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最佩服的中國人,到頭來卻被中國人自己鄙視

外國人最佩服的中國人,到頭來卻被中國人自己鄙視

外國人最佩服的中國人,到頭來卻被中國人自己鄙視

晚清是中國最屈辱的時期,一直被列強侵佔。但晚清還是出現了有作為的一批人,他們努力的挽回著局勢,比如說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這裡面誰最厲害,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如果讓外國人來說,肯定是李鴻章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十分佩服李鴻章,他曾這樣評價李鴻章:如果沒有這樣的有能之士,大清國早已被列強蠶食殆盡。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算是一生的對手了,兩個人在不同的國家搞改革,雖然結局不同,但這並不是個人能力的問題,而是兩國環境的差異。1895年,李鴻章因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而前往日本談判,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如果你是我,你在日本一定比我乾的好,但如果我是你,我不一定乾的比你好。伊藤博文形容李鴻章:“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不僅伊藤博文,歐美人對李鴻章也是十分尊敬。李鴻章訪問美國時,受到了最高級別的待遇,紐約時報大幅報道了李鴻章的事蹟。歐美人讚揚李鴻章,“不僅是東方大陸孕育的最偉大人物,而且綜合各方面的才能,亦是前世紀中世界最為獨特的英傑人物。美國總統格蘭特甚至將李鴻章評價為當時世界偉人之首,,與當時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法國總理甘必大,德國宰相俾斯麥齊名。

外國人最佩服的中國人,到頭來卻被中國人自己鄙視

李鴻章之所以有這麼高的評價,是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李鴻章的美國朋友,前國務卿科士達在自傳中說到:論其文,他學識廣博見聞豐富,研其軍,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有所作為。為這個最古老,人口最繁盛國家民眾盡心竭力,他高瞻遠矚,是國際外交中佼佼者。李鴻章也是當時清朝為數不多懂外交的人,李鴻章知道清朝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輝煌無比的大清帝國,所以要從本國利益出發,不能驕傲強橫。所以李鴻章是個很務實的人,外國人和他打交道,能說的通,談得來,所以對他評價很高。

外國人最佩服的中國人,到頭來卻被中國人自己鄙視

國內對李鴻章最大的批評是外交太過於軟弱,導致簽訂了很多不能接受的條約。 當時的其他大臣,外交上還是很強硬的,比如左宗棠,那是硬骨頭一個。當時沙俄到新疆搞事。李鴻章很軟,表示不要把事情搞大,咱們慢慢來。可是左宗棠就不同意,說事關大清顏面,不能不打! 真是因為李鴻章的軟導致了外國人很喜歡和他打交道,但是我們不能說李鴻章是賣國賊,因為弱國無外交,國家實力導致了外交官的話語權,換成其他人估計也沒有太好的改觀。當然李鴻章也沒有外國人說的那麼好,比如格蘭特,那可是南北戰爭的英雄。

李鴻章也很難成為偉人,因為他並沒有改變中國的命運,只是挽回了一些局勢。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還是很到位的。他自我評價是大清國的糊裱匠,大清國這個破房子到處漏風漏雨,那裡漏了,他就去補一補。而要說他把這房子推倒重建。他又實在沒有這樣的勇氣、這樣的魄力以及這樣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