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限制玩電腦、遊戲的孩子大部分都考上重本了,反而一般考上大專都難?

郭嘉文G


有那麼多的孩子,因為玩遊戲而荒廢學業,特別是高中生,初中還是學霸,上了高中就變學渣,原因是玩遊戲。

同時,那些最終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卻沒有沉迷遊戲的,甚至從來不玩遊戲。 遊戲儼然成了影響學業的罪魁禍首,但是玩遊戲又是趨勢,無法阻止,該如何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


這確實是一個好多家長都感覺到糾結的問題,一方面各種遊戲廣告鋪天蓋地,很多還打著益智的旗號,另一方面是孩子因沉迷遊戲荒廢學業,迷失網吧,甚至違法犯罪的報道也屢屢見諸報端。

作為一名關注此類問題多年的高中班主任,以下三個方面可供參考。


1.學業很重要,勞逸結合才有效。

中國曆來就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度,時至今日,孩子的教育幾乎都成所有家庭的頭等大事。重視沒有錯,但是方法是否妥帖得當就值得商榷了。

因為重視,所以可能就給孩子很大的壓力,要求過於嚴格。 有些家長很信奉古人的教條:“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本來,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注意科學用腦,讓孩子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就算孩子求知慾旺盛,主動性強,長此以往,也可能對學業產生牴觸心。

所以,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還是要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


2.如果孩子已經熱衷於遊戲,疏通是比堵截更有效的解決方法。

在電子設備高度豐富的今天,如果讓孩子完全杜絕電子遊戲,那應該是不可能的,就算家裡嚴格管理和要求,孩子在外面更廣闊的環境裡接觸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而有些氛圍比較民主的家庭的做法就值得我們借鑑,比如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有段時間就有點沉迷遊戲,家長就跟孩子約好遊戲時間,並且監督執行,最終也考入了211,孩子的表哥也玩遊戲,但是在之前也考入華科。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玩遊戲就能考入重點大學,這隻能說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對孩子成才的重要性,所以不能看到表現就盲目模仿。


3.家長對沉迷網絡遊戲的危害性,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

網絡遊戲畫面精美,情節扣人心絃,不斷的過關獎勵讓玩家充滿成就感,所以很多人玩遊戲的確一發而不可收,對孩子來說,會嚴重影響其專注力的培養,也會讓他對其他的事情提不起興趣。

而且,WHO在今年年初宣佈,該組織將在今年發佈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加入“遊戲成癮”,並列為精神疾病。可見其危害之巨。 所以對孩子從小就應該做好引導,有時候要採取強制手段。


如我親戚家,在孩子考入大學之前,就堅持在家裡沒有接入寬帶。堅持幾年,效果非常好。 遠離遊戲,理性看待遊戲,讓初中的學霸在高中還是學霸,而非快速便為學渣。一定要提高自制力,能力做最好的自己。


優學優考策略


為什麼選擇這個話題,因為爭議巨大,玩與不玩正反兩方旗幟鮮明,而且出現很多網癮少年,現在王者榮耀橫行,8成小學生在玩,特別男孩,各位父母將來一定會遇到這個棘手的問題,與其待斃不如先發制人 說一下我的觀點,先說結論,我認為手機遊戲要玩,但要節制的玩,健康的玩。 我是爸爸,和各位媽媽的成長經歷不同,各位家庭都是男孩,作為曾經的男孩我可能更有切身體會。說下我的經歷,我從小學一年級90年開始玩遊戲,幾乎玩遍所有市面能見到的遊戲機,我的切身感受是,誘惑很大,家長不可能管住,而且我家裡也沒有嚴格控制,我現在的狀態是遊戲一眼不看,完全免疫。 最後說一下目前的現實:

1.以後是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無人機,機器人,高科技的天下,不玩遊戲就不可能產生製作遊戲的衝動,可能就像不玩手機和微信的老年人一樣跟不上社會的變革。我的計劃是不僅讓孩子玩遊戲,上學後孩子還要學編程去創造遊戲,包括學習機器人。

2.未來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的世界,普通的機械計算能和重複工作計算機就能完成,孩子最值錢的是創造力和想象力,遊戲可以鍛鍊這兩樣能力。

3.玩什麼遊戲:健康的,鍛鍊思維的,如植物殭屍,冰雪消融,紀念碑谷,節奏大師,記憶翻牌等鍛鍊思維的。垃圾遊戲和大腦智慧不參與的遊戲不玩。

4.怎麼玩?節制,控制。我家有2個沙漏,分別半小時和1小時,根據情況,每次玩一個沙漏,一週玩幾次,孩子自己計時,時間到自己停止,完全配合。

5.現狀:放開讓他玩,他反倒很少玩,我給他下了很多遊戲,很少玩,更多的喜歡玩桌面遊戲。我給孩子的底線是,不能影響學習和生活,自己管理。

6未來。上學後,孩子就不受你控制了,不是你說玩他就玩,你說不玩就不玩,因為同學都玩,他很難獨善其身,我家對門的孩子天天因為遊戲和他媽媽幹架,他上樓梯都手持遊戲低頭,與其控制不如讓他學會自律,自己能擺正遊戲,學習和生活的關係,遊戲只是眾多娛樂項目中的普通一種,不是全部。我是從男孩過來的,這確實很難抵住誘惑。

7看過一篇文章,一個家長對孩子說,去玩會遊戲吧,孩子說,我哪有那閒工夫,我一會得背單詞。這是我所追求的境界,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

8最後簡單說一下孩子喜歡玩遊戲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條叫及時反饋,在遊戲中玩完一局馬上反饋分數和獎賞,得到滿足感。這一條我們完全可以用在學習上,但不能物質反饋,最好是成就感反饋。再一個孩子在現實社會中活的越充實,越有價值感和成就感,沉迷遊戲的幾率越低。

結語,遊戲是一把雙刃劍,玩不好就是網癮少年,玩好了就是喬布斯,玩成啥樣,就看父母的引導和功力了。

順便說一句,所有的計算機大咖在上大一之前已經是頂尖高手了,比如雷軍大一的編程作業,大二是就當成教材了。


取名全存在咋整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導致孩子的命運也不同。孩子的各種習慣養成通常與父母有很大關係,尤其在青少年時期,對於孩子玩遊戲,玩電腦的行為很多家長都很頭疼。但是不是每個家長的處理方式都是正確的,而這些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進而影響考大學。所以說,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限制的度非常關鍵。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有種逆反心理。如果在幼年,孩子的意識形態發育不完全時,家長過度干預防止其接觸遊戲,很有可能會使孩子對遊戲電腦的好奇心更重,進而揹著家長進網吧,沉迷於遊戲。


其次,很多家長大都對遊戲有一種偏見。其實有些益智遊戲對於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都有好處,有助於大腦開發。同時,有些競技類遊戲也有助於孩子規則意識以及反應能力的養成。


再來,家長也要換位思考一下,通常大人在工作之餘還有放鬆,別說孩子了。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有一些娛樂的消遣也很正常。只要與孩子規定好每天的玩樂時間,這件事情就能有個良性的發展。


最後,對於孩子玩遊戲這件事,家長不能表現出過度反對。而是要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做法。如果一味的反對,孩子只會覺得你不尊重他的愛好。另外,也要引導孩子適當發展其他有益的興趣愛好,以免他因為無聊而拿遊戲消遣時間。


決勝網


我們很多父母,總想用我們有限的人生經歷來限制我們的孩子,給孩子設立了很多的條條框框,甚至用各種補習班擠佔孩子的時間。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如果用我們有限的經歷和眼光去看未來,真的不知道將來的社會到底是怎樣的。用今天的經驗去引導孩子的明天,不知是禍是福。

紀伯倫(生於1883年)是黎巴嫩著名作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他寫過一首關於孩子的詩,至今讀起來仍然讓人深受啟發。讓我們一起來追尋這位偉大作家、詩人的靈魂:

注:之前引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愛玩的孩子與不愛玩的孩子的差異,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所引用的例子可能不妥切,現已刪掉,僅保留能夠表達我中心思想的文字。請網友們見諒!


多哈心理



這個問題我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然後再看父母怎麼引導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


孩子喜歡玩遊戲一般來說有三個原因:1、學習壓力大,通過玩遊戲放鬆心情;2、生活比較單調,缺乏其他的興趣愛好;3、在好朋友中尋找歸屬感和獲得認同。


父母們要理解孩子心理的需要,TA們需要適當地放鬆,需要除了學習之外更豐富多彩

的生活內容,更需要同伴的友誼。這就是為什麼被適當地限制,孩子反而學習成績好,強行壓制孩子,與遊戲完全隔離開,反而影響孩子學習意願的原因。


但是電子產品類遊戲通常都製作得很精美,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能夠被色彩絢麗的畫面和生動立體的音效深深吸引,加上關卡設計得扣人心絃,每過一關都能得到及時的鼓勵,讓孩子成就感十足。所以,孩子很容易被手機遊戲奪走注意力,甚至開始沉迷。父母應該怎麼引導呢?


最有效的方法是幫助孩子找到TA喜歡做的事情,並且發展為興趣和愛好。當孩子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心,對很多事情都想嘗試,生活被興趣愛好填滿時,對於遊戲的依賴就會大大降低。


在玩遊戲的時間安排方面,父母可以利用“制定家庭規則”的方式來適當地限制。比如,對於小學生來說,規定所有家庭成員,每天在家使用手機的時間累計不能超過1小時,除了週六週日其他時間不能玩遊戲等,視情況而定。


最後提醒父母的一點是,孩子一生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父母給孩子做好的榜樣,是最重要的。


有關孩子玩遊戲的問題,大家可以在手機的應用商店裡下載《蘭海說成長》APP,裡面的視頻課程包括0-6歲、6-12歲、12歲以上三個年齡段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的具體方法。


希望回答可以對你有用。


蘭海


我是一名老師,我想說影響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簡單地把玩遊戲和考大學聯繫起來。

那麼,玩遊戲是否會影響學習呢? 我認為,您說的一個詞非常好,這個詞就是:適當限制!

適當限制不是沉迷於遊戲,沉迷於遊戲的孩子是不可能學好的,甚至很多學生連高中逗上不完就輟學了這樣的例子在我們周圍有很多。



適當限制不是逃避,逃避解決不了,培養孩子的行為自律能力,遠比逃避更重要。我們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我們要培養孩子面對誘惑時的正確態度和行為,玩遊戲而不沉迷遊戲的孩子,可能比不玩遊戲的孩子更能成功,更加優秀!


當今社會,科技迅速發展,我們不能阻止、不能逃避。科技是把雙刃劍,唯有正確對待,才能有效利用。很多孩子玩遊戲不可避免,一旦玩了遊戲,堵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要學習大禹治水,用疏導的辦法解決更好!


贏在高三


為什麼限制玩電腦、遊戲的孩子大部分都考上重本了,反而從來不接觸電腦、遊戲的孩子考上大專都難的問題是一個值的家長思考的問題。家長希望孩子成才,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不含糊,捨得投錢,但是很少有家長捨得投入精力。

教育孩子不能夠管的太死,管得太死就容易禁錮孩子思維發展,失去其靈活性,遇到事情的時候會失去很大的自主能力,學習起來也會猶猶豫豫,分不清楚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些知識重要那些知識不重要。沒有或者很少有自己的思想,是家庭教育過於嚴格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而這個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孩子思維,還影響行動。

相反那些適當限制玩電腦、遊戲的孩子,不僅思維活躍,分得清楚哪些知識重要哪些知識不重要,更知道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甚至分得清楚哪些知識必須牢牢地掌握,在學習有很大的主動性。遊戲的本質,本身就是對大腦反應速度的考驗。雖然遊戲有很大的令人沉迷性,但遊戲的魅力也就在於此,讓聰明的人體會到快感。

學習也是如此,思維靈活的人能夠很快的發現學習的樂趣,而且學習帶來的樂趣和遊戲帶來的樂趣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一個困難接一個困難被克服之後帶來的興奮。所以思維靈活的孩子不僅僅在遊戲上會有出色的表現,在學習上也會有不俗的表現。

限制玩電腦、遊戲的孩子大部分都考上重本,反而從來不接觸電腦、遊戲的孩子一般考上大專都難的問題,不僅僅是家長教育方法的問題,更是一個教育實效的問題。教育孩子不僅僅要投錢,更多的是投入精力。要多引導孩子,既要看到電腦、遊戲帶來的諸多害處的同時,也要看到電腦、遊戲能夠帶來的諸多益處,一張一弛謂之道。

我們說遊戲能夠鍛鍊孩子思維只是片面之談,接觸電腦、遊戲成才的孩子,就如同買彩票中大獎,是小概率事件。我們的孩子,既沒有別人家孩子那麼強悍的自制力,我們的家長也沒有別人家家長那麼有耐心和操控力。所以,更多的時候,還是要教育自家的孩子電腦、遊戲,能不去接觸就不要去接觸,畢竟孩子上學的時間,僅短暫幾年。


五畝閒田


首先問問題主從哪裡來的數據?


如果是道聽途說,千萬不要相信這樣的說法,因為孩子一旦玩上游戲很容易上癮,遊戲成癮導致的心理問題目前連心理專家都很難解決,讓一般家長解決就更難了。


孩子以前是學霸,後來接觸身邊玩遊戲的孩子,開始從喜歡遊戲玩到無法自拔,家長管也沒用,結果導致成績大幅下降的例子太多了。


家長必須要引導孩子戒癮,如果不戒,遊戲上癮如同吸毒一樣會導致嚴重後果。


姑且不說中考高考是否能考出好成績,這些孩子的心理問題更值得擔憂。


遊戲是一種高刺激,極膚淺的活動,很多人上癮完全是為了逃避現實。



他們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和工作壓力,更願意選擇利用遊戲來解壓,當他們逃避到虛擬空間時,在那些魔幻的世界裡,能夠輕而易舉過關、穿越、成功,得到讚賞、崇拜、榮譽,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而當這些人回到現實中,重新面對繁重的學習和工作時,心理落差會非常大,即使再努力也不見有收穫,感覺更多的是挫敗感。


幾個循環下來,他們越來越喜歡虛擬世界,精神寄託發生改變,大腦紋狀體灰質也會發生改變,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和和行為。


尤其是對上學的孩子,學習是一件高強度,低迴報,即使經過長期的努力也不一定有好的回報的事情。


年級越高壓力越大,如果學習平平,更不可能獲得滿足感,家長的施壓和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也會加重他們的心理壓力。


因此,遊戲對於他們就是一種暫時逃避現實,滿足心理需求的夥伴。一旦成癮,如不加以干涉很難戒掉。成癮的孩子容易發生自閉、暴躁、抑鬱、憤世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戒遊戲癮和戒毒一樣,除非孩子的內動力希望戒掉才有用,否則越強制戒癮越有反效果,這需要家長必須先搞好親子關係,再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幫助他們戒癮。


戒癮要因人而異,千萬不能硬來,我們常常看到因沒收孩子手機,孩子情緒失控、離家出走和當場自殺的事件發生,這些悲劇最近時常發生。


之所以有這麼多的體會和經驗,源於親眼見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和遊戲上癮導致學習成績一瀉千里的很多實例。孩子上癮的程度絕不亞於吸毒


半夜躲被窩裡偷玩手機玩到凌晨,上課昏昏噩噩無心聽講;回家藉口上網查資料,假裝寫作業實則打遊戲,作業幾乎是抄的答案,完全失去了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試問這樣的孩子真能考上重點中學和大學嗎?


當然,不可否認適當地玩遊戲,可以緩解壓力,提高大腦應急反應,但這必須建立在有強烈自控力的基礎上,一般孩子很難做到。



回到題主問題,您可能看到的是有超強自控力的優秀孩子考上了重本,但絕不是普遍現象。那種玩遊戲不影響學習的說法是一種誤解。只要遊戲上癮絕對影響孩子的學習。


對待這樣的孩子家長要恩威並施,千萬不要一味遷就,逾越對孩子要求應有的底線。同時要及時處理好親子關係,這些孩子更需要加倍的關心和愛護。


家長要幫助他們培養現實生活中的興趣和愛好,如運動、音樂、看書、攝影、旅遊等等,幫助他們找到釋放壓力的有效方式。


孩子一旦找到現實生活中的樂趣,就不會沉溺於虛擬空間無法自拔。


只有徹底擺脫遊戲的誘惑,孩子才能將注意力專心致志地用於學習上,才有希望考上理想中的重點大學,您說呢?


幸生


電腦,電玩,手機,無節制的玩,先不說列不列精神疾病中。僅現在這些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幾乎遍及各個家庭了。

看一下,巨嬰,宅男,不勞而獲的思想,肯老一族,年少年犯罪,黃色,暴力氾濫……

都不例外與電腦,電玩,手機有關。

至於小編,提到的適當的玩,對有考重本,大專,或是什麼都考不上的,做出了自己看身邊的人孩子,不讓玩的卻多是費勁也只是多考上大專,或什麼也考不上。而讓玩的確考上了重本的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小編的看法是否正確(不知誰統計的)需要大家來參論。

在有多長時間為可以認為家長接受時間,孩子要是聽話,相信每個家長都是通情達理不會不給孩子玩的時間玩的。











滕光傑


請問你的數據是怎麼得來的?有樣本嗎?我觀察很多學生,情況和你的結論恰恰相反。

首先,從孩子角度,中考的時候成績差不多的同學,在高中玩遊戲和不玩遊戲,一段時間後,不玩遊戲的同學成績普遍比玩遊戲同學成績好。

其次,從單個同學來看,有的同學高一沒玩遊戲,到了高二接觸遊戲後開始玩遊戲,成績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

再次,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同學確實學習方法得當,玩遊戲也能學的好。但並不代表玩遊戲不影響他的學習。只能說如果讓他不玩遊戲,把精力和時間用在學習上,他的學習會更好。

最後,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很多同學玩遊戲學習還好?就像現在知識無用論一樣。有一萬個沒有學歷的人中有一個人成功了,大家注意力都放到他身上,而一萬個學習好的人有100人成功了,人們卻覺得是天經地義的,所以選擇性忽略。所以很多人會覺得不讀書比讀書好,就像有些評論鼓吹玩遊戲好一樣,是對同學和周圍的家長錯誤的引導,其心是怎麼想的我不敢猜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