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帶是青砂器的發源地,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蔚縣西北山有一種豐富的天然瓷土,當地俗稱矸子土。此土有粘性,細膩、柔軟、可塑性強,是製作青砂器的天然資源。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青砂器是熬中草藥、燒水、做飯、煮肉、熱酒的上好器皿,用它煎煮食物不僅不變質,而且不變味。用青砂壺燒水水好喝,熱酒不滋辣,熬粥味道清香,燉肉不膩可口,素有“砂壺水,扣碗茶,砂鍋肉”之美譽。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蔚縣青砂器是用純手工的傳統制作工藝,其製作過程比較精細。首先工匠們將當地的矸子土拉回來碾碎,再用一個斜立式細篩子過一遍,而後與一種土砂配製後放到一個地窖裡,用放水浸泡七八個小時,次日早上五六點鐘和成泥。隨後,工匠們在浸泡好的撤矸子面裡一邊用腳踩一邊添配料,使原本比較軟的矸子泥變硬,然後拿到磚面上來回揉搓,使泥勁道,這樣捏出來的砂鍋才結實耐用。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捏製砂鍋時,工匠們坐在龍道溝裡將製作青砂器的模子放在火上加熱,之後按照製坯所需取泥,用兩手來回拿捏,形成扁園形,然後將泥餅放在龍盤上邊轉動邊用杏木棒槌棰打,使泥餅逐漸變大,這時將放在火上的模子取下反扣在龍盤上,把泥餅放在模子上用雙手輕輕拍打,不一會泥餅變鍋的模樣,再用針棍割去鍋坯上不齊的邊緣,繼續放在火上烤,同時,用氈片沾水輕輕捋鍋的坯沿,不一會兒,一個鍋坯便製作而成。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在燒製青砂器過程中,“看火”是個重要環節。在整個燒製過程中,每個環節都由一個身披半邊防火長衫、頭戴遮焰草帽的“看火”人掌控指導。“看火”是否準確,直接決定青砂器燒製質量的好壞。據說這個“絕活”一般不傳給外人,是由燒製砂鍋的創始人一輩一輩傳下來的。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蔚縣青砂器:留住手藝,傳承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