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生做代購,竟有人發展到了6億美元的生意……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在全世界都依賴中國產品的時候,澳大利亞商品卻成了中國的熱門貨。為了滿足需求,成千上萬在澳洲的中國留學生或剛畢業的中國年輕人,紛紛做起採購代理的生意,有的甚至還發展成數億美元的生意。澳洲的中國留學生說,他們每10人中就有8人參與代購業務。

留澳學生10人中8個幹代購 有人做到數億美元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張媛的生意從幫親戚買東西開始:一位姨媽想要嬰兒配方奶粉;一個表妹在找Ugg靴。張媛是一名在澳洲上大學的留學生,每一塊錢對她來說都很重要。她幫人代買東西再郵寄回中國,並從中收取一點兒佣金。

但後來,一傳十、十傳百,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她會在課餘時間去購買本週流行的各種東西,比如維生素、名牌首飾、一種名為“袋鼠精華”、據稱能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假藥。

她畢業後沒找到能賺取理想工資的工作,於是就留在墨爾本,繼續在繁榮的灰色市場上,從事向中國消費者出售澳洲商品的業務。

她的小公司現在僱有兩名專門的購物者、兩名包裝工和兩名客服人員,在墨爾本和她位於中國東部的老家杭州都設有辦事處。她通過網絡獲得訂單,主要客戶群是健康意識強的富裕女性。她說,她每年掙的錢超過30萬美元。

25歲的張媛說:“中國人對外國東西一直盲目崇拜,所以,與其說購買昂貴的、但可能不安全的中國造的產品,為什麼不買更便宜的高質量澳大利亞產品呢?”

這些充當採購代理的學生自稱“代購”,他們對中國人的喜好高度敏感,並且行動迅速,有時能在澳洲市場上製造需求高峰,在店主還沒搞清楚狀況之前,就把商店裡的某個產品全部掃空。據一些分析師估計,去年,代購者向中國出口了總值高達6億美元的澳洲產品。

做代購被驅逐是小事,構成犯罪就是大事了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1/

“做代購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柏林一所大學學習經濟管理的小張說。小張是“代購一族”的一員,他告訴記者,他先是幫國內同學和親友代買“德國製造”,後來要買的人越來越多,他索性開始做“代購”生意,並在淘寶網開了一家店。

小張每天花兩三個小時進貨,有時因為進貨多,會受到店員責問。特別是奶粉等商品,連鎖超市都用中文說明每人限購3罐。雖然辛苦,但收入不差。德 國9歐元一罐的奶粉,在中國可以賣20多歐元。小張說,他每月有2000歐元左右的純收入。這相當於德國公司普通白領的稅後收入。還有留學生代購月收入高達兩三萬歐元,且“不用”交稅。

儘管如此,由於做代購,小張連上課時間也在回客戶的短信。今年上半年,由於沒通過碩士前期考試,他被勒令退學。後來,小張找了律師,才獲准再考一次。他現在感到後悔,覺得得不償失。據他估計,目前至少1/10的中國留學生在做代購。

相比另一名女留學生,小張還算幸運的。2013年5月,一名中國女留學生由於代購奶粉行為遭到當地政府查處,直接被遣返。不僅學業荒廢,她同時因觸犯法律而付出慘痛代價。

德國漢堡勞工和經濟律師鮑曼說,代購被認定為一種商業經營模式,本身已超出學生簽證所允許的範疇。這類情況一旦被證實,移民部門有權收回簽證。而且,很多留學生做代購不交稅,又產生偷逃稅和非法經營問題,更嚴重的還可能構成走私。據他了解,中國留學生因代購而受懲罰的事件在德國各州都有發 生。

無獨有偶,一名中國留學生因超額購買澳洲奶粉!被保安舉報!警方火速趕來記下她的學生證!並且通知了其所在的學校和移民局!移民局已經對她下發遣返警告!如果再犯,她將被立即遣送回國!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2/

據韓媒報道,近日,利用中國留學生的名義購買大量免稅化妝品,並走私到中國的兩名中國留學生被抓。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據瞭解,甲某和乙某從去年4月份到今年3月份,在釜山市的兩所大學附近,經營一家倉庫。招聘中國留學生並用其留學生的名義在釜山地區的免稅店購買大量化妝品。隨後通過郵局的國際配送,偷偷發往中國銷售。釜山警察廳觀光警察隊也表示,對26歲的中國留學生甲某和25歲的中國留學生乙某,以涉嫌違反《關稅法》及《出入境管理法》刑事立案。

他們總共實施了200多次類似的代理購買行為,購買的化妝品市價達到了8000萬韓元。他們將購買的免稅化妝品發送到國內時,對海關謊報為糖果、巧克力、日用品等方式,逃避了高額關稅、確保了通關。

代購在各國都有觸犯法律的例子,前不久在日本,一名留日博士王某,與國內的妻子一起,在網上代購銷售“太田胃散”、“太田漢方胃腸藥”、“新維生素U興和S”等日本原裝藥品,已被法院認定銷售假藥罪,夫妻雙雙獲刑。

海關新規限制留學生海外“人肉代購”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中國海關擬嚴格執行去2016年6月1日實施的規定,對到海外“人肉代購”(不通過郵路,直接靠歸國人員將海外的商品帶進海關)者嚴查。雖然此舉將再次打擊代購這一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新興行業,但由於代購利潤高,仍有不少人願鋌而走險。

中國海關總署規定,中國旅客進境攜帶在海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若不在“自用合理數量”範圍內,海關將暫不予放行,並對物品進行暫存。公告中的“自用”指旅客本人自用、饋贈親友而非為出售或出租。“合理數量”指海關根據旅客旅行目的和居留時間所確定的正常數量。

在波士頓留學的王姓同學從事代購已五年,代購的物品以服飾、包、化妝品為主的美國本地輕奢品牌。“這些品牌中國定價較高,美國各個打折中心又常推出各種折扣。兩地差價大,自然比較好賣”。王姓同學現已擁有五個微信賬號,每個賬號都擠滿了等待購物的顧客。

雖然代購收入不錯,但王姓同學笑說自己就是一隻“代購狗”,“大家都以為代購掙錢,但事實上這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該同學購買商品的地點通常在各大奧特萊斯(Outlet),因為只有這類打折中心才擁有更好的價格,利潤也更多。但這些打折中心一般離城區較遠,折扣又常變化,商品銷售非常快。所以她除了上課,基本上每天都是在晚上接單,第二天一大早就開車一個多小時去採購。

近兩年,由於中國海關嚴查,美元匯率上漲,歐元匯率下跌。美國代購併不如以往好做。王姓同學說,“都認為代購掙錢,所有越來越多從事代購的人,競爭也越來越大。好在我已積累了一些客源,大家建立好信任,即使有時候我銷售的價格比別人高一些,但顧客看重我的是真貨,還是會選擇找我購買”。

得知中國海關將對“人肉代購”實行嚴查,王姓同學仍表示不會放棄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客源。“大部分代購還是選擇郵寄的方式寄貨,人肉因為可攜帶的貨品有限,所以事實上並不常用。除非是一些價格非常高的貨物。但是這樣的貨物一般數量不會很多。被查也能說是自己的”。

留學生海外代購:只要合法就沒什麼不好

任孟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據《紐約時報》報道,在全世界都依賴中國產品的時候,澳大利亞商品卻成了中國的熱門貨。為了滿足需求,成千上萬在澳洲的中國留學生或剛畢業的中國年輕人,紛紛做起採購代理的生意,有的甚至還發展成數億美元的生意。澳洲的中國留學生說,他們每10人中就有8人參與代購業務。

這讓我想起在美國訪學時遇到的中國代購學生。他是個博士生,每週都去周邊三個奧特萊斯購買coach的各種產品。但是,coach店有規定,每個護照只能購買每個品種的兩件產品。由於做代購,他需要購買很大的量,當然需要不少護照。因此,他專門在郵件組中招募想去買東西但沒有汽車的人。眾所周知,在美國,如果沒有汽車,可謂是寸步難行。也就是說,他當司機提供免費汽車(去了之後發現還提供午餐),坐車的人需要持有自己的護照給他買東西,當然了,買東西的現金是他提供的。

在初到美國沒買汽車的時候,我去蹭過一次。路上聊天得知,他有兩個孩子,愛人也沒有工作。不得已,做起了代購。沒承想,不經意間,生意還做大了。當時他好像已經博士讀到了第六年,八年必須離校,他還沒想好是不是要繼續讀下去。

剛開始的時候,我其實覺得他有些不務正業,後來慢慢不這麼認為了,覺得應該以更加開放與包容的心態去看待這些代購之舉。只要不違反留學生所在國以及中國的法律法規,做代購沒什麼不好,屬於利己利人的行為。不管是偶然做點兒代購貼補自己的生活開銷,還是認真地將其做成了一門生意,都不該受到別人的指責。偶爾為之者,是繼續將學業作為主要任務,並在參與中獲得部分社會經驗,對以後的就業說不定有益處。持續為之者,可能已經決定放棄學業,改為創業,乍想貌似可惜,再想,好像也沒什麼不可以,不少名人,如比爾·蓋茨都是輟學生。人生有很多種活法,人生之路也有很多種走法,只要是根據自己的意願做出自己的選擇就行。

況且,實事求是地講,當下的社會現實給留學生提供了代購機會。一方面,某些行業中的國內產品實在讓人不放心,比如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嬰兒奶粉等,另一方面,同一品牌同款產品中外之間的差價實在太大,其間的價格空間足以給很多人機會。

不過,對於那些想把代購做成事業的留學生來講,可能的風險是,在供給側改革的戰略推進下,“中國製造”在未來成為品質的代名詞之後,這種代購的機會可能就少了,說不定還會出現商業風險。當然,話說回來,也說不定還有其他商業機會。

對於留學生從事代購這事兒,只要合法合規,不應該附加道德指責,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加以看待。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對於留學生海外代購你們怎麼看?

留言區說一說唄~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海外留学生做代购,竟有人发展到了6亿美元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