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軼話》(十):王玉蓉的「三特」

今日推送之《(十):王玉蓉的「三特」》錄自《梨園軼話》第一冊,作者唐友詩。此書為1938年出版,共兩冊,為研究民國時期梨園軼聞之珍貴史料,我們將分期連載推送。

侯喜瑞有戲德

內外行一致歡迎 

 侯喜瑞為近代架子花中之一絕,在喜連成科班時,即為有數人才。從先演戰宛城飾典韋,能由帳上躍出,可惜已不再見。喜瑞夙善滑稽,能兼演小花臉戲,曾聆其打沙鍋等戲,亦頗絕妙,出科後音突變,對敷演唱,其舅父與黃潤甫(即黃三)過從甚密,因聞喜瑞嗓音類似黃三之晚年,遂命其學黃,喜瑞從之,因此而一鳴驚人,由是侯喜瑞之大名,驟然而起矣。

《梨園軼話》(十):王玉蓉的「三特」

侯喜瑞之《霸王莊》 

 喜瑞字靄如,為人確極和靄,前後臺人緣最重,天津人士尤為歡迎,據同行人談,喜瑞富有戲德、凡遇人有不滑頭之戲,伊必據實相告,故喜瑞之受人歡迎、實系內外行一致也。 

 著者與喜瑞友誼甚篤,蒙其指導受益實深,著者前赴東省及張家口等處公幹,經友人一再敦促,曾大現其醜。及見該處戲報上大書「北京侯派花面唐友詩」,真乃慚愧之至,但此種盛譽實承侯君贊助之力焉。

尚小云與餘叔巖

熱心地方公益 

 尚小云這個人最重義氣,看見人家有為難的事,比自己的事情還厲害,前年大義務戲因籌款無多,不能救濟貧苦同業,他就發了惻隱之心,將房契押了一筆款項,幫助救濟貧苦同業,戲界對於小云這種犧牲精神,實在欽佩的了不得,就是我們聽著,也很贊成他的毅力,聽說尚老闆不但是對於同業的事情肯發心,對於地方公益事項,尤其特別幫忙,如警察每次找尚老闆勸募公益捐款,由一元至百元,定然特別贊助,聽說他的鄰居餘叔巖對於公益事,亦是有求必應,所以外二區全署巡官,對於尚餘二位,不管認識與不認識,都存著一種景仰的心,每遇尚餘兩家辦事,他們必要合起來掛匾或送帳子,這並不是有什麼作用,實是真誠所致也。

劉永春人生觀

由小販竟成大器

起歹心得隴望蜀 

 人的一生,應吃哪行飯,或是藉著什麼路子發了財,說句迷信話,好像是有一定的。所以說升官發財,都是命裡帶來的,故去的花臉劉永春就是一個鑑證。 

 劉永春是京南禮賢鎮人氏,乳名喚作春兒,自幼父母雙亡,在年將十幾歲的時候,跟著他舅父到北京來做小買賣,每日在西華門地方叫賣,春兒吆喝聲音特別好聽,斯時南府有總管劉某者,素好唱戲,有人送他一個外號,喚他叫作「戲劉」一日戲劉出外有事,忽然聽見春兒在街頭叫賣,聽其吆喝聲音極有意思,見其一臉大麻子,長得倒也怪頭怪腦,遂商之其舅父,將春兒帶進南府學戲。

《梨園軼話》(十):王玉蓉的「三特」

劉永春之《洪羊洞》孟良劇照 

 春兒果然福至心靈,學戲便會,一唱必合,戲劉真是看著非常歡喜,並與其起名為劉永春字鑑衡,內廷有戲他也去唱,後來竟成了唯一無二的好角色,與汪桂芬演龍虎鬥,稱絕一時,某日內廷傳劉與陳德霖譚鑫培合演二進宮,劉嗓高與譚唱不甚合適,故只演一次,其後再演此戲時,由劉永春轉約謝寶雲代替譚伶,演畢給謝煙土十兩,洋四十元,以作酬勞。 

 最後永春大紅,喜杯中物,並好賭錢,對金錢不甚注意,凡有約其演戲者,每月只要洋四百元,多則不要,少亦不行,如今日有錢,必請友人宴會,而吃飯十次,總由其一人會賑,否則定然不快,其性之豪爽不卜可知也。 

 永春有妻二,系親姊妹,同適一人,感情甚睦,共生有四子,二女,長次二子均未成年而逝,劉晚年因與汪大頭之內弟婦相識,人多恥笑,無顏居京,乘機赴滬,五十許故於上海,劉有友人李端甫者,相交甚篤,聞劉在滬亡故,悲痛已極,曾親擬輓聯一付,寄滬挽之,其聯雲:「粉墨登場世人但看假面目」「俠義交友惟吾知伊熱心腸」詞句恰當,極為有趣,故爾記之。

四喜班花臉「郝大個」竟成比語

吞水噴水稱絕一時 

 四喜班有花臉郝某,身高體胖,嗓大音粗,演落馬湖水擒李佩時,郝飾於亮,赤腿光足,有吞水噴水之技,因不能飾正角,故打入底包之流,亦無名號,只知姓郝,聽戲者遂均以「郝大個」呼之,一時談為話料,做成比語,凡形容物件好大個者,鹹名之曰:「四喜班的花臉郝大個」雲。 

王玉蓉有「三特」

性情好、化裝美、嗓音響 

 坤伶王玉蓉,現在已成了有名的角兒,她是王瑤卿得意的門生,坤角中自雪豔琴脫離舞臺後,章遏雲於去年又赴津休養,王玉蓉在這個時候,可是運動員的口號「加上油啦」,跟著王瑤卿拼命得用工,足排本戲,真是時勢造英雄,果然達到她的目的。

《梨園軼話》(十):王玉蓉的「三特」

王玉蓉之便裝照 

 據內行人談稱:「玉蓉有三特」決非尋常女子可比,她雖是女兒之身,確有男子之氣,一個人走南闖北,說話行事大方不拘,衣食住三大要素,還弄得非常周到,不但是女子此不了,就是男人也夠比的。化裝術的研究更有特別,她本來已有二十多歲了,化起裝來就彷佛十幾歲小姑娘一樣,這真是難得,再談到嗓音方面,響而且亮,好聽已極,有此種種特點,不怪她能成角哩! 

王楞仙絕技:舉鼎觀畫 

 小生王楞仙,亦稱為一代祖師,王有徒靳文林者,現年七十許,依然健在,昔日在舞臺上面亦負盛名,喜連成大弟子受其惠者極多,靳不但善演小生,即生旦淨醜無一不能,一日在友人王君家中與靳相遇,據談王楞仙當年藝術絕處頗多,如舉鼎觀畫之戲,表演特別,按府門前之石獅,定然高可過人,舉時必先以背做抗式,待獅動浮土下降,再用水袖做搧土式,然後用膀拖起,始能手舉,而今之演此劇者,將一雙小獅子置於臺上,並用手向下屢做指式,似此則劇情失,雖雲「唱戲」亦不能過於違背情理,再觀畫畢,老生令小生後面更換衣服時,楞仙演此,突然大哭而下,蓋彼時薛郎已明身世,徒有舉鼎之能,竟無報仇之心,況又感激徐公扶養之恩,一時天良俱發,故有此突然之哭,如今演者已失此奇傳也。 

龍套已成獨立勢 

 戲臺上打旗者為龍套,除科班固有以外,其大班昔時均由各角輪流飾之,自票友下海後,皆不能飾演龍套,只有用錢買替,後有人以龍套一工勢在必需,始招人專學此工,現在戲班中已成獨立之勢矣。

(《梨園軼話》第一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