雖然沒有答上一個問題,但是他的誠懇卻讓齧缺興奮不已,因為他知道王倪是真心向他求學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說起來相當容易,可是真要做起來的話卻是難上加難。對於為政者,更需注意這方面的問題,雖然身處管理位置,但也不能事事盡知盡會。因此,為政者在作決定之前,最好能夠得到多方論證以後再行實施,減少犯錯的概率 。
《論語》智慧——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