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理性的爲孩子選擇校外培訓機構?


技不壓身,我不反對有餘力的孩子讓自己更全面,更優秀!

舞蹈讓孩子氣質優雅,鋼琴提高了孩子藝術素養,書法涵養了孩子傳統氣質,武術讓孩子身體康健……每種課外輔導都有意義,甚至孩子將來一生的職業都源自於小時候的興趣和技能。

所以,作為補充、提高或者拓展,讓孩子多才多藝,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全面發展是完全可行的。


就如題主所言,選擇課外輔導機構“理性”戰勝“跟風”,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如果是我為孩子選擇輔導項目和機構,我會按照重要程度依次考慮到以下幾點:

首先,孩子的課內學習狀況如何。

上學期我班一個孩子長期不寫家庭作業,因為他的課外時間幾乎都用於上輔導班,沒有時間寫,家長心疼孩子,不寫就不寫。這個孩子本來學習就有困難,結果這個孩子所學知識不能及時鞏固,影響了成績。

如果課內學習本就吃力,那就暫時停掉課外學習。孩子打好學習基礎,才會有信心。家長抱著從眾心理,卻讓孩子失去了最重要的學習興趣。


其次,孩子的身體和精力。

經常看到有些孩子趕場似的趕學習班,手裡有時還拿著快餐。

一週的校內學習,很緊張,要讓孩子在週末最大程度休息好,一起鍛鍊鍛鍊。

如果再長時間坐班上課,會出現身體、視力、應付、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所以,要看孩子的身體精力狀況,切莫丟了西瓜撿芝麻。


最後,孩子的興趣和意見。

孩子實在不願意學,即使人去了輔導班,心也不在。

哪個父母不愛孩子呢?但愛的前提是孩子的真正需求和感受。


青荷詩苑


為孩子選擇校外培訓機構,一直以來我主張家長要冷靜地分析思考之後再做決定。不管是校外功課的輔導還是興趣的輔導,基本上都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去考慮:

1,孩子的需求。

也就是孩子的興趣和需要,這是最主要的。如果忽視了這一點,而是家長相當然地給孩子報了輔導班,那麼一般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效果,也就是花錢買個心安而已,更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校外輔導永遠是在輔助的位置,不能使之超越了孩子校內學習的主導地位。所以對於家長自以為是地給孩子報了很多個課外班,美其名曰補習,實際上是用所謂的補習填滿孩子的時間,來平復家長自己焦慮的心理。曾有不掃家長表示:給他報個班上課去,省的他在家看手機、玩遊戲、不學習。聽著似乎很有理,可我隱隱地擔心後患不小。

當然也有很多孩子主動要求家長給自己報課外班,也是真學習的。

2,考慮培訓機構的水平。

現在的培訓機構之多,不可勝數,但水平也參差不齊;老師更是無數,水平難以區分;況且也存在一個老師和學生的緣分。

如果需要為孩子選培訓機構,不僅僅要看學校的宣傳,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家長之間的口碑去了解,甚至可以參考校內老師的意見。

3,選培訓機構,還要考慮到距離的遠近,交通是否方便,一旦決定了上課,就會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至少是一個學期的時間,如果路途較遠,路上佔用時間過多,是否有什麼影響,這需要提前考慮。

4,經濟負擔能力。

現在的校外培訓是比較昂貴的,隨著孩子年級的增加,培訓的費用也在逐步增加,對於一般工薪家庭來說,也的確是一項不菲的支出。如果報個三兩門課程,費用也需要做為一項考慮在內。

從以上四個方面來考慮為孩子選擇校外培訓機構,基本上會真正地起到校外輔助的作用,當然如果是孩子的興趣發展來說,就要打破這個次序了。


快樂庭院


七八十年代的人們都不知道什麼是培訓機構,也沒有類似的輔導班。那個年代的我們只有學習不好的學生有老師課後免費輔導。現在這些人正是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所以家長熱衷現在的校外輔導對於好學生有點作用但要分年齡段,對差生上課外輔導機構有害無利。小學階段上輔導機構沒必要。我贊同讓有興趣的孩子上校外機構接受藝術方面的學習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