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世上的人哪個不是精神病?」

金馬獎一年後,終於看到了《囚》,這部影片去年獲得金馬最佳紀錄片,講述的是關於幾個精神病人的真實故事。

《囚》:“世上的人哪個不是精神病?”

在不少新聞裡,精神病人總與血腥暴力聯繫在一起,人們往往對這個特殊的群體避之不及。

精神病人是否真的如此“十惡不赦”,如大家想象的那樣讓人害怕?而《囚》無疑是一部會讓大家對這個群體有所改觀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很長,時長大概5個小時,觀影前還有所懷疑會不會坐不住,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這5個小時真的很值得,一點都沒有浪費。絕不是會讓人感到沉悶的一部影片,相反很有意思,有不少笑點也有讓人淚目的地方。

故事發生在東北的一所精神病院裡,儘管是群像,片中有很多個人物,但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

畫面基本都是灰色調的,固定機位比較多。音樂比較少,整體而言敘事還是比較客觀冷靜。

在這個被他們大多數人稱為“監獄”或者“地獄”的地方,他們偶爾也會互相開解對方,但大多時候還是孤獨的。走近這群精神病人,意外的發現許多對話不乏哲思,甚至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些可愛之處。

無時無刻不想出院的傅明剛,幾乎是被妻子“騙”到精神病院來的,從入院第一天開始就盼望早日出院,對精神病院的整套體系持著懷疑態度,有自己一套獨立的思維邏輯,說話也很有條理。

他跟妻子在同一個單位工作了十幾年,由於對上級領導不滿,不想再當“80%的小職員”,人到中年想辭職創業成立自己的一番事業,但在旁人眼裡他的行為卻有些不切實際,正當傅明剛為自己的創業計劃到處奔走的時候,妻子沒有跟他協商就把他放在了精神病院。

傅明剛一直覺得自己沒有精神病,是被妻子“設計”了,跟值班醫生吐槽進來以後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和尊重,更說以後自己要開一家真正有“水準”的精神病院。後來跟妻子談過之後,慢慢接受了自己有躁鬱症的說法,但仍然為早日獲得自由而努力著。看上去似乎妥協了,答應妻子之後回單位,但是沒人知道某一天他會不會再發“創業夢”。

住在院裡他覺得自己斷絕了所有的社會關係,非常的苦悶,也更覺孤獨。為了讓自己正常一點,他學著嘗試合群,比如“大夥都在看電視,哎呀我也看電視去了,不能太另類。”

護士建議他去找研究生學歷的老胡聊聊,認為他倆都是文化人,也許會比較有共同話題。老胡其實也是個可憐人,在院裡已經待了4年了,精神狀態已經穩定了許多,與正常人無異,但是沒有親人接他出去。每天幾乎都在讀書學習,盼望著有天能出院。姐姐偶爾會來看他,之前母親來過,但他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看到她了。其實母親已經過世了,但是他並不知情。

病人中年紀最輕的一個是還在上學的孩子,可以稱之為“沉思者”,因為他總愛用手託著下巴做沉思狀,愛與人辯論,影片結尾的時候其實比之前的狀態已經要好很多了,但是仍然為自己老是記不住事情而煩惱。最開始見到他的時候,他的眼睛瞪著一點都不眨,入睡很困難,母親在床邊守著他。他跪著對母親道歉,為自己得了精神病感到對不起,媽媽安慰他說不關他的事,可他仍然很內疚。病中的孩子驚恐得像受到了驚嚇的小鹿在發抖,反反覆覆一直無法進入睡眠狀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母親一直都非常的溫和有耐心陪伴在他身邊。

已經60多歲愛寫詩的“詩人”,由於父親是前國民黨特務,身份敏感的他從小便是被壓迫的人,文革時被打成“黑五類”,曾經飽受白眼和歧視,被人喚為“狗崽子”,一生不曾收穫愛情與友情,但他似乎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孤獨,入院前除了工作,最大的興趣便是獨自在家中寫詩作畫,就這樣度過了一生。儘管他強調自己就算一個人生活也是有樂趣的,但言語中仍然不免讓人感到辛酸,也許更多的是一種自己的心理安慰吧。

也沒有人真正傾聽過他的故事,儘管他說自己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這些都是及其平凡的經歷,沒有經歷過的人不會懂得,讓人感觸很深的是他經歷了那麼多不公的事情,但是仍然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與他同年紀的人有不少都已經當爺爺了,可他卻還是孤身一人也並不羨慕他人。其實多少是因為以前的事情被剝奪了一些幸福的權力的,可他卻已安之若素,仍然活得非常的樂觀。

某個區的衛生局長也住進了病院,也許在之前他跟其他病人的關係是官與百姓,但是進來了病院成為了病人,都是平等的關係,在這裡大家幾乎都沒什麼尊嚴可言,他也像動物一樣手腳被捆在床上。“詩人”在抽菸處讀自己寫的詩,局長用很簡短的意思“翻譯”,竟然誤打誤撞猜中了幾分意思,“詩人”似乎也找到了半個知己。

初二就輟學的已經31歲的男人,度過了坎坷曲折的前半生,10幾歲時因為餓搶了50塊在少管所待了3年,後來與繼父關係惡劣離家出走闖蕩。自詡出少管所時還是一張白紙,進入社會後反而被染得“五顏六色”。為謀生當按摩師見慣了燈紅酒綠,也被迫幹過不少骯髒齷齪的事情。在社會這所大學裡,也成長了不少,講起話來倒也出口成章。其實他非常聰明,學東西學得快,只可惜腦筋用錯了地方。但他似乎有心不再沉淪,要與過去做一個了斷,戒掉了“淫邪”。稀裡糊塗進了精神病院,也打算出院後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娶一個願意照顧他的老婆好好過日子。

病人間的互相照顧與支持也讓人動容。有個病人長得其實挺清秀,暫稱為“犀利哥”吧,總是躺床上眼睛一眨不眨,像個“活死人”,連醫生也拿他沒轍,院長更開玩笑要是誰能讓他動院長就不幹了。同病房的有個大叔就拿著笑話本念故事逗他,說自己也是病人,跟他是一夥的,結果“犀利哥”成功被逗笑了,熱心的大叔順勢拿水喂他喝,跟醫生開玩笑說他害怕“穿白大褂”的。連醫生也不得不佩服這位大叔。

大多數人對精神病還是存在著某些刻板印象,比如認為“吃屎喝尿”的那種才是精神病,其實精神病有很多種類。總體而言這方面的普及教育還是太少,以致大家對精神病還是沒有全面的瞭解。

病人中稍好一點的還有家人來看望照顧,但有時也會被家屬抱怨“得這種沒良心的病”,有的則完全是處於被遺棄的狀態。這群人該何去何從,沒有人知道。無處安放的人生,實際多多少少也反映了不少家庭與社會的問題。

有關調查估計,中國大約有1.73億成年人患有某種精神疾病,而其中的91%大約1.58億人從未接受過專業治療。而《囚》中的病院60個病人只有4個主治醫生,資源也是嚴重不匹配。

“精神病人”的潛在威脅對於大眾來說彷佛是顆“定時炸彈”,但我國目前對於精神病人,有關醫療並不完善。2013年5月1日,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簡稱《精神衛生法》)正式實施,如今,該法已實施5年多,但是大多數人仍然知之甚少。

希望這部片子能讓大家對這個群體有近一步瞭解的慾望。片裡的有些尺度還是比較大的,現在情況看可能暫時無法在國內公開上映,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精神病就是自己不放過自己,跟自己較勁。”

“世上的人哪個不是精神病?”

“有些行為科學解釋不了,就當成精神病處理。”

“我應該是外星球的人,被趕到地球上來了。”

“經歷了第一次婚姻,我幹嘛想不開結第二次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