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我們都知道,吃飯太快太飽對身體的健康是不利的,比如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引發相關腸道疾病;進食過快也會使血糖值快速升高,增大體內胰島素壓力,導致體內激素失衡,而引發糖尿病以及各種腦血管疾病等。

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調查發現:40多年前人們每餐咀嚼900~1100次,耗時20~30分鐘,而現在降為500~600次,耗時5~10分鐘。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繁忙,每天吃飯基本是潦草了事,好像吃飯這件事情,已不再重要,自問自己,多久沒有認真吃飯?

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回家身邊的人經常提醒:“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好像是稍微慢了一點,並不知道慢到什麼程度合適,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首先我們慢慢吃的目的就是將食物嚼細嚼碎,然後再慢慢嚥下去。,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從養生的角度是強調飲食的過程從容不潦草,不急不倉皇,甚至還將就一個必須的儀式感。

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慢慢吃,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時間足夠長,大腦的神經就會產生“正在吃飯”的印象,同時,大腦的“飽中樞”就有個足夠的時間完成神經反射,以至於產生了“飽的感覺”,即飽實感,就給神經中樞發出不再吃的命令。以至於不會吃得過飽引發肥胖等一系列問題。

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另外,食物在口腔慢慢咀嚼的過程中,口腔中分泌的唾液會充分的與食物混合,唾液中有澱粉酶和溶菌酶等,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以滅掉食物中部分有毒害物質。當然咀嚼時間長,食物中的澱粉也會分解為麥芽糖,例如饅頭越嚼越甜。咀嚼過程中,舌頭味蕾與食物的充分接觸,讓我們美食體驗感更強!

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之前佟大為在某節目中提到一口飯嚼49次引起大家的討論。到底多少次合適呢?專家表示:一口食物至少經20次咀嚼,唾液才能逐漸融於食物,胃酸也有足夠的時間感知分泌出來,我們每口咀嚼30次是比較理想的。

別急!慢慢吃,沒人跟你搶!那麼慢慢到底是多慢呢?

最後提示一下,慢慢吃,延長了吃飯的時間,可能飯菜都差不多涼了。建議少盛點,分多次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