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走進田間地頭,挽起褲腿與村民一起勞作;他們走進農戶家裡,和村民嘮家常,解憂愁;他們走進村委大院,積極幫助村裡找項目、投資金,他們成為了激發村民致富的“新能量”……他們,就是固陽縣懷朔鎮合同溝村駐村工作隊的駐村幹部。
2018年3月,為了加快固陽縣脫貧攻堅步伐,由市環保局自保科科長張雲清任隊長兼第一書記、縣改革辦幹部李嶽偉為副隊長、懷朔鎮人民政府主任科員尹志勳、懷朔鎮合同溝村委負責人康三俊為組員的駐村工作隊,幫扶固陽縣懷朔鎮合同溝村,使合同溝村有了新變化,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
●不做“走讀”幹部
合同溝村位於固陽縣懷朔鎮西北部,北與達茂旗接壤,西與興順西鎮接壤,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合同溝村原有11個村組14個自然村,2016年合同溝村與大廟灘村合併,現有21個村組,全村總戶數1332戶3879人。常住人口322戶720人,人均耕地20畝左右。
駐村工作隊進村後,隊長張雲清住在村委辦公室後面閒置的村民房中,進門就是一盤土炕,隊員李嶽偉則在村委辦公室裡支了一張床,就算是住的地方了,“條件艱苦點不要緊,能為村裡脫貧致富做點事兒,幫村民解決些問題是最重要的。”張雲清說。
駐村工作隊剛來時,村民的質疑聲不絕於耳:又是搞形式,做樣子,他們能給咱解決啥?越是受到質疑,就越得幹出點樣子來。從進駐那一天起,為了全面掌握合同溝村的情況,駐村工作隊成員堅持吃住在村,不當“走讀”幹部。他們挨家挨戶走訪,瞭解村民人口情況、收入情況,掌握村民需求。副隊長李嶽偉的工作日誌上記載著該村大事小情,村民反映的問題和困難,每一項記得清清楚楚:地理位置相對偏僻;村裡產業基礎薄弱,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有專業特長的村民少;青壯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的都是年齡偏大的留守一族;村民缺少創業創新精神,主動創業致富意識薄弱……這些都是造成村民貧困的原因。“要想脫貧致富,就必須走深度扶貧、精準扶貧、產業扶貧、造血扶貧的路子。”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達成了這樣的共識。
●小處著眼暖民心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讓我相信了駐村工作隊,完全沒了過去的牴觸心理,你們的付出鄉親們都看在眼裡”。這是賀玉良的心裡話。
賀玉良為北海子村的一位貧困戶,他因為患有過敏性哮喘,每日不僅承受著身體的痛苦,同時也影響了精神狀態。常常會因為瑣碎小事發脾氣,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因為不理解政策對扶貧工作乃至扶貧幹部做出負面評價。為了將扶貧進行到底,“第一書記”張雲清,帶領李嶽偉等同志,多次入戶走訪,對賀玉良進行心理疏導,勤談心,講真誠,另一方面對政策宣傳進行接地氣的翻譯,對不易理解的地方,以實例結合貧困戶現有情況做出解釋。正是這種長期的不放棄,讓賀玉良對扶貧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信任扶貧幹部,遇事主動和駐村工作隊聯繫,正是駐村工作隊這種真心實意地耐心與貧困戶和村民交流,讓扶貧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
●拋家舍業“住”一線
駐村“三定”幹部李嶽偉為了方便自己走村入戶開展工作,在城裡修車店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店老闆得知該同志正好在他們村下鄉扶貧,僅450元就賣給了他,還幫他又重新修整一遍。對他來說,這輛花450塊錢買來的摩托,不僅是他出行的親密“戰友”,更是他駐村幫扶的流動“辦公室”。每當聽到摩托車突突的聲音,村民們就知道,是“俺們的駐村幹部來了”。
天寒地凍、颳著可以揭掉屋頂的大風,正是三月合同溝村的真實寫照。駐村扶貧隊的同志,白天靠著小辦公室中的電暖氣取暖,晚上在冰冷的炕上靠著電熱毯取暖,沒有時間做飯的時候吃著備的泡麵湊合。“第一書記”張雲清開著自家轎車下鄉入戶,由於村裡路況差,車輛剮蹭底盤和扎破輪胎成為了家常便飯,“久病成良醫”的他就這樣熟悉掌握了一門換備胎的技術。
“三定”幹部縣委改革辦李嶽偉的妻子曾說過:“我跟了他,他跟了國家。我照顧小家,他奉獻大家。”為了工作方便李嶽偉主動住在村裡,繁忙的工作讓他幾周都無法休假回家,在扶貧攻堅最關鍵的時候,李嶽偉的母親住進醫院做手術,本來就身體不好的父親也病倒住進了醫院。李嶽偉的妻子一邊上班,一邊照顧5歲的孩子,把孩子安頓好要去看護住院手術的婆婆,還得留意住院治療的公公。李嶽偉的父母說:“兒子忙扶貧回不了家,這個家全靠兒媳婦一個人來支撐。”
一個週末假期李嶽偉休假回家, 家裡沒有了往昔的熱鬧,年幼的兒子對他沒有見到父親的親近,甚至不願在家中住,而願意住在奶奶家,僅僅是因為與父親的生疏。妻子說,李嶽偉有一次送兒子上幼兒園時,竟然將兒子送到一年前的小班教室。當時,如果不看那張相似的臉龐,老師都懷疑他們的父子關係,這段話李嶽偉的妻子當做一個笑料講給了別人。為了緩解孩子對李嶽偉的生疏,“五一”假期,妻子帶著孩子到扶貧一線與丈夫團聚,一家三口走村入戶,有了兩天的切身感受,妻子說她更加理解丈夫的工作,正是他們不辭辛苦地堅持在扶貧攻堅第一線,才讓合同溝的群眾理解扶貧工作,也使得扶貧工作開展得更順利、更紮實。
●出謀劃策促脫貧
“這可真是幫了我們大忙,解決了大事。”“你這麼誠心地幫助我,我有時候真的很過意不去。”一句句樸實又真誠的讚揚,來自貧困戶們的嘴中。
為了響應自主脫貧,固陽縣制定了產業獎補方案,對發展產業的貧困戶給予補貼獎勵,但是很多貧困戶家庭在補貼的基礎上也很難拿得出自籌款,為此,“第一書記”張雲清通過與村“兩委”班子成員認真研究和幫扶單位包頭市環保局請示後,為願意發展養殖的貧困戶墊資購買豬、雞、羊,購買仔豬的貧困戶每戶最高墊付1500元,購買蛋雞的貧困戶每戶墊付350元,購買基礎母羊的貧困戶每戶墊付5000元。在幫扶資金沒有到賬的情況下,張雲清自己掏腰包幫貧困戶買羊、買豬、買雞。同時,設立合同溝農畜產品購銷點,幫助貧困戶以及其他村民銷售農畜產品,打消當地村民農畜產品銷售難的顧慮,提高大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南茅庵村貧困戶王凱今年44歲,前些年曾因患有胰腺炎無法勞動,加之較高的治療費導致家庭十分貧困,治療後的他身體剛剛恢復了一些,年邁的父親去年卻又患了腦梗,不僅治療花費了不少錢,而且喪失部分自理能力,需相依為命的王凱照顧,可謂是禍不單行。王凱的幫扶責任人李嶽偉通過多次入戶走訪瞭解了這一情況,第一時間幫助其整理醫療報銷所需資料,奔走於醫院、醫保中心、鎮政府等地進行報銷,並在村委會的幫助下為其父親辦理了殘疾證。然而這些並不能直接地改變生活條件。李嶽偉結合產業獎補方案,建議他通過發展養羊來擺脫貧困,李嶽偉在自身並不寬裕的情況下為其墊付自籌款7540元,並自己出錢僱車把羊送到他的家中。王凱感動地說:“你這麼誠心地幫助我,我有時候真的很過意不去。”
“ 正是在他們真心實意的幫助下,貧困戶們應當報銷的醫療費用都得到了報銷,全村10戶貧困戶中,除了有2戶因無勞動力而無法發展養殖外,其餘8戶貧困戶都有了自己的產業,他們將通過自己的雙手和勞動逐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扶貧攻堅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在扶貧攻堅的道路上,還會有更多的困難等著合同溝駐村工作隊去克服,合同溝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明白他們作為共產黨員應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他們,他們會紮紮實實做好扶貧工作,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會幫助合同溝村的村民早日擺脫貧困,奔向小康。
閱讀更多 北魏古鎮新貌懷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