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四百年傳承燒賣文化

被稱為召城(呼和浩特)文物古蹟之首的玉泉區,共擁有大小寺廟28座,召廟前的街道和延伸段是商賈雲集的繁盛之處。繁華的市井對社會經濟發展,民俗文化的弘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燒賣美食街”就盤桓在此區域中。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它東起五塔寺后街東口,臨石羊橋路。經小召頭道巷(舊城改建前稱小召三道巷)至興盛街(1956年前稱圪料街)西口,臨大南街及大召商業區。北至小召前街的向北延伸段,臨大東街,全長1100米。全街共有餐飲、食品店鋪74家,燒賣店鋪20多家。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該街地處玉泉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4A旅遊景區的腹地,三處國字號文物保護單位建置街中,是一處集宗教朝覲、召廟觀光、民俗體驗、餐飲娛樂、休閒購物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街區。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從"燒賣第一街"到“中國燒賣美食街”

燒賣這個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相融合的著名風味小吃,有著四百年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許多傳奇的故事。隨著歷史的不斷髮展和變革,從一個單一的大眾喜愛的小食品,成為傳播傳統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使者,併成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玉泉區政府多年來精心打造地方美食品牌和城市名片,推動相關產業的新發展,搭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平臺。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2016年11月間創建了“呼和浩特燒賣第一街”,同時舉辦了“燒賣文化大賽活動”;在2017年12月舉辦了“第二屆燒賣文化創意展示大賽活動”呼和浩特燒賣第一街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燒賣美食街”,呼和浩特市被命名為“中國燒賣美食名城”,至此燒賣美食戴上了國字號桂冠。中央電視臺的報道使“燒賣”在全國觀眾中亮相,小小的燒賣,做出了大文章,為青城人民爭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耀。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信步燒賣美食街頭,街道兩旁一座座青磚碧瓦的店鋪,一鋪緊挨著一鋪,鱗次櫛比,坐落有序。道兩旁懸掛著的彩標刀旗和大紅燈籠為整條街道增添了不少炫彩。每逢旅遊旺季,這條街道熱鬧非凡,遊客們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大有過年過節之盛景。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透過明亮的櫥窗,看到一家家店鋪內高朋滿座,騰騰氤氳散盡,看清了客人們一個個談笑風聲,笑逐顏開,一派休閒、安逸、和諧、安康之態。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這片街區飯館、酒樓、茶肆、梨園、召廟、商鋪等應有盡有。回想到曾去過的北京“大柵欄”、上海“城隍廟”成都“錦裡”、開封“大相國寺”,這裡著實能和它們一一媲美。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燒賣第一街上的名品牌

老字號“德順源”店鋪門前一樽石榴形狀的燒賣雕塑矗立門前,造型栩栩如生,色澤耀睛奪目,真可謂“細腰矗裙亭玉立,麥穗含食精琢刻”呀!加其古樸典雅,各具特色的人物、器具、牲畜等雕塑,使人立刻產生了遠離鬧市,置身遠古的感覺。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德順源”早在清末民初就蜚聲綏遠和京華了。原名晉三元的該店舊址在清代歸化城大西街路南,建國後一度改為“德興源”。如今的德順源承載著厚重的燒賣美食文化底蘊,不斷傳承創新,開拓進取。目前已發展成為12家直營店,47家連鎖店,1600名員工,列入非遺名錄,榮獲多項殊榮的燒賣第一店。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2018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世界廚師藝術節暨2018中國國際餐飲交易博覽會上榮獲“烽火盃”--2018年度最具影響力餐飲品牌獎,又一次為內蒙古自治區增光添彩。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從事一輩子餐飲業,現已七十高齡的李英師傅還繼續在第一線辛勤勞作,他的工匠精神可歌可泣。用他的話來講就是要把60年傳統的技藝傳承下去,讓呼市的燒賣美食文化源源流淌,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從德順源走出,移步老綏元店。這家有著多家連鎖店率先在呼市地區打造燒賣標準化店鋪的企業,把內蒙古名小吃推廣到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並在內蒙、呼市等多次評比和大賽中獲得多項殊榮。最使他們引以為自豪的是老綏遠燒賣已連續七年走進全國兩會。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來自老綏元的霍金玲師傅已經從事燒賣行業30多年。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霍師傅手機裡存著她在北京期間在人民大會堂、民族宮、京西賓館和兩會代表的合影留念,以及有關部門為老綏元和她本人頒發的各種獲獎證書。霍師傅興致勃勃的表示,每年她做的燒賣美食都能得到全國兩會領導們的高度讚賞。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在這條街上還值得一表的是一家小小燒賣店,名曰“沁園”。老闆王志強是個土生土長的呼市80後,年紀雖輕,卻是呼市餐飲界知名人士。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沁園老闆還有另外的身份——他擔任著內蒙古衛視《蔚藍的故鄉》節目主持人、土默特左旗廣播電視臺《魅力土默川--老城味道》嘉賓主持人、呼市商貿職業學院特聘講師。好水、好茶、好原料,已經開業11年的沁園也是燒賣第一街的老店之一。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十幾年來他不懈努力,挖掘、撰寫了百餘篇內蒙以及全國各地地方特色美食和文化節目的詳實資料;挖掘、整理、播出了一百多期關於呼市餐飲文化和餐飲民俗歷史的節目;整理了關於燒賣、莜麵等60餘種呼市本土傳統小吃、地方及周邊特色美食。通過十餘期“消失的味道,失傳的技藝”這檔節目,保護、拯救了已經失傳和瀕臨失傳的地方菜式和技藝。使廣袤的土默川平原上城鄉、村鎮的幾百萬聽眾受益匪淺。

有詩為證:

燒賣街談燒賣事,

十年磨礪沁園志。

泉水託椒武夷茶,

引得千客入吾家。

口品燒賣絕口贊,

美食文化播中華。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除這幾家招牌店外,這條街中燒賣名店繁多,如“聚騰源”、“清晨源”、“獨一居”、“張利龍”、“綏合”、“盧記”、“澤裕園”、“榮勝園”……還有食材供應和媒體宣傳的戰略合作伙伴“小駿馬”和“巨呼市”。這些企業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本地區都頗有名氣。怪不得呼市流傳著這麼一句詞語;“借問美食何處有?婦孺皆指燒賣街”。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從小小茶點到城市名片

據從1983年就開始開飯店賣燒賣的張恆飛講述,以前的老呼和浩特人管吃燒賣叫“喝燒賣”。在以前燒賣和“刀切”、“一窩絲”、“槽子糕”一樣,都是作為一種喝茶的茶點。上世紀八十年代,燒賣得是家庭條件不錯的人才吃得起的。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如今新的使命又賦予這條老街。她將帶領極具發展特色的餐飲食品企業,創立統一標準的企業聯盟;完成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燒賣的申報和保護;完成燒賣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建設燒賣博物館,把中國燒賣美食街提升打造成國家歷史文化名街。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燒賣美食街上所有的工匠們都在追夢、築夢,把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傳承弘揚。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玉泉故事匯,每週一期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玉泉故事匯|玉泉區有條中國燒賣美食街

出品:中共玉泉區委宣傳部

本期主創團隊:王津泉、田金有、王惠捷、趙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