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騙你消費的,都是壞蛋

你還以為現在大城市的小年輕都在炫耀性消費?

一夜之間,不少大城市裡的“精緻的豬豬女孩/男孩”,變成了”豬豬“,年輕人從“能賺會花”變成了“勤儉持家”。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現在流行的不是健身房年卡了,按月收費的互聯網健身房開始走俏。

二手物品交易APP也火了,我看到好幾個朋友在閒魚上面掛東西賣。

還在騙你消費的,都是壞蛋

就連曾經的小資三部曲“抹茶、沙拉、牛油果”,都賣得不那麼好了。

我今天進辦公室,看到小助理穿了條裙子挺好看,隨口問了一句在哪買的。

結果她告訴我,租的。

“買衣服那麼貴,隨便買一件就要上千,我一個月花399塊租金,能租十幾件衣服穿,超划算!”

小助理一說租衣服這個話題,辦公室裡人人討論起了自己的省錢心得。

不要買照相機,出去旅遊前租一臺用。

不要去逛精品超市,可以在菜場買到質量差不多卻便宜一半的蔬菜水果。

小孩的玩具都可以在網上租,一堆玩具,一天才幾塊錢。兒童繪本直接去圖書館借,免費。

還在騙你消費的,都是壞蛋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經濟,這半年是開始徹底下行了。

經濟下行的直接影響,就是降薪。

我一個在券商做客戶經理的朋友,今年一分錢的績效、獎金都沒拿到。最近兼職幹起了微商,朋友圈每天勤奮地刷屏,生意也不怎麼好。

經濟不好,錢不好賺,大家就不怎麼願意花錢了。

消費品零售額直線下滑

受貿易戰影響,短短几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縮水了近10%,本來想11月份去紐約玩玩的,回頭想想沒必要,取消了。

跟著,大豆、豬肉、進口水果也漲價了…

而去年這個時候,我們還在講“消費升級”。用上海話來說,就是要“腔調”。

我也曾經經歷過“消費升級”的階段。

在魔都生活工作,我曾經一度覺得不穿著一身Valentino出入五星級酒店,就是人生輸家。

衣服只買大牌,手機只要iphone最新款,週末要去滬上網紅餐廳拔草,倫敦西區的音樂劇,1000塊一場,我曾經連著看了十天。

這些消費慾望,捫心自問,遠遠超出了我能負荷的水平。

人在年輕的時候,不怎麼去思考未來的規劃,容易被鋪天蓋地的消費主義洗腦。

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把所有的錢都換成更高檔的包包、衣服,以及能夠代表身份的生活方式。

說白了,在外部經濟行情好的時候,你怎麼造都行。

但現在,時代變了。

在這個經濟環境下,說句負責任的話,如果你還不知道要攢點錢,就會發現手裡空空如也,連個落腳之地都沒有。

在大城市裡貢獻青春,最後被滾滾的經濟巨輪壓榨得一滴血都不剩,再回家啃老嗎?

參考日本1990年代的經濟泡沫破裂,再參考美國1998年、2008年甚至是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每一次經濟不景氣,影響最大的不是富裕階層,因為他們能夠自保;

也不是社會底層,反正他們壓根兒也沒辦法;

而是所謂的中產階級以及年輕人,背上扛著房子車子老人孩子……

在這種經濟形勢之下,我給各位的忠告是:

把當前的消費,推遲到未來。

最聰明的做法是:先消費降級,讓能力升級,最後才是消費升級。

如果把這個順序弄錯了,你的人生會永遠停留在隱形貧困線上,不可能有突破。

《你的車,就是你的社會地位》

《此生一定要去的50個地方》

《三里屯採訪:你全身上下穿的東西加起來多少錢?》

以後對這樣的標題,只需要說一個字:滾!

這個世界是殘酷的,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

我寫了10條“消費降級”小貼士,希望你的人生,能夠從此升級。

1. 電商也有拼團頻道。

2. 少刷小紅書,多買電子書。

3. 別追iPhone新款,國產手機性價比更高。

4. 汽車是消費品而不是資產,量力而行。

5. 健身卡不是你的祈願神壇,閒魚上的二手卡一週只要4塊錢。

6. 一杯星巴克31塊,買它家的咖啡粉,兌鮮奶衝一杯,成本只要12塊。

7. 淘寶上買“XX優惠券\代金券”、“酒店代訂”,能省不少錢。

8. 貓眼、淘票票提前1-2周預訂快上映的電影,經常有9.9的特惠票。

9.多看理財的書,豐富知識庫存。

10. 保證自己有一定存款,別追加股市、幣圈的投資。

還在騙你消費的,都是壞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