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祖先是誰?

時金藏品文化圈


蒙古人的祖先是誰?



當今的蒙古族人,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關於他的起源,也是和當今的中華民族一樣,由弱到強,不斷的統一其他部落,甚至融合其他民族而來,但是他們的祖先在哪裡呢。

從公元十二世紀起,在我國北方的廣闊的草原上,以及蒙古和部分西伯利亞地區,活躍著一支遊牧民族,他們隨氣候遷徙,按水草流動,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這個民族善騎射,和馴服野馬,他們的主要食物是牛羊肉和奶製品,所以他們的體質非常的強壯,它們個頭雖然沒有漢族人高,但卻力大無比,這個民族就是當今的蒙古族人。


他們以各個部落為單位,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時而也闖進中原地區,以不太光彩的方式掠奪中原人的財富。

他們也與漢人也進行一些貿易,他們的貿易物品主要是馬匹和,皮革製品,換回的是糧食,鐵器,瓷器等生活必需品。

在他們各個部落之間,時而發生衝突,有的甚至結下冤家,成為世仇。

蒙古族的一個部落首領鐵木真,以暴力將各個散落的部落統一在一起,分封官員,自立大汗,並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但這些個散落的蒙古諸部落又從何演變而來的呢?我們還得追溯到公元一世紀前。在北方一直以強大起來的少數民族,匈奴。

在匈奴這個民族裡有一隻叫蒙兀的部落,在匈奴戰敗後移居到了外興安嶺草原地帶,以放牧牛羊為生。隨後經過幾百年的繁衍生息,分支成了近百個部落,而蒙兀這個部落群,在以後的近千年裡,又分支出了一個叫蒙古的部落。

這就是成吉思汗的部落,而這個部落就像前面我所說的那樣,經過統一戰爭,他們凝聚在了一起,致使蒙古族這個民族開始崛起,並不斷的開疆擴土,最後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元朝。

並一度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國家。


趙志軍001


蒙古族真正的祖先是戰國時期的東胡人,但是東胡人後來被匈奴人所擊破,部落潰敗。根據《史記》的記載,大約秦漢之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統一了草原各部,並往東兼併了東胡各部。東胡人在匈奴的衝擊下逐漸瓦解,潰散為許多小部落,比如後來的鮮卑、烏桓、柔然都是東胡瓦解以後形成的的分支。



現在一般認為與蒙古血緣最近的應該是東胡的分支柔然人,柔然是北魏時期活躍漠北草原的遊牧民族,曾經統治過漠北數十年。直到南北朝後期柔然汗國衰落,被突厥人所滅。柔然民族的名號雖然不再使用,但他們的血統卻得以延續了下去。蒙古族最早的乞顏部落就是柔然人的直系後裔,但蒙古族並非只有乞顏部。數百年後的元太祖鐵木真就是蒙古族乞顏部的首領。

除了柔然以外,室韋是蒙古人的另一個遠祖。《魏書》記載了兩支東胡人的後裔,南面的自稱“契丹”,北面的號為“室韋”。在唐朝時期,室韋上表臣服中央,因此唐人有了關於室韋人的更為詳細的記載。在室韋的各個部落中,有一支部落名為蒙兀室韋,他們與突厥人、契丹人、回鶻人雜居,逐漸演變為了後來兩宋時期的蒙古族。“蒙兀”的名號就是蒙古族最早的稱呼。



從現存的文獻來看,蒙兀室韋還與契丹人有很深的淵源。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以後,往西征服了室韋各部,其中也包括蒙兀室韋。從《遼史》中記載的契丹文字來看,室韋人和契丹人交流沒有障礙,他們的語言、文字相近,這也證明了室韋和契丹都是東胡的分支。

遼國滅亡以後,漠北草原的各個部落陷入了各自為政的局面,其中就包括當時還不怎麼強大的蒙兀室韋。雖然耶律大石西征時曾經憑藉遼國的餘威向草原各部落借兵,但是他最終還是沒有停留在蒙古高原。女真族雖然消滅了遼國,但他們是東北地區的漁獵民族,與草原的部落的文化習俗完全不同。整個金朝時期,女真人都沒有能力像契丹人那樣統治漠北草原。

失去了控制的蒙古族(蒙兀室韋)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壯大起來的,併成為了金國的勁敵。金章宗在位時期,蒙古族已經發展到了18個部落之多,完全成為了一支新興的草原力量。到了公元1206年,蒙古族乞顏部落的首領鐵木真(他的全名叫做勃兒只斤·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

大蒙古汗國剛剛建立以後,先後兼併了西遼、西夏、金國、東夏、吐蕃等割據勢力。1259年,大蒙古汗國最後一任合法的大汗“蒙哥汗”攻伐南宋時戰死,拖雷一脈的忽必烈趁機篡位奪權,建立了元朝,統一的蒙古汗國瓦解為了5部分。忽必烈即位後,又攻滅了大理國和南宋,終於結束了自唐末以來諸侯各自為政的局面。



在元朝滅亡以後,漠北的蒙古人不斷受到明朝的攻擊,最終瓦解了東蒙古(瓦剌)和西蒙古(韃靼)兩部分。後來,瓦剌的也先和察哈爾部的達延汗都先後統一過蒙古各部,但是並沒有維持太久。明朝末年時,蒙古又分為漠西蒙古(準格爾汗國、和碩特汗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三部分。


中外歷史


關於蒙古人的起源在唐代的典籍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在客魯連河下游以及興安嶺之北的室韋人中有一個叫做蒙兀的部落。840年黠戛斯人南下,迫使回鶻人西遷,室韋人乘機成批遷入原本突厥語遊牧部落聚居的漠北草原,使這一地區逐漸蒙古化,此後人們管這片草原叫蒙古草原。不過這時的蒙古和之前生活在這片草原的匈奴、突厥一樣是指的操同一語系的部族聯盟,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只不過後來草原上這些操同一語系的部族是由成吉思汗的蒙古部統一的,於是就用蒙古之名指代這片草原上所有遊牧部落,由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民族。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兀室韋部落的始祖是捏古思和乞顏兄弟二人,前者的後裔繁衍成為蒙古答兒列斤氏族,而後者的後裔則繁衍為乞顏氏族。乞顏氏族的孛爾只吉岱蔑爾幹成為氏族首領後正式將自己的部族命名為蒙古部。孛爾只吉岱蔑爾乾的後人朵奔蔑爾乾和妻子阿蘭生育了兩個兒子,誰知他死後阿蘭又生了三個兒子,這事一起來了兩個大兒子和氏族內部親戚之間的懷疑。阿蘭說這後邊的三個兒子是她與一個金黃色天神的後代,是上天之子,因此這三個兒子的後人就被稱為純潔出身的黃金家族。三個兒子的後人分別演化稱為後來的孛兒只斤氏、主兒乞氏、泰赤烏氏。

11~12世紀在這片草原上蒙古、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五雄並立,還有其他一些相對小些的部落分佈在這片草原,一時間草原上諸部混戰。在這種混戰局面中蒙古部孛兒只斤氏的合不勒汗脫穎而出,他完成了蒙古部內部各家族的統一,成為蒙古部的第一位可汗。合不勒汗崛起之時正值東面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快速興起並先後消滅遼和北宋的時代,合不勒汗利用遼政權崩潰而金國忙於南下伐宋的天賜良機逐漸擺脫了蒙古部對遼、金的依附地位並屢屢對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大打出手。當金國同南方宋朝的戰爭日漸平息下來後就遣使宣合不勒汗入朝覲見,結果合不勒汗在接待酒宴上喝得酩酊大醉之後去摸金國皇帝的鬍鬚。不過相比他接下來所做的這都是不是事——回到草原後的合不勒汗斬殺金國使臣並在貝爾湖打敗金軍,攻取金國二十七團寨。這時金國和南宋之間的關係又緊張了起來,於是金國在1148年冊封合不勒汗為蒙兀國王。

儘管合不勒汗有七個兒子,但他卻把汗位傳給了泰赤烏氏的從弟俺巴孩。合不勒汗臨終前夕因聽說塔塔兒部的巫師具有靈異的法術,於是蒙古部就請塔塔兒部派一名巫師來跳神,結果合不勒汗的病情並未就此緩解,蒙古部一怒之下就殺了塔塔兒部的巫師。俺巴孩登上汗位後覺得沒必要因為一個巫師鬧得兩邊不愉快,於是就答應將女兒嫁給一個塔塔兒部的首領,為表示自己的誠意俺巴孩和和合不勒的長子斡勤巴兒合黑親自前去送親。結果他們一踏上塔塔兒人的領地就被五花大綁送給了金國皇帝,金國皇帝把他們釘死在了木驢上。傳說俺巴孩臨死前曾設法託人回蒙古部帶話“今後以我為戒,你們將五個指甲磨盡,便壞了十個指頭,也與我報仇。”

俺巴孩死後蒙古部的汗位由合不勒汗的第四子忽圖剌繼承。忽圖剌一繼位就同塔塔兒人及金國作戰以報俺巴孩汗之仇。在同塔塔兒人及金國的戰爭過程中忽圖剌的侄子也速該逐漸嶄露頭角——他從蔑兒乞惕部首領脫黑脫阿的弟弟赤列都手中搶來了弘吉剌部的訶額侖當老婆。在一次與塔塔兒人的戰鬥中他成功俘虜塔塔兒部的首領鐵木真兀格,恰逢此時訶額侖生產,便給新生兒起名叫鐵木真。1170年也速該帶著九歲的鐵木真前去拜訪弘吉剌部的德薛禪,此行的目的是讓鐵木真和德薛禪的女兒孛兒帖定下娃娃親。事後也速該將鐵木真留在德薛禪家,自己先行返回。在返回的路上也速該遇到一群塔塔兒人正在開宴會,按草原各部的習俗:即使是彼此敵對部落的成員也不能拒絕正在開宴會之人的邀請,也速該也並未多想就在塔塔兒人的邀請下赴宴了,然而塔塔兒人認出了他,於是在食物裡下了毒。

在得知也速該的死訊後同屬蒙古部的泰赤烏氏族為霸佔蒙古部首領的地位而大力排擠也速該留下的孤兒寡母,鐵木真被迫和母親、兄弟一起四處流浪備嘗辛苦。在這一過程中他結識了自己的安答(蒙語:結義兄弟)同時也是日後最強有力的對手——札木合,後來又藉助父親的安答——克烈部的王罕的幫助召集父親死後失散的部眾。這時蔑兒乞部見鐵木真勢力日漸強盛,於是出兵襲擊了鐵木真的營帳並擄走了鐵木真的新婚妻子孛兒帖。在札木合和王罕的幫助下鐵木真救回了自己的妻子,然而隨後不久鐵木真和札木合就漸行漸遠——儘管札木合在鐵木真一家最落魄時和他結為兄弟,又幫他救回妻子,可他和鐵木真一樣夢想成為統一諸部的草原王者,這正是他們註定反目成仇的根源——天下雖大,不能同時容納兩位君王,而無論誰成為日後的王者他倆誰也不願意向對方稱臣。

1190年札木合集合泰赤烏等十三部三萬人進攻鐵木真,鐵木真亦以諸部三萬人分作十三翼迎之於答闌巴勒主惕。此戰鐵木真戰敗(這是他一生唯一的戰敗經歷)。鐵木真並沒被這次戰敗所擊倒,相反他痛定思痛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札木合在戰勝鐵木真後暴露了殘暴的本性——將十三翼之戰中抓獲的俘虜全部用大鍋煮死,對站在自己一方作戰的各部首領也是頤指氣使,結果部眾紛紛歸附鐵木真。

1206年春鐵木真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統一蒙古草原諸部,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在本次大會上蒙古貴族們共同尊奉鐵木真為成吉思汗,以此為標誌宣告統一的蒙古汗國正式建立。此後這片草原上曾存在過的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等部族無論祖先來自於匈奴、柔然,還是突厥、回鶻,都逐漸被冠以蒙古之名,統一的蒙古民族開始形成。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蒙古人的祖先是誰?這個問題有點不合適。從神話傳說角度回答:蒙古人的祖先是蒼狼和白鹿;從達爾文進化論角度回答:蒙古人的祖先是古猿人。有人就說了,你這不是抬槓麼?OK,那麼咱們就聊聊蒙古族的起源問題吧。


蒙古族的起源,有好多人認為,蒙古族起源於匈奴。不過近年來的觀點認為:蒙古族的族源來自於“東胡”。

東胡是與匈奴區別很大的族群,一般認為東胡源於森林狩獵民族,而匈奴來源於草原遊牧民族。東胡被匈奴打敗後分裂為兩部分,居住在烏桓山的成為烏桓族,居住在鮮卑山的成為鮮卑族

不過呢,在遼闊的漠北高原上,各部落各民族相互影響:征伐和交流。到最後遊牧民族和狩獵民族的界限開始模糊不清。反正,大家沒糧食了都要去中原打秋風,一樣的野蠻,一樣的騎馬射箭,被中原人們傻傻分不清。

【鮮卑】鮮卑族就是東胡眾多族群中的一員,東胡也是個好多部落和民族的統稱。再細分,蒙古族就是源於鮮卑。這就矛盾了,鮮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地區,而蒙古族興起於外蒙肯特山脈三河流域。蒙古族是怎麼跟鮮卑族扯上關係的呢?

【室韋】秦漢時期,興起於漠北大青山的匈奴開始崛起,來匈奴人被漢朝打敗,一部分歸順中原政權,一部分西遷中亞。三國時期,匈奴人衰落後的漠北大草原,鮮卑人空前活躍起來,開始在大草原擴張起來。到五胡亂華、南北朝鮮卑人乘勢逐鹿中原。其中兩支就是:室韋和契丹。室韋的勢力範圍大致是內蒙呼倫貝爾西部,而契丹的勢力範圍在老哈河流域。

【蒙古室韋】隋唐之間,漠北是突厥人的天下,室韋人又出現大室韋、南室韋、北室韋等很多個分支。這個時期有的史料記載,突厥人稱呼室韋部落為“達怛”,後來逐漸“韃靼”成為蒙古諸部落的總稱呼。

在唐朝的時候“蒙古”正式出現在史料的記載中,比如《舊唐書》中大室韋部族的其中一支稱呼就是“蒙古室韋”,也就是蒙古部。這時期的韃靼各部落中,蒙古室韋勢力較大,所以人們逐漸以“蒙古”代指整個室韋部落。蒙古部就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宗族。

【蒙古諸部落】12世紀左右,蒙古室韋各部落逐漸組建成部落聯盟。成吉思汗這個大酋長,重組蒙古乞顏部之後,對周邊部落四處征戰、兼併。把原本鬆散的部落聯盟組織,打造成了一個統一的蒙古族。成吉思汗兼併的部族中,有的是同根同源的講蒙古語的部族,也有講突厥語的蒙古化突厥部落。

總結:蒙古人就是以室韋人的一個小部族為中心,吞併、融合了大大小小很多遊牧部落和遊獵部落逐漸成型的。蒙古人傳承自東胡人,在形成蒙古族過程中又融合了其他遊牧遊獵民族。


爾朱少帥


西漢初期,冒頓單于統一匈奴各部,擊敗東胡。東胡人分化成兩個部分,北部居住在大鮮卑山,稱鮮卑人。南部居住在烏桓山,稱烏桓人。三國時期被曹操擊敗,主體內遷,過早地退出歷史舞臺。西晉未年,五胡亂華,。內遷鮮卑人建立的北魏在拓跋宏倡導下進行一糸列漢化改革,一百多年後到隋唐時期已完全融入漢民之中。留在草原的鮮卑人建立了強大的柔然帝國。六世紀時被突厥可汗阿史那土門所滅。一部分逃到西方形成阿爾瓦人。一部分在老哈河和西拉木倫河一帶定居成為契丹人。還有一支逃到大興安嶺地區稱作室韋。蒙古人是室韋的一支蒙兀室韋發展起來的,在新舊唐書中均有記裁。1206年鐵木真被蒙古各部推舉為成吉思汗,成立大蒙古國,把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各部分人統一稱作蒙古人。這其中包括生活在草原上的契丹人和漢人。現代DNA技術檢測,現代蒙古人中有百分之三十北方漢人血統。另外蒙古內部的古烈部是基都化了的突厥人。當初匈奴人被東漢打敗後,一部分西逃歐洲,一部分南遷內附,逐漸漢化。留在草原上的十餘萬戶依附鮮卑,自稱鮮卑人。現代蒙古人主體就是這部分人後裔。通過對戰國時期匈奴古墓中遺骸DNA提取檢測證明,蒙古人是匈奴人血緣後裔。按照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jⅰe子攜其妻佞逃到北方形成匈奴。鮮卑人自認是黃帝兒子在北方發展厚澤深仁形成鮮卑族。契丹人自稱炎帝之後。所以蒙古人是匈奴後裔,真正的炎黃子孫。


關東俠客


蒙古人就是葷粥匈奴樓煩林胡東胡等等這些人,都是古夏族後裔,也就是黃帝部落的一個分支。

特別是夏朝被商滅亡後,商湯對反抗的夏族遺民幾乎都趕到北方和西北,比如其中的“周”就雜居在甘肅隴東高原。

蒙古人的祖先和陝西陝北人的祖先屬於一個系統,夏族。


終南高揚


蒙古族也是炎黃子孫,《晉書》記載:鮮卑人,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號曰東胡。”有熊氏就是軒轅黃帝的部落。

秦漢之時名為“東胡”,司馬遷《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秦末,東胡為匈奴冒頓單于擊敗。退居烏桓山的一支稱為烏桓;退居鮮卑山的一支稱鮮卑。

魏晉時期,鮮卑人的一支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帶,自號"契丹",居於興安嶺以西的鮮卑人另一支,稱為"室韋"。室韋,始見於《魏書》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

在隋代,室韋分為5大部分: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怛室韋、大室韋。唐代舊《唐書》中出現“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

中唐以後,文獻上又把室韋稱作"達怛"、"韃靼",黠戛斯人南下,迫使回鶻人西遷。室韋-達怛人乘機成批遷入漠北,這就是蒙古的先祖,“蒙古”的漢文譯寫始見於元代文獻,意為“永恆之火”。


睜眼看西安


蒙古族一直生息在我國的北方草原,有著悠久的歷史。公元前3世紀末,匈奴統一了大漠南北,第一次將不同部族統一為匈奴族。隨著匈奴的分裂,鮮卑、柔然等部落屢次變化,蒙古部也開始捲入歷史之中。

大約在公元7世紀,《舊唐書》中稱之為“蒙兀室韋”,他是唐王朝所屬韋諸部落之一。根據《蒙古秘史》的記載,成吉思汗的始祖祖孛兒貼赤在那時帶領著蒙古部到了額嫩河上游的不兒罕山駐牧。由於此時的北方受到唐王朝的管轄,使得蒙古族能夠廣泛的與周圍各部和中原進行文化和經濟的交往,蒙古部迅速發展。

公元10世紀的時候,蒙古已經產生了很多部落:乞顏部、 扎答蘭部、泰赤烏部等等。當然,此時蒙古部周圍也有很多不同的部族,塔塔爾部、 翁吉刺部、汪古部、蔑乞兒部、乃蠻部,彼此不斷交往融合。

公元11世紀,由於反抗遼國的統治,蒙古成為了草原各部的統稱。12世紀出,女真取代了契丹,蒙古屬於女真統轄。此時,蒙古部已經開始逐漸強大,蒙古草原上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已經成熟。之後隨著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國,蒙古開始不斷的對外擴張。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蒙古達到鼎盛時期。

元朝滅亡以後,蒙古再一次分裂,東邊的兀良哈各部;西邊的瓦刺各部;居於中間的韃靼各部。韃靼是元朝蒙古貴族退回漠北草原的主要根據地,史稱“北元”。1571年,俺答可汗征服蒙古各部,形成統一的政權。之後清軍統一中原,1640年,在準噶爾會議上,清朝指定了《蒙古衛拉特法典》,規定了各部的權利、義務和牧地界限,實行盟旗制度。


歷史是什麼


當代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東胡與濊貊、肅慎是我國古代東北部的三大古老民族。濊貊曾在西漢時期建立了”扶餘國",後被”高句麗"滅亡,濊貊人後被女真人同化。肅慎在隋唐時稱為靺鞨,其後女真(曾建立金朝)和滿族(曾建立清朝)皆出於此。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4世紀中葉,東胡中的鮮卑人的一支自稱"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居於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的鮮卑人的一支稱為"室韋"。室韋始見於《魏書》,作失韋。室韋與契丹同出於東胡,以興安嶺為界,《北史》卷94《室韋傳》:"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失韋"。6世紀以後,室韋人分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恆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又分為若干分支。後來“室韋"又演變成了"蒙兀室韋",始見於《舊唐書》。


跪射俑


根據【蒙古志】記載,花木蘭家住蒙城西南孟古寨,其父是個鐵匠,因戰場需求,被徵用服兵役,花木蘭看到父親年邁,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花木蘭凱旋而歸,深得可汗信任,想娶為王妃,花木蘭不愛紅裝愛武裝,發誓不再當戶織,願騎馬射箭,馳騁在白雲藍天。可汗知道花木蘭功夫了得,也不敢勉強,就把草原封賞給花木蘭,認花木蘭為御妹,御賜成吉思思公主。

花木蘭把蒙城居民,大部分遷居草原,以家鄉命名草原為蒙古草原 。花家世世代代以鐵匠手藝聞名,後來花木蘭與阿斗的兒子阿星結婚,一個打鐵,一個織草鞋。其實剛開始的草原,不以畜牧業為主,以手工製造業為主,自從諸葛亮的兒子來到草原,看到豐富的自然資源,就開始發展畜牧業和打鐵,蒙古刀的質量那麼優秀,是花木蘭家的祖傳手藝。當時的蒙古刀劍,遠銷世界各地。

由於花家的鐵藝,人們常常喊花木蘭為鐵木蘭,成吉思汗鐵木真,就是花木蘭的48代孫。所以成吉思汗是漢民,祖籍蒙城。雖然鐵木真建立了元朝,一直把蒙城當作故鄉,現在蒙城東南29公里的花木蘭祠,就是成吉思汗親手建造的。成吉思汗墓,一直是個迷,其實成吉思汗死後,葬在蒙城蒙家寨的短松岡。日本侵華時,企圖挖掘,當場暴死139個日本士兵,打消了盜竊成吉思汗墓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