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溝通的哲理故事

關於溝通的哲理故事

有效溝通的哲理故事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裡頭卻是溼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點評]管理者平時最好用簡單的語言、易懂的言詞來傳達訊息,而且對於說話的對象、時機要有所掌握,有時過分的修飾反而達不到目的。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麼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點評]你聽別人說話時,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聽的藝術”在於。聽話不要聽一半;更不要把自己的一知半解,當作是別人的真實意圖。

關於溝通的哲理故事

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她已厭倦抗爭和奮鬥,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先往三隻鍋裡倒入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裡的水燒開了。他往一隻鍋裡放些胡蘿蔔,第二隻鍋裡放只雞蛋最後一隻鍋裡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浸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有說。

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父親在做什麼,,大約20分鐘後,他把火滅了,把胡蘿蔔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後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裡——做完這些後,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胡蘿蔔、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靠近些並讓她用手摸摸胡蘿蔔。她摸了摸,注意到他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殼剝掉後,他看到了是隻煮熟的雞蛋。最後,他讓她喝了咖啡。品嚐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生生地問:“父親,這意味著什麼?”

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蔔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之後,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臟,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臟變硬了。而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之後,它們倒改變了水。

女兒恍然大悟,找到了答案。

[點評]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蔔,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關於溝通的哲理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