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太飲羊奶脾膿腫 提醒:奶製品一定要消毒

最近,泉州出現因飲用鮮羊奶導致布魯氏菌病病例,醫生提醒,奶製品一定要消毒方可食用

近日,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發佈健康提示,我省出現了因飲用鮮羊奶導致布魯氏菌病的病例報告。記者從醫院瞭解到,這種病菌多出現在牧區,泉州雖然少見,但目前出現的大多是以飲用現擠未經消毒的羊奶導致的。醫生提醒,布魯氏菌存活時間很長,在奶製品、動物皮毛甚至水中均有較長的存活期,且一旦感染可能侵害脊柱、膝蓋等大關節,心臟、肝脾等多器官。因此奶製品一定要經過消毒方可食用。一旦發現反覆發燒、關節痛等症狀,要立即就醫。

愛喝現擠羊奶 病菌侵犯脾膿腫

記者從泉州市第一醫院瞭解到,布魯氏菌病俗稱“布病”,這種病多常見於北方的牧區,在泉州,從目前臨床觀察來看,感染途徑最多的是飲用現擠未經消毒的羊奶,其次是牛羊宰殺者。一年大約有10個這樣的病例,不過上個月病例出現較平時多,有四例。

60多歲的老太太李某最近反覆發燒,前後持續了20多天,伴有關節痛,去診所、醫院看了好幾趟都沒有查出來到底是什麼病。上個月她到泉州市第一醫院就診,經血液培養髮現了布魯氏菌,即布病。確診時,病菌已經侵犯到脾臟導致脾膿腫,並伴有肺部炎症。

經瞭解,老太太喝現擠的羊奶已經很長時間了,從沒想過裡面有病菌,只覺得那東西“貨真價實”看得見。

除了這位老太太,還有一名15歲的高中生也是因喝羊奶患病,但每次都有加熱之後才喝。“她說好像有一次加熱時沒有燒開,就直接喝了。”泉州市第一醫院感染病科主治醫師李由說。

羊只需經防疫檢驗 羊奶擠出後需消毒

記者從泉州一家鮮奶供應商瞭解到,新奶要上市,首先羊只本身需要經過防疫檢驗,其次飼養、擠奶的過程也有嚴格的衛生標準,奶擠出來後還要進行消毒。

“路邊現擠的羊奶,羊只本身是否有問題不得而知,而人工徒手擠奶,衛生也是個問題,最後是鮮奶,未經消毒肯定是有病菌的。”工作人員表示,也有人說把鮮奶煮開,保持沸騰5分鐘即可殺死病菌,這樣的做法可能是不科學的,因為不同病菌有不同的耐熱、耐冷性,其次持續高溫是否會破壞營養物質也不得而知。

病菌存活期長 可侵犯人體多個器官

李醫生介紹,布魯氏菌是一種不易被發現、存活期很長的病菌。它在4℃的奶油中可存活6周;在冰凍的奶製品中可以存活30天;新鮮奶酪中可存活50天至100天;在乾燥土壤、皮毛和乳類中可存活數週;而在水中可以存活5天至4個月之久。

“它是人畜共患的,動物也會感染,但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染,人感染之後的症狀特點不明顯,不像其他病有某些症狀即可判斷。它雖然集中表現為發熱、關節痛,但很多病會有這兩個症狀,所以容易被忽略。”李醫生說,一般來說,患“布病”者有反覆發熱、多汗、關節痛(脊柱、膝蓋類的大關節),病菌常常會侵犯人體多個器官,如脾臟、肝臟、心臟、睪丸等,治療週期也比較長,根據病情不同,有的需要口服藥物數月。好在目前尚未出現因患“布病”而死亡的病例。

(記者 陳玲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