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怎麼餵養,才是最正確呢?

jessica宣


奶粉餵養的7大誤區,錯誤的餵養方式會給寶寶帶來巨大的影響!


01

奶粉選擇:無需更換過勤

嬰兒配方粉的營養成分比例是經過長期研究的結果,無論哪個品牌的配方粉,都是經過國家相關部門嚴格審查的,在營養成分上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在於不同奶粉側重點不一樣。

因此,在挑選配方粉這件事上,還真不需要勤快的更換品牌。

一來儘管每種配方粉的側重點不同,但營養配比類似,換來換去,媽媽勞心勞神,還可能達不到效果,做這樣的無用功完全沒必要。

二來適合別人寶寶的不一定適合自家寶寶,換了新的奶粉後,寶寶腸胃適應還要一定的時間,適應就算了,如果不適應的話,可能產生便秘腹瀉等腸道問題。

02

奶粉沖泡:遵循沖泡比例

沖泡比例是營養學家研究的成果,能保證寶寶身體的營養需求,沖泡時請媽媽嚴格按奶粉罐上的比例進行。

不要認為粉多點,營養價值就高點,這是錯誤的。事實上,如果沒用足量的水沖泡,會加大寶寶腸胃的負擔。

寶寶上火時,媽媽以為是配方奶粉惹的禍,想停掉但又擔心營養跟不上,因此自作聰明的多放水,讓牛奶稀釋,這也是錯誤的。

事實上,無論是水多粉少,還是粉多水少,這都是不正確的,這樣的配比會導致寶寶營養不均衡,出現各種腸胃問題,最終導致營養不均衡。

不同配方奶粉沖泡比例不盡相同:有些一勺粉配30ml水,有些140ml水配三勺粉等,因此媽媽要仔細閱讀說明。

友情提示:就算是同一品牌的奶粉,在不同階段,沖泡比例也可能不一樣,大家不要想當然,朵媽當初就犯過這樣的錯誤。

03

喝奶時間:不要空腹時進行

空腹時喝配方奶,使得腸胃蠕動加快,導致牛奶在腸胃內很快通過,存留時間縮短,營養成分得不到很好的吸收消化,簡單的理解:營養來不及完全吸收就已排出。

除此之外,在沒吃其它輔食的前提下喝牛奶,牛奶內的蛋白質很快就轉化為能量被消耗掉,完全起不到牛奶的作用,就更談不上幫助身體發育的初衷了。

所以說不要在空腹的情況下給寶寶喝牛奶,在喝之前,請務必給寶寶添加輔食:米粉、米飯、麵包、饅頭等等都可以。

04

喝奶工具:及時換成杯子

對於寶寶用奶瓶喝牛奶的場景,媽媽們一定不會陌生:他們或抱著奶瓶躺床上、或豎著奶瓶坐沙發上、或用嘴叼著奶瓶到處走動。

隨著月齡的增長,寶寶可謂練就了一身用奶瓶喝牛奶的好本事,對奶瓶的把玩技巧也如火純情,你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樣子嗎?

不!當然不是。

如果到了月齡不及時更換,長期使用奶瓶,可能導致各種口腔問題:牙齒咬合不當、長齲齒、影響語言發育等。

因此,當寶寶到了10~12月齡左右,就要慢慢戒掉奶瓶,培養用杯子喝牛奶的習慣,最晚到24月齡換掉,如果到了該換的月齡沒及時換,後期更換遇到的阻力會更大。

奶瓶更換是個過程,媽媽要有耐心認真對待,可先用鴨舌杯,再換成吸管杯,最後用普通杯子。

想當初,朵媽我也是經歷了長期的持久的鬥智鬥勇,才戰勝了朵朵對奶瓶的依賴。育兒這件事啊,就是持久戰,只要咱當媽的意志堅定,就一定能讓寶寶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05

喝奶時長:1小時喝完

在朵媽看來,1小時內將沖泡好的配方牛奶喝完已是極限,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即便牛奶本身沒變質,口感上也必然有差別,總之超過1個小時就不要再給寶寶喝。

牛奶內的蛋白成分高,如果不及時喝完,剩下的牛奶與空氣接觸易滋生細菌,時間越久,滋生的細菌越多,寶寶喝了後更易引起腸胃不適,輕則腹瀉拉肚子,重則食物中毒。

因此沖泡前,建議媽媽先了解寶寶吃了多少食物,預估大概還能喝下多少牛奶,盡最大可能不浪費才是明智之舉。

如果寶寶實在喝不完,也不要強求,倒掉就是,沒必要影響寶寶進食的心情,要知道愉快的進食能保證更好的消化與吸收,更利於身體生長髮育。

06

奶粉選擇:不一定國外的就是最好的

國外的奶粉、國外的輔食、國外的用品等國外產品,都是以當地寶寶身體缺乏的營養元素作為依據生產的,儘管同樣是配方粉,但側重點不一樣,對身體的意義也會有所偏差。

因此,配方粉這個東西啊,真不一定國外的就是最好的,如果要選純進口的,建議選擇原裝原罐進口,這樣的奶粉在產出過就已經依據中國寶寶的體質添加了相關營養元素,更適合中國寶寶的體質。

07

必備常識: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儘管配方奶是由水組成的,但和配方粉融和後的水就成了寶寶的牛奶,這和傳統意義上的飲用水是不一樣的,而我們身體需要的水分只是普通的水而已。

媽媽不要主觀的以為,我給寶寶用180ml的水沖泡牛奶,那麼寶寶的身體暫時就不需要再額外補充水分,這是不正確的。

已經添加配方粉的寶寶,隔斷時間必須要補充一些水分,既能降低配方粉導致上火的可能,也能把身體內的病菌排出體外,更好的保護寶寶腸道健康。


END

我是一個自己帶娃的女王,總愛在娃睡後寫點什麼。關注我,帶娃、婚姻、職場…娃睡後,我們不見不散。


朵媽是大王



很多孩子,在嬰幼兒時期需要和奶粉相伴多年。一般最短也得兩年(1-3歲),長的甚至4年或者更久(出生到4歲加)。

即便有輔食的情況下。很多孩子依舊依託奶粉獲得營養,所以,一定要科學奶粉餵養才是。

1.經常換奶粉

寶寶的腸胃沒發育完善,奶粉換來換去的,最終會讓寶寶的腸胃很受傷。一種配方奶只要能讓孩子長得好就足夠了。因為6個月以後,孩子還會加輔食,不要去按照廣告的思路,把添加了各種新鮮成分的奶粉都試個遍,把輔食吃好了就可以了。

2.用開水衝奶粉

過高溫度的熱水會將奶粉中的營養元素破壞掉。不同牌子的奶粉配方不同,但一般來說都是用40~50℃的溫水衝較好。這個溫度能促使奶粉充分溶解,調出比較均勻的液體奶,還能保證奶粉裡的營養物質不被破壞。

3.大力搖晃奶粉

同一種配方粉,有的寶寶喝完以後容易打嗝、放屁,而有的寶寶喝了卻沒事,這可能是衝奶時的一個動作導致的。


大力搖晃奶粉,會導致奶瓶中出現很多氣泡,寶寶喝奶時吸入大量空氣,就有可能出現腸胃不適。切記衝奶時不要大力搖晃,按一定的比例先放水,再放粉,然後用劃圈式輕輕搖晃,就能使粉質充分溶化了。

4.提前很久衝好奶粉

有的寶寶喝奶比較慢,於是媽媽會選擇提前衝好奶,讓寶寶慢慢喝,喝不完的留著下頓繼續喝。其實,這樣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腹瀉的問題。一般來說,衝好的奶粉建議在1小時內飲用完畢,就算在冬天,也不要超過2小時。配方奶營養豐富,含有高蛋白質,很容易滋生細菌,使奶液變質;另外放置時間過長,奶液會有一定程度的沉積、結絮,影響營養的吸收。所以,配方奶衝好後還是及時給寶寶喝比較好。

5.特意給寶寶衝濃或淡一點

衝奶過濃不僅會讓寶寶有便秘、上火等問題,嚴重的時候還會加重寶寶腎臟負擔,造成嚴重後果。無論何時,給寶寶衝奶都應該自然平勺,按照這個比例衝調是可以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的,不用擔心營養不足的情況。


遼瀋名醫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告訴您,奶粉餵養的正確方法。



1.嬰兒奶粉餵養量

寶寶每日所需的奶量為每公斤體重需要100-150毫升的奶。

1.月子前兩週的寶寶,每頓50毫升左右,每天8-12次。

2、寶寶15天到滿月 近每公斤體重100—150毫升,每頓約吃60—100毫升。

3、寶寶滿月後到兩個月 奶量按體重逐漸增加,每日喂6—7次,每次間隔3.5—4小時,每頓約吃80—120毫升左右。最多可吃到150毫升。

4、寶寶兩到三個月 每天喂5—6次,每隔四小時一次,每次吃奶150—200毫升。

5、寶寶三到六個月 每天喂5次,每隔四小時一次,每頓餵奶量為:3—5個月吃150—200毫升,5—6個月吃200—250毫升,應掌握吃奶總量,每天不超過1000毫升,每頓奶量不超過250毫升。四個月開始在吃奶前喂輔助食物。

6、寶寶六到九個月 每四小時喂一次奶,每次吃200—250毫升,每天由四頓奶改為三頓奶,逐漸上輔助食物從代替半頓開始到代替一頓奶。中糖量逐漸減少。

7、寶寶九到十二個個月 全天由吃三頓奶減到吃兩頓奶,每次250毫升,仍掌握隔四小時吃一次,其他頓全吃輔食。每兩頓奶中間要喂水。

沖泡奶粉的正確方法


1.衝奶前,給奶瓶奶嘴消毒

2.大人洗淨雙手,奶瓶加入40度的溫水。水量根據月份確定。

3.加入奶粉,一平勺對應30毫升奶粉。

4.蓋上蓋子,均勻搖晃,一個方向,不可用力過猛,避免產生氣泡。

5.寶寶喝剩的奶粉不要再留到下頓給寶寶喝了。

6.奶瓶在喝完奶後立即沖洗乾淨。

餵奶粉注意事項

1.奶瓶的餵養姿勢如下圖

2.選擇合適月齡的奶嘴,奶流速度要合適,不能過快或者過慢。

3.餵奶後要拍嗝。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會對您有幫助。

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會在五月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

J媽學堂


1

吐奶

吐奶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吐奶也可稱噴奶,是由於消化道和其他有關臟器受到某些異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經反射性動作,嘔吐時奶水多是噴射性地從嘴裡、甚至鼻子裡湧出的。

一般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多數是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

新生兒嘔吐與其他年齡嬰兒不同,這與新生兒消化道解剖、生理特點有很大關係。新生兒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賁門括約肌發育差、較鬆弛,而出口的幽門括約肌發育良好,較緊張,形成出口緊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嘔吐。一旦遇到餵養和護理不當,如餵奶次數過多,餵奶量過大,或用奶瓶餵奶時橡膠奶頭孔眼過大,致使嬰兒吸奶過急;或餵奶後讓嬰兒平臥,或者過多、過早地翻動嬰兒,都容易引起嬰兒吐奶。這種吐奶在改進餵養和護理方法後即可防止。

生理性吐奶解決方案:

適量餵食,切勿過多。

採用正確的餵奶姿勢,避免仰臥時給寶寶餵奶。

每次餵奶中及餵奶後,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拍寶寶背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少胃的壓力。

餵奶時不要太急、太快,如有必要中間可以暫停片刻,以便寶寶的呼吸更順暢。

奶瓶開孔要適中,開孔太小則需要大力吸吮,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進入胃中;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礙呼吸氣管的通路。

在餵食完畢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會兒,並輕拍其背部。在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在餵食之後,不要讓寶寶有激動的情緒,也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寶寶。

疾病性吐奶應對方案:

一些疾病也會引起嬰兒吐奶,如食道和胃腸道的先天畸形、腸梗阻等。新生兒患腦膜炎、敗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現吐奶,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較劇烈和頻繁,且不是一兩天能恢復的。

所以遇到新生兒吐奶時,要仔細觀察每天的吐奶次數,大小便怎樣,有沒有腹脹、發熱或精神不好等症狀。當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狀,或每天吐奶次數在2~3次以上時,應及時到醫院讓醫生檢查。

2

溢奶

嬰兒吃奶後,如果立即平臥床上,奶汁會從口角流出,甚至把剛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是,餵奶後把寶寶豎抱一段時間再放到床上,吐奶就會明顯減少。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俗稱“漾奶”。通常為正常生理現象,而不是病態。

寶寶有溢奶的狀況是十分常見的,約有50%的寶寶在不同程度上有溢奶的情況。媽媽只要在哺餵方法上多加註意即可。

溢奶原因:

小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內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後,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漸轉為垂直位。另外,嬰兒胃容量較小,胃壁肌肉和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肌張力較低,這些均易造成溢奶。

嬰兒胃的賁門(近食管處)括約肌發育不如幽門(近十二指腸處)完善,使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平臥時胃的內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溢奶。

餵養方法不當,嬰兒吃奶過多,母親乳頭內陷,或吸空奶瓶、奶頭內沒有充滿乳汁等,均會使寶寶吞入大量空氣而發生溢奶。

餵奶後體位頻繁改變也容易引起溢奶。

溢奶解決方案:

採用正確的餵奶姿勢,避免仰臥時給寶寶餵奶。

奶嘴的開孔大小要合適,奶嘴必須充滿乳汁。

餵奶後應將小寶寶輕輕抱起,頭靠在母親肩上,輕拍寶寶背部,使胃內空氣得以排出。

若溢奶是賁門鬆弛、閉鎖功能不全所致,餵奶後應豎直抱起一二小時,再放到床上,頭部略抬高。隨著胃賁門部的肌肉發育完善,溢奶症狀會逐漸減輕。

隨著新生兒的月齡增長,溢奶會逐漸好轉,到三個月時明顯減輕,約6個月時便自然消失,不必用止吐藥治療。

3

嗆奶

新生兒很容易吐奶,如果吐奶時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發生嗆奶。嗆奶是嬰兒、特別是新生兒常見的異常表現。


麥田守護者16


奶粉餵養也有許多要關心的,要選擇好的奶粉,要注意濃稠度,還要給寶寶試溫度等等。國際媽咪海外母嬰小編為你解析,奶粉餵養寶寶注意些什麼?

工具/原料
  • 寶寶
  • 奶粉
  • 奶瓶
方法/步驟
  1. 選擇好的代乳食品。4個月以內的嬰兒可選擇含蛋白質較低的嬰兒配方奶,6-8個月可選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配方奶粉。那些對乳類蛋白質過敏的患兒,可選用以大豆作為蛋白質的配方奶。

  2. 奶量按嬰兒體重計算,每日每千克體重需牛奶100毫升,如嬰兒6千克重,每天就應吃牛奶600毫升,約3瓶奶,每3-4小時喂1次奶。

  3. 3

    奶粉的濃度。需要注意的是寶寶配方奶粉的濃度不能過濃,也不能過稀。過濃會使寶寶消化不良,大便中會帶有奶瓣;過稀則會使寶寶營養不良。


珍視映畫


奶粉餵養的正確方法 第一步:選擇奶粉 依據寶寶的年齡選擇奶粉,各年齡段寶寶的消化能力、體質和成長需要不同營養比例選擇奶粉。要注意嬰幼兒奶粉中最優的蛋白質比例應該接近母乳水平,即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應該為60:40。選擇奶粉時,可以通過搖動罐體判斷,奶粉中若有結塊,有撞擊聲則證明奶粉已經變質;如果是袋裝奶粉,用手去捏,手感鬆軟平滑則為合格。 第二步:選擇奶瓶 奶瓶是孩子進食的主要工具,如果選的不適合,孩子就可能不喜歡喝奶,甚至影響健康,所以奶瓶選擇疏忽不得。在選擇奶瓶的時候,家長首先得看看奶瓶的透明度如何。一般好的奶瓶透明度很好,能夠很清楚的看到奶的容量和狀態,好奶瓶硬度也高。媽媽選擇奶瓶時可用手捏一捏,太軟的材質一遇到高溫時就容易變形。寶寶在吸吮的時候,嘴唇會抵住奶嘴的底部,最好能選擇與母乳的乳頭和乳房相符合的,且透氣性佳的奶瓶奶嘴,這樣可以讓寶寶在吸吮時較不會吃力。奶粉餵養的寶寶,除了用奶瓶來喝奶外,還需要喝水,所以需要的量較多,一般需要8支奶瓶,2支小奶瓶喝水及果汁使用,6支大奶瓶餵乳使用。 第三步:衝調奶粉 衝調奶粉時沖泡的水必須調至適當的溫度,並將水滴至手腕內側,感覺與體溫差不多即可。因為水溫過高,會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某些對熱不穩定的維生素將被破壞,特別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質會被全部破壞。 衝調的奶粉量及水量必須按罐上指示沖泡,奶水濃度過濃或過稀,皆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有的媽媽覺得奶粉量多,濃一點寶寶可以吃得飽,其實不然!奶粉中含有鈉離子,需要加足量水稀釋,如果奶粉濃度過高,幼兒飲用後,會使血管壁壓力增加,胃腸消化能力難以負擔,腎臟的排洩能力也難以承受,甚至發生腎功能衰竭。相反,奶粉衝得太稀也不行,會導致蛋白質含量不足,同樣也會引起營養不良。 第四步:奶粉餵養要求 吃母乳的寶寶在6個月以前一般不必喂水,而人工餵養的寶寶則必須在兩頓奶之間補充適量的水,一方面可以有利於寶寶對高脂蛋白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保持寶寶大便的通暢,防止消化功能紊亂。另外,有時寶寶的啼哭不是因為餓,而是因為渴,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 第五步:奶瓶消毒 寶寶用的奶瓶、奶嘴必須每天消毒,把所有清洗乾淨的用具放入有蓋的專用大鍋裡,煮沸至少25分鐘,取出後,放在消毒過的乾毛巾上晾乾。也可以使用專門的奶具消毒用具,對奶具消毒至少應堅持到寶寶滿1週歲以後。


倆娃孃親


所謂病從口入,一旦餵養不當,便導致其胃腸道出問題,進而影響免疫,皮膚,生長髮育等。所以餵養方法很重要。

1.奶粉的衝調。現在不部分奶粉的衝調比例是30-40毫升水,然後一勺奶粉。在奶粉衝調中,要注意它的濃度,不能過稀,也不能過稠。過稀的話會導致營養不足,影響寶寶的健康生長髮育。過稠的話,奶粉及含量最高的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加重腎臟的負擔,這個算是好心辦壞事。

2.奶粉的溫度。每次在餵養前,需要把奶的溫度調配好,基本接近體溫。人體恆溫是37度,嬰幼兒的話,提問稍微高一點,調到38度就差不多了。同時還得排出奶嘴,奶瓶上的空氣,。這樣一來可以預防因粗心的媽媽而導致寶寶被燙傷,還能防止喝奶時吸入空氣而引起打嗝的現象。

3.奶粉的保質。現在秋冬季節還好說,如果是夏天,室內溫度不低於30度以上,蛋白質在高溫下很容易變質,所以衝調後的奶粉一旦超過1.5小時,就不應該給寶寶喝了。

4.根據寶寶身體情況調節奶粉餵養。比如寶寶積食了,第一部需要的是延長餵養時間,平時2小時喂一次,就得延遲到2個半或者3小時。再一個,調配濃度要稀釋,以前30毫升水1勺奶粉,現在就得40毫升水1勺奶粉。具體調整根據寶寶的實際症狀來靈活搭配。

5.為了孩子更好的休息,可以適當給孩子禁食。因為白天人體的消化系統比較活躍,有助於消化,到了晚上的消化功能會下降,所以一般是晚上6點以後開始禁食,3個月以上的寶寶最長可以禁食6個小時,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禁食10-12個小時。


jessica宣


我女兒就是奶粉餵養的,奶粉餵養不像是母乳可以隨時隨地,不用考慮燙不燙冷不冷,我想一下我所認為的餵養方法吧,首先是衝奶粉,我們一般都是按照30毫升一勺的分量來衝調的,但是有的寶寶腸胃不怎麼好就不能再這麼衝調了,應該給寶寶少加一點,太濃的奶粉寶寶不容易消化,會造成寶寶的腸道損傷,熱度春夏秋的時候就用剛好的水來衝就好了,冬天的時候建議稍微熱一點,這樣不容易涼,不然寶寶還沒有喝完就涼了也不好,另外喂寶寶的時候不要讓寶寶平躺著,我之前就是一直讓寶寶平躺著,結果總是嗆著我還不知道原因,後來才知道也要用母乳餵養的抱著的姿勢才可以,另外寶寶喝完奶粉帶蓋一小時左右就要讓寶寶喝水,這樣做不容易上火,大概就是這些吧。


茗惜521


對寶寶來說,母乳是最有益最富營養的食物。可是有的時候媽媽會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如願讓寶寶吃上母乳。這個時候,不得不用配方奶粉來替代。其實,如今的嬰兒配方奶粉已經非常周全,功能效果也越來越好,雖然還不可以完代替母乳,可是對於不能得到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是一個最佳的選擇。那麼,媽媽們應該怎麼樣用配方奶粉來餵養寶寶呢?

媽媽完全沒有母乳時,配方奶粉的餵養方法:

選用適合寶寶的配方奶粉

4-6個月的寶寶選用不含澱粉、蛋白質含量適中、易消化吸收的配方奶粉;6個月-3歲的寶寶智力飛速發展,最好選用含有DHA和AA成分的配方奶粉。

掌握不同月齡寶寶的吃奶量

寶寶每天的進奶量,在最初幾周大約等於體重的1/5,2-4個月大時大約等於體重的1/6,6個月大時大約等於體重的1/7,7-12個月大時大約為體重的1/8。

餵奶規律與母乳餵養基本相同

也應該像餵母乳一樣,逐步建立定時、定量餵奶的規律。一般來講,未滿月的寶寶,每天餵奶7-8次,2個月後每天餵奶5-7次。寶寶每次吸吮的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基本上與母乳餵養的規律相同。當然,每個寶寶的胃口大小都不一樣,就是同一個寶寶,每頓的食慾也不完全相同,媽咪可根據寶寶的需求適量地增減奶量。


育兒知識心得


奶粉和母乳一樣需要我們認真對待,0-2歲是寶寶各器官發育最重要的黃金期,建議給寶寶選用成分最接近母乳的“嬰兒配方奶粉”。配方奶粉以母乳為黃金參照標準,添加接近母乳含量的α-乳白蛋白,並堅持按照接近母乳的1:2科學比例添加DHA與AA,極易被寶寶幼嫩的腸胃吸收。奶粉新升級的腸道倍護系統,加倍呵護寶寶的腸道健康,全面、合理地補充寶寶成長和發育所需營養物質,有助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激發寶寶自身抵抗力,給寶寶如同媽媽般貼身保護。

這麼重要的奶粉需要哪些注意呢

  清潔餵養用具,讓寶寶吃得更安全如果說乳汁是細菌的最好培養基,那麼奶瓶、奶嘴等餵養用具就是細菌繁殖生長的培養皿。對於寶寶來說,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健全,乳汁又是寶寶每日營養和能量的唯一來源,尤其是在夏天,乳汁一旦被汙染就會誘發嬰兒的急性腸胃炎,這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甚至會威脅他的生命。所以在用奶粉餵養寶寶前,媽媽一定要給餵養用具進行徹底的清潔和定期消毒。 正確衝調奶粉,讓寶寶獲得更多的營養1、水的選擇,衝調配方奶粉最好用自來水,家用自來水都是經過科學處理,質量達標的,只要將自來水煮沸放涼就可以衝奶粉了。以純淨水與自來水相比,純淨水中缺乏自來水中所包含的礦物元素,所以不宜用純淨水衝奶粉;以礦泉水與自來水相比,礦泉水本身礦物質含量較多且複雜,寶寶腸胃消化功能還不健全,長期用礦泉水衝奶粉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和便秘2、水溫:通常泡奶最適宜溫度是40~50度。水溫過高,會破壞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孩子消化吸收。3、奶粉濃度,媽媽在給寶寶衝奶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包裝上標明的配比:針對6—12個月的寶寶,每次210毫升溫開水需加入7匙奶粉;而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每次240毫升溫開水中則需加入8匙的奶粉。奶粉濃度過高,寶寶食用後會使血管壁壓力增加,容易引起寶寶嫩弱的腦部毛細血管破裂,導致出血,嚴重了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當然,奶粉衝得太稀也不行,這會導致蛋白質含量不夠,引起營養不良。4、加水,加奶粉的先後順序:先加水後加奶粉,會漲出一些,但濃度適當;而先加奶粉後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濃了。

  合理儲存奶粉,讓寶寶喝的新鮮健康 奶粉中出現異物,其實很大程度上與奶粉的保存不當有關。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奶粉罐或奶粉袋一旦打開,應該保存在乾燥、防潮的地方,儘量在一個月內食用完。 用科學的方法給寶寶餵奶粉,對寶寶的健康成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當然,無論選擇何種餵養方式,都需要父母付出足夠的耐心,對寶寶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爸爸媽媽的悉心呵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