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年級,上課偷喝水,老師把孩子的保溫杯扔了,家長要和老師溝通嗎?

九鬥學生心理


對於這個問題,作為老師的我們覺得可以理解老師的做法,老師的這個行為絕對是對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負責,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溝通的是孩子,讓孩子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如果不理智的家長的找老師溝通了,或許沒有解決問題,還助長了孩子問題的繼續發生,甚至如果溝通不好,讓老師的處理問題更加難以權衡,那麼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1、三年級的年齡特點和問題行為。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三年級的孩子的問題,對於剛升三年級的孩子的來說,自我約束能力的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現在還夠穩定,特別是一些老問題經常會重出,加上孩子三年級對於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加,內心有了很多的自我想法,是小學第一個叛逆期,所以是表現極不穩定的一個階段,也是問題非常容易影響孩子學習持續進步的一個階段,那麼對於這個年級的有經驗的老師來說,一般會比二年級的管理更加嚴格,對於習慣的要求的也是更加嚴格,這是為了後期孩子的良好習慣的穩定負責,對於孩子上課喝水本身就是一個比較不好的習慣,因為在一年級就開始教過如何應對這個問題,而到了三年級還出現這樣的問題,老師對其的嚴格處理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看出老師的對他的期望和責任心。


2、沒有好的習慣是中年級高年級發展的極大阻礙。

學習需要習慣保證,那麼低中年級的發展中,一年級非常關鍵的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三年級是穩定孩子習慣和學習難度增加繼續爆發學習空間的關鍵時期。那麼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經常會有人問到為什麼三年級學習成績不如前2年,首先是孩子的孩子的學習難度的增加,第二是孩子身心變化,加上習慣上如果再不穩定,基本要求都達不到,那麼這個是後面退步的重大影響因素。所以對於這個年級的孩子來說要面對學習上增加的困難,第二就是家長和老師要非常緊密配合好抓好孩子的習慣問題,讓他穩定度過這個時期,才能保證孩子小學取得更加優異的表現。


思維數學小課堂


在我國的《小學生守則》中,明確表示學生上課不允許吃東西,不允許喝水,要尊重教師的教學。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相關的學習習慣,也應該初步養成了,但是孩子依然在上課喝水,作為家長應該要和教師進行一個細緻的溝通,一方面瞭解事情的緣由和經過,或者主動向教師道歉,闡述孩子的特殊原因,獲取教師理解;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就要聽取教師的建議和意見,從客觀的角度來評判孩子的發展。


也許因為保溫杯被摔毀之後,孩子會主動回家向家長反應這件事情,但是孩子出於保護自我保護的表現,為了避免獲得家長的責怪,可能會將主要責任推給教師,造成家長對於教師的誤解,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作為一名教師,對於孩子的關心和教育都是平等和公正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茁壯發展,多數教師不會因為一些小事,針對某一個學生。這個關鍵時候,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平心靜氣的同教師之間進行信息溝通,瞭解整個事情的緣由和經過之後,在做出最後的判斷,如果真的是教師的過錯,有權利要求教師賠禮道歉,保護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傷害孩子的幼小心靈。當然,如果家長一味聽取孩子的一面之詞,會養成孩子的說謊習慣。


其次,家長到學校同教師之間溝通後,可以進一步的加深對孩子的瞭解。

畢竟一到三年級是養成孩子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養成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時期。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包括上課不說話、不接話、不喝水、不吃零食,不隨意走動等,這些行為雖然看上去並不起眼,但都會干擾教師的正常上課秩序,影響其他學生學習,也會降低孩子自己的學習質量,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對孩子的終身學習是有害而無利的。


而且尊師重道是我國的傳統禮儀,也是一個人良好素質的展現。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偷喝水,可能是因為有其他的特殊身體原因,但是可以提前告知老師,獲得教師的理解,試想一個人連教師都可以不尊重,進入社會之後會有多麼惡劣的品性。


希望在遇到這一類事情時,大家都可以冷靜思考,沉著應對,而不是衝動做出判斷,畢竟教師和家長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相互信任和支持是最佳方式。


決勝網


我是當老師的,說話從來就是站在教師“這一邊”的,但這一次,我要批評我的同行了,理由如下:

一、上課偷喝水,為什麼要“偷”喝呢?光明正大地喝不好嗎?我的課堂上就是喝水自由的,我自己講課也喝水,帶個水杯上課的。不是擺架子,是身體需要。我就想不通這位老師為什麼要禁止課堂上喝水!

2、有人說,《小學生守則》明確規定上課不能喝水、吃東西。那請看看《小學生守則》吧:

中國小學生守則: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鍊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沒有“禁止喝水”的內容吧!就算是有,也可以不要去管它!不管什麼守則,水還是要照喝不誤!

二,有人說,老師要求學生上課不喝水是為了課堂紀律好。這就更讓我想不明白。課堂紀律好壞與學生喝不喝水有什麼關係?課堂紀律的好壞完全取決於老師的組織能力與講課的水平等。

三、也有人說,學生上課喝水是不尊重老師,這就更荒唐了。學生喝水跟尊不尊重老師有什麼關係?教師獲得學生的尊重是通過自己的言行總和獲得的。你摔了學生的水杯,學生就尊重你啦?不是,學生是怕你。學生怕你,你還能施教?學生喝水是身體需要,如果渴了不喝,就不“尊重自己”啦!

四、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位老師要求學生上課不喝水已經成為了他的課堂紀律,但是,有學生違犯了紀律,你也不必“摔杯子”,溫馨提示一下就可以了。你這一“摔”,摔掉了老師的風度,摔掉了老師的文明,摔掉了老師的尊嚴,甚至,摔掉了師德!還阻斷了你的施教之路。

五、推斷一下這位老師是什麼樣的老師:

性格暴躁,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盛氣凌人,總以為自己無比高明偉大神聖不可侵犯,甚至跟孩子槓上,但實際上各方面能力包括教學能力平庸得很。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但由於自己的平庸卻又不能如願……

建議碰到這樣的老師的家長:大人不計小人過!千萬不能得理不饒人。好好溝通,和平解決!


陀叔拍案


我認為首先得和孩子溝通,然後再判斷要不要和老師溝通。

“上課偷喝水”,說明老師講過上課不能喝水,這應該算是一種紀律或制度。小孩子自制力差,上課喝水也不是不可原諒。老師的做法稍有過激,但不一定就有問題。

老師扔杯子如果是從嚴肅紀律的角度出發的話就沒有任何問題。

小孩子自制力差,做出了違反紀律的事,理應受到警告或者處罰。所以家長首先要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上課喝水違反紀律是不對的,老師給我們扔了杯子只是給我們一個警告,並不是不喜歡我們了,下次上課堅持不喝水,老師就不會再扔杯子了。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①充分樹立老師的威信,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為自己好,從而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這樣即能改善師生關係,又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績何樂而不為呢?②培養孩子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和法制意識。讓孩子知道在學校要遵守班規校級,在工作崗位上要遵守工作制度,到了社會上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

現在網上流傳好多不遵守規則的視頻,比如違章駕駛而不服從交警管理的、為了等丈夫而延誤高鐵發車的,好多好多不勝枚舉。如果從小就培養孩子遵守紀律遵守規則的話將來這樣的事會少很多,社會也會越來越和諧。

如果老師純粹是針對孩子藉機釋放情緒的話,就需要和老師溝通。

這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本著溝通的原則,而不是興師問罪的態度。

首先,要承認孩子的錯誤,請求老師的原諒。這樣可以緩和交流的氣氛。

其次,說明孩子的情況性格特點等,讓老師對孩子有更多的瞭解。老師會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反思自己的行為。

再次,向老師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在校的表現,判斷老師的做法是不是真的過激。

這樣交流之後,如果是一個正常的老師,那麼他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合適的,已經引起了家長的關注,之後必定會有所收斂,因為老師也是受法律、工作制度、工資收入的約束的。

總之,處理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從孩子的健康成長出發,千萬不要因為一點小事,為了爭一口氣,把孩子向錯誤的方向引導。


辛哥物理


支持老師的做法!一個三年級的孩子無視老師的存在,在課堂上公然喝水,不尊重老師不說,還打斷老師上課的思維,影響了其他孩子上課,這是小事嗎?作為家長,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還要興師問罪?


一個小學孩子難道不知道上課不容許吃東西喝水嗎?這個規律條款教室牆上沒有貼嗎?《小學生守則》是幹嘛的?是明知故犯還是不知道?這個習慣一年級就應該養成了吧!老師正全身心投入地在講臺上講課,一個三年級孩子竟然在下面喝水,老師的心裡怎麼想的!還能接著講課嗎?家長們,如果換作你,你不生氣嗎?


幼兒園的孩子也有規定的吃喝時間,不是想啥時吃就啥時吃,沒組織沒紀律,亂來還叫學校嗎?在家也有固定的吃喝時間:早上中午晚上。老師不但不能講課了,怎麼面對其他孩子?如果老師不採取這樣極端的方式,其他孩子一定以後也無組織無紀律,全都效仿。是你逼著老師摔了你的杯子,能怨老師嗎?


孩子這樣做,不僅僅是渴了想喝水這麼簡單!是心裡沒有老師,沒有其他同學,更無視課堂紀律 。全班那麼多孩子都像他一樣,那老師還能上課嗎?上課就是上課,其他一切免談!如果有特殊原因,為啥不事先告訴老師一聲?學校靠什麼管理那麼多學生?是紀律!學生不遵守紀律,公民不遵守法律,不一團麻了?


所以,題主也別糾結了!讓孩子接受教訓也挺好的!多站在老師的位置上想想,老師之所以扔了杯子,就是因為三年級的孩子已懂得這個紀律,是明知故犯!就該摔!


這個冬季很漫長


我覺得有必要溝通,並安撫孩子。因為前些日子我剛經歷了這樣的問題。我兒子五歲,在幼兒園上大班(相當於學前班吧),每天上課的時間長了,一節課40分鐘,孩子剛開始不適應,會有一些小動作,有時也愛說話。前些日子,忙完手裡工作,打開幼兒園監控視頻(孩子幼兒園的監控家長可以用自己的手機或電腦看)的一刻,我愣了。兒子的座位被老師拎到了黑板前面,書本散落在地上,書包耷拉在椅背上,兒子耷拉著腦袋可憐巴巴的一個人坐在那。看到這一幕,說實話當媽的都知道這種滋味,真心疼啊。第一時間用手機錄下了這一段。緊接著就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孩子上課老是和周圍的小朋友說話,批評他不管用,所以罰他座前面聽課。可錄下的監控里老師講課時,兒子同桌明明還在不停的和周圍小朋友比劃著說話,為什麼老師卻沒批評。心裡真的很氣,打算第二天去學校找老師問個明白。說話本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要罰一起發,老師不能如此不公。回家路上先給姐姐打了個電話聊了一下。姐姐提醒我不要帶情緒和老師溝通,效果會很差,而且對孩子不利,畢竟孩子和老師相處時間長。

回到家兒子雖然對我笑,但能感覺到他有心事。我怕給他心裡帶來壓力,沒有直接問他。而是以聊天的方式引導他和我說說幼兒園發生的事。孩子很誠實一五一十的說了。我沒批評他,而是鼓勵引導他。給他講道理並表示相信他會做的更好。孩子如釋重負。

第二天,我向單位請了一會兒假,去了趟幼兒園和老師談了談。開始先主動問老師孩子最近在幼兒園的表現如何。然後根據老師反應的情況,先表示理解,並把孩子最近的表現歸於是我家長的問題。比如,我和老師說“可能我最近對孩子過於嚴格,脾氣有些急,所以孩子可能壓抑著一些負面情緒,並帶到了幼兒園”老師馬上接我的話說“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我表示會自我反思,為孩子改變,願配合老師幫助孩子進步。然後和老師簡單聊了孩子家裡情況,接機說“前幾天我和孩子說老師表揚他了,他第一反應問我是某某老師嗎(兒子的班主任)”我接著說“小傢伙很在乎你對他的看法,一說你表揚他了,高興壞了”,之後聊天的時候也時不時表示孩子很在乎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形象。

後來老師笑著說“以後我會經常表揚鼓勵他的”,我順勢說“不聽話該罰也要罰的,怕他驕傲嗎,哈哈”。

之後的幾天孩子回家都很開心,老師也反應他表現越來越好,上課別人和他說話他都沒理對方。孩子也說老師表揚他了。現在孩子狀態穩定,沒被告過狀了,表現有進步了,作業寫的也認真,有時還會提前在幼兒園寫完。

通過這次我總結到,如遇到對老師處罰不滿的情況時,不要意氣用事,不要帶著情緒和老師溝通。

和老師溝通:1.要先通過老師瞭解一下孩子最近在校的情況。要表示對老師的尊重,對老師工作的理解支持。2.孩子的問題不要推到老師的教育或孩子自己身上,而是歸於自己的教育方式。3.表示願和老師一起想辦法幫助孩子進步(一起商量用什麼方法幫助孩子),一定要表示對老師是非常信任的(因為做家長的再認為自己更瞭解孩子,但在老師眼裡你面對的只是一個孩子,而老師見過更多孩子,他/她會認為自己比你家長有經驗)4.請老師在孩子教育上多多費心,並表示感激。

當然,也許我的觀點有家長並不一定認同。大家畢竟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都是摸著石子過河,沒有現成的經驗。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吧。


蔚然晟開


這和一位朋友問我的事情很像,朋友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剛剛開始寫字,上課不專心,字寫得很難看,不認真,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孩子的作業本撕掉了,孩子放學後拿著撕爛的本子哭回了家,朋友當時就氣蒙了,老師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完全崩塌,她怒氣衝衝的準備第二天一早上就去找老師討要個說法,她覺得老師太過分了,嚴重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勸她冷靜一會,再想如何和老師溝通。其實這件事和這問提問者所提到的事情基本上是一類,那麼到底要不要和老師溝通,當然要和老師溝通,而且必須要溝通,但是在溝通之前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幹。

首先,完全瞭解這件事情的始末,孩子回來的哭訴可能一下子怒火中燒,但是也一定要再從別的方面再搞清楚,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是說孩子會撒謊,但是有的時候孩子誇大一些部分也不可避免。

其次,在家先和孩子聊一聊,這件事情歸根到底就是我們的孩子沒有得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但是在安撫孩子的同時要和孩子一起反思,發生前面的事情的前提是不是孩子也沒有尊重老師和課堂紀律,比如寫字,是不是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書寫,比如喝水是不是沒有按照要求向老師報告再喝水,或者沒有按照班級紀律要求,下課再喝水,我們說前日因今日果,所有的事情發生都有原因,不尊重別人就換不來別人的尊重,這是孩子一生都應該明白的道理,上學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去討說法,成年之後呢?通過這件事讓孩子明白自己不遵守某些規則對待別人,也極有可能會遇到同樣不守規則的反擊。

最後,和老師進行必要的溝通,不要吵架,千萬記住我們不是去吵架,孩子必定有孩子需要呵護的地方,老師的做法也有過激的地方,為孩子不遵守課堂紀律可以道歉,但是也希望老師能用更合適的方式給孩子反饋。


趙媛姐姐


這事存在幾個問題,這事鬧得,孩子喝點水,老師至於發這麼大脾氣嗎?孩子到底是喝了一口,還是喝了幾次,老師才發火的?孩子受了委屈,家長怎麼可以不與孩子和老師溝通呢?下面咱們討論一下。

第一個,孩子實在太渴了,喝口水,老師發脾氣,把水杯給扔掉,是老師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家長需要和老師溝通,查明原因。



第二個,到底孩子是連續喝水,影響了上課秩序,違反課堂紀律,老師才做出如此極端動作的,所以,要與孩子溝通,瞭解真相,再做出判斷和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所以,家長應該雙方都要溝通,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孩子,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唯一和諧的辦法,否則,就引發家長與老師的矛盾,引發老師與孩子的矛盾,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影響,不利於學習和心理發展。


我是燕輝,一位基層教育者,站在教育的角度考慮問題,是我的強項,不足之處,請寫在評論裡,相互溝通!


燕輝說


要,家長需要和老師溝通!在我看來,單單只是喝了一下水的話,不至於讓老師發那麼大的脾氣,把保溫杯仍了。家長需要溝通,不單單是跟老師溝通,還要跟孩子溝通

我家土豆姑娘的試卷被老師撕碎過,訂正的時候老師講了一遍又一遍,但一遍又一遍的訂正錯,明明跟她說寫1,孩子仍然固執的寫成2,火氣一上來,就把試卷撕掉了!事後是老師先主動聯繫我講這件事情的(微信裡),然後傍晚我接到孩子後,詢問了情況(不能光聽老師講呀),大致跟老師講的差不多,第二天我到學校裡找到老師溝通說明,表明自己的立場。

發生這樣的事情,老師既然沒有聯繫家長,我覺得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先耐心的詢問孩子事件的過程。被老師扔了水杯,可能孩子有些害怕、有些小緊張、小情緒,讓孩子自己講述出來也是情緒宣洩的一種。別打斷孩子的敘述,慢慢引導。三年級的孩子了,已經可以完整的表達了。

第二步,判斷。一是孩子自己判斷,判斷自己對了還是錯了,老師那樣做他覺得對了還是錯了。有時候孩子可能還很委屈呢,家長不能一概的覺得肯定是孩子錯,要讓孩子自己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二是家長判斷,判斷這件事情對孩子的影響,老師這樣做的利弊。

第三步,側面瞭解下情況。比如班級規定,孩子在學校的活躍度,其他家長對這個老師的看法等等。這幾步下來,家長心裡對整個事件應該已經有個底了。

第四步,跟老師溝通。可以真誠的對孩子擾亂課堂紀律表示道歉,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偷偷喝水是錯的。跟老師說明在家裡已經進行過溝通,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注(不關注怎麼能看到偷偷喝水呢?是吧!),也婉轉的表達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和態度。一般老師都是願意好好溝通的,都是為了能把孩子這小樹苗培養成參天大樹。


土豆姑娘的日記


我覺得既要安撫孩子,又要和老師溝通。

1、安撫孩子是因為被老師摔了杯子,再活潑大度的孩子心裡也會不好受,父母如果再去扮演罵孩子的角色,只會給孩子的心情雪上加霜。

安撫孩子有技巧,我記得我的孩子有一次寫作業寫得不認真,被老師撕了。回家跟我哭訴,我就跟孩子說:“就撕了幾張作業,哭成這樣幹嘛?我當年上課打盹,被老師直接扔了一個粉筆豆打在腦門上,一下子打醒了。”孩子聽我這樣說,帶著淚笑了,問我:”真的啊?“我說:”當然是真的,老師撕了作業本,我再給你買個新的,但是有了新本,你可得更加認真地寫作業了,不能讓老師再把新本給撕了啊。“

這樣的談話直接淡化了事件本身在孩子心中的嚴重性,讓孩子心中覺得被老師撕作業本不是那麼嚴重,也淡化孩子對老師行為的敵意,以免造成孩子對老師的敵對情緒,不利於以後的學習與成長。

家長不可在孩子面前評論老師的不是,只讓他知道,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就會避免這種現象的再次發生。

2、和老師溝通是因為老師的行為確實不妥,這對孩子的自尊心打擊會很大。溝通的目的不是質問老師的過錯,而是提醒老師這樣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讓老師下次再懲罰孩子時思考一下更適合的方法。

和老師溝通也有技巧,象這件事可以這樣說:”***老師好,我孩子今天回家情緒挺不好的,我問他,說是老師給摔了杯子,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問他他也不說。(裝作孩子不告訴事情的原因,其實你知道事情的原因,但一定要聽聽老師怎麼說這個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如果事情是孩子上課喝水,又不服管,頂撞老師,那一定先賠禮道歉,承諾一定配合老師好好管管孩子;如果確實是孩子特別口渴,喝了點水,老師二話沒說就給摔了杯子,這樣一方面可以對這個老師的師德情況有所瞭解,另一方面一定要說,這個杯子對孩子來說多麼意義重大,現在孩子情緒不好,無心學習,吃飯都比平常吃得少。說得讓老師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多麼魯莽和無禮就達到了效果。但一定不能直接指責老師,那樣只會起相反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