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崔永元罵戰升級 劉震雲開炮加入戰隊 但網友還是支持小崔

馮小剛崔永元罵戰升級 劉震雲開炮加入戰隊 但網友還是支持小崔

" 我死的最多,有各種各樣的死。我研究各種死法,能給看客帶來新鮮的感受。一位朋友告訴我,‘你死是在弘法,是在告誡世人,不要做壞事,做壞事只有死路一條’。"

這是沒有眉毛,在李連杰的電影中經常 " 兇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 " 的反派大家計春華老師,於去世前幾年,給《北京晚報》留下的話,昨天上午,反派走了。

也就是之後兩個小時內,處於暫告段落中的,《手機 2》風暴眼的馮小剛,開始全面反撲。《十問崔永元》在中午刷屏。

馮小剛崔永元罵戰升級 劉震雲開炮加入戰隊 但網友還是支持小崔

密集的火力點,以及殘酷的打擊半徑,比一個多月前的崔教授,有過之而無不及。60 歲的馮老與 55 歲的老崔,這倆部隊大院兒走出半生,還沒歸來就像熱血少年的準老頭兒,都屬於北京籍好鬥型真性情。如果沒有名聲和財富捆綁,跟公交、地鐵、停車場裡但凡遇事不爽的更年期大爺一樣,都凝結著巨嬰無差別的鬥氣,說話占上句不吃虧的暴力情緒。

兩位北京老大爺,大概都決絕地盼望對方的戰鬥力死的最多,各種各樣的死法,給彼此帶來新鮮的感受,用對方的身敗名裂來弘法,來告誡世人,不要做壞事,做壞事只有死路一條。他們都在這種一廂情願的、意義建構的想象空間裡,詛咒著對方。

而隨著馮小剛拉開架勢後,戰場又已模糊。

馮小剛的 " 十問 " 中,將崔永元由 " 病人 " 迭代為 " 壞人 ",開始不斷地施展罵人不帶髒字的人身攻擊術,這篇文章如果是親筆伺候,那文字功夫,就力量感、帶勁而言,媲美郭德綱的博文。

崔永元早先給其定性的 " 渣 ",被一一懟了回去不說,一直到 " 十問 " 尾聲,崔永元也被擬人地修辭為 " 一個不願意退出歷史舞臺的嚼過三遍的甘蔗渣 "。

流氓這個詞,是雙方洩憤的基本標配,而馮小剛還送給了崔永元 " 黑幫 "" 小人 "" 偽君子 " 的稱號。滿滿小時候的文革扣帽子陰影附體。沒辦法,他們這代人逼急眼了,就是這麼失控。

馮小剛的彈藥切入點主要聚焦在 " 翻舊賬碰瓷 "" 不尊重女人孩子 "" 干涉創作自由,犯對號入座的文藝修養大忌 "" 給快鹿醜聞的施姓詐騙犯代言 ",而該犯也的確上了國際刑警組織 " 紅色通緝令 " 的花名冊;" 借轉基因之名兜售夾帶私貨牟利 "" 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搞新聞審判煽動民粹 "" 利用名人言論,製造資本市場恐慌 "。行文邏輯,可謂是刀刀見血,字字誅心,初來乍讀,感覺有功夫。

上述,都在很多媒體工作者,以及有經驗的新聞讀者起初對 " 手機 2" 事件走向的預判範圍內,很多微信交流群,朋友圈留言都可以做歷史見證。崔永元將會受到不知道哪個維度的未來報復,揭醜和溫水煮青蛙的清算,是大概率的 " 劇情 " 故事線,符合精彩的電影套路。

但實際上,這一刻,倒是馮小剛開始搏命不留餘地,而不是崔永元。後者關於明星偷漏稅舉報實錘遲遲未能兌現的公信力還懸在空中,無法證明又無法證偽的尷尬迴避不了,因為崔永元的 " 因私濟公 " 掀起了公眾大面積的關注和有罪推定的情緒。一旦有一個新楔子進來,輿情的長尾效應必將繼續,事件本身仍然會失控地蔓延和發酵。

馮小剛的思路,邏輯雖然順暢犀利,但來自 " 十問 " 的微博評論已經被攻陷,迅速到達十萬條,評論者們給出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普遍支持崔永元。而五萬轉發者的態度與評論有較大疊加,但還是不能確定支持和反對的精確屬性。就算另有十二萬個贊暫且歸為馮小剛的支持者,微博的這種複雜站隊機制,馮小剛仍然是被動的。

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馮導個人操作還是微博官方介入,轉發與評論在下午三點之前,被凍結定格在 "5 萬 " 與 "10 萬 " 兩個冰冷的數字上。

崔永元的最新微博,態度平靜,借給自己推銷音頻付費產品的間隙,順遍不點名指桑罵槐了幾句。相比一個月前,把馮小剛美國房產情況發到微博上的恨意難消,還算主動迴歸到守勢,明顯看到行動策略的變化,他在收縮。

"突然性是戰略的本質。" 吃雞的你們看到這都會笑。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 · 哈特在《戰略論》中曾經寫到的這句,也是玩家們在《絕地求生:刺激戰場》中載入等待時映入過眼簾的名言。可是不好意思,崔永元看起來,倒像是低估了馮小剛的閃電反擊。他可能一直覺得,馮小剛是欺軟怕硬的,只會裝聾作啞,把事情用林彪風格的 " 熬 " 式鬥爭學慢慢化解,方能保住自己的損失最小化。

這麼覺得有道理。

十多年前,馮小剛在拍攝電影《集結號》的半年中,也遭遇了一次個人的潛在聲譽威脅,準確地說,也是一個關於 " 對號入座 " 或者說 " 影射 " 的故事。

馮小剛崔永元罵戰升級 劉震雲開炮加入戰隊 但網友還是支持小崔

那就是葉京,曾經馮小剛仰仗的資源持有者,在馮氏賀歲片發軔之作《甲方乙方》中 " 受兩遍苦,遭二茬罪的 " 吃雞黃鼠狼 "。

他自編自導的,嚴重模仿王朔風格的《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在青年人中廣泛傳看,裡邊有一個主要角色,從長相到口條,為馮小剛本尊高度走心量身打造。更牛逼的是什麼,是找到了一個叫佟磊的,惟妙惟肖的替身。" 馮褲子 " 的外號遂不脛而走,這個佟磊此前一天演員沒做過,演的那個傳神呀,可絕對不輸一起搭戲的,例如當時比較成熟的佟大為,比較青澀的白百合、文章。

" 馮褲子 " 這個角色在劇中設置的噁心與奇葩,真的像說話不穿褲子一樣,無以復加,讓人反胃又同情。葉京借電視劇藝術公器對馮小剛的挑釁,也得到了剛剛回國的王朔的背書。

可是,馮小剛確實表現出來了 " 聖人般 " 的剋制。在王朔 2007 年回國的第一年,馮導就跟沒事兒人一樣,這種巨大的隱忍落差,並沒有讓馮小剛損失什麼實際切身利益,除了一些《與青春有關的日子》的劇迷社群對號入座的恥笑。

冥冥之中,低調卻帶來了幸運,《集結號》扭轉了《夜宴》口碑不佳,甚至透支觀眾的危局,作為當年院線爆款,重新確立了馮小剛作為中國導演的市場一哥位置。而馮小剛在快到 50 歲時,更看重的是與王朔關係的重構,得到了修復。

再往後這些年,由於馮小剛的關係,王朔參與編劇了《非誠勿擾》一和二,參與編劇了《私人訂製》。一些王馮合體的名言金句又流傳坊間,什麼什麼 " 活著是一場修行 "" 婚姻是錯,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就這些。不僅對王朔照顧有加,馮小剛還對葉京展現了相當的高姿態,為葉京的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做掛名監製和必要的站臺。

馮小剛崔永元罵戰升級 劉震雲開炮加入戰隊 但網友還是支持小崔

《非誠勿擾 2》

上面的馮小剛,不管是發跡報恩也好,以德報怨也罷,他把這個思維強加給了崔永元。

馮小剛對記者、媒體的偏見、不友好以及高傲,在他的自傳,早年的娛樂新聞,以及多個訪談裡,都有強烈的表現,不再贅述。這一點,和劉震雲有本質區別。

他雖然對崔永元曾經高看,合理的解釋,就是有求於人,是抱著創作的目的。骨子裡,是不會在意崔永元什麼感受的。這也應了很多文藝圈,甚至文化圈大人物人說的,關於馮小剛早年的毛病,就是太自卑,總覺得自己到手的一切來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倍加爭強好勝,倍加會利用別人,倍加嗅覺靈敏,倍加不放棄任何的小便宜。

一個耍小心思的軼聞說明點什麼,《編輯部的故事》當年是有一搭沒一搭寫出來的,在寫初稿的過程中,幾個聯合編劇把手稿丟了,找不著了,大家就都放棄這個項目了。可是後來,某人在一個奇怪和令人生疑的時間、地點中把本子又找到了,問大家回不回來繼續,又來了一出 " 突然性是戰略的本質 " 的內心戲。兄弟們心都野了,還回得來麼?於是,後面《編輯部的故事》成為了他的電視劇代表作,轟動全國。

崔永元當然不是這個成長路徑。雖然與馮小剛一樣,個人外形條件存在嚴重侷限,可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做起時,相對來說,還算一路心想事成,成功的轉型到電視,成功的做到了主持人中的頂咖,博得了領導、同事、觀眾,社會關係的一片叫好。

曾經央視著名的新聞部時代,作為領導的孫玉勝、袁正明、時間、陳氓等人對業務要求和挑剔極其嚴格,但對崔永元的寵愛和包容卻如初一轍。旅外著名雕塑藝術家劉洋、演員張歆藝前夫,片子拍的不咋地但有點名的導演楊樹鵬,還有樊登、何晶等著名主持人都是曾經跟崔永元節目組幹出來的,受到過崔永元的悉心照料。

劉洋老師曾經親口對我說:" 柳傳志、馮侖等商業領袖私下和崔永元都有舒適的交往,後者還曾經提供過辦公區,來幫助崔永元的口述史團隊。" 崔永元的為人處世非常得體,以前中央電視臺辦過《執政者說》的專題演播室訪談節目,崔永元與諸多省委書記、省長的對話,還有節目外的接觸不卑不亢,得到了普遍的尊重和認同,為團隊的形象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條件。

就是這樣一個崔永元,在當紅之年的某個肖像權問題上,與一家大型企業,把官司打到自己懷疑人生的地步;就是這樣一個崔永元把自己失眠、抑鬱的隱私不斷的暴露給公眾和傳媒;就是這樣一個崔永元越來越較真,從對臺內同行說老藝術家 " 這傻逼真配合 " 的不滿,到馮小剛製造的電影困擾;從與司馬南的政治觀點交惡,到與方舟子、李鐵等一眾轉基因科學家、從業者的刺刀見紅,再到今天的二戰馮小剛、劉震雲,引爆明星偷漏稅風波。

你作為看官有沒有察覺到,崔老師樹敵過多,而他其實沒有成為鬥士的宿命選擇,甚至於天賦。他把自己搞得很累,普通人一個很小的痛苦,落到同樣經歷的崔永元身上,則要放大數倍,我們不禁要問一句,這正常麼?

崔永元現在要靠參加姜文的首映禮找勇氣,有點把姜文拉入戰局的節奏,這是馮小剛斷不能容忍,也絕對不想看到的。多年來,馮小剛與姜文在電影上的較勁,暗戰和微妙關係,那又是一個極其精彩的故事,暫按不表。

很少有人知道,華誼兄弟關於電影這個買賣的最先練手,找的並不是馮小剛,而是投給了姜文的《鬼子來了》,投給了陳凱歌五個小時長度的哲學大片,能在電影頻道播一上午的《荊軻刺秦王》。雖然有王朔擺中間,姜文、馮小剛的關係相對平衡。早年有合作,中年有競爭,但姜文確實放過類似於嫉妒的酸話:

" 小剛,電影應該是酒,你那個電影,就是鮮榨葡萄汁,頂多是掛著霜的鮮榨葡萄汁。"

中國 50 後最好的導演之一,最好的藝術家之一,中國 60 後最好的主持人之一,最好的電視人之一,鬥到今天這個地步,是

中國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的一面悲哀小鏡子,映射了什麼,值得反思。

剛剛,我看到了劉震雲配合馮小剛做出的反擊而帶來的微博助攻,全篇狡辯,細節看似有,創作要為身邊人的尊嚴著想的道理卻不審視。馮小剛和劉震雲堅定認為自己沒錯,沒有不合適,剛開始求著崔老師,隱瞞崔老師,電影裡的嚴守一頭型、髮型、電影背景這些關鍵環節都不談,也拒絕面對的態度,真的令眾生大開眼界。

臧克家說:" 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活著的人,心性亂了,一味好勇鬥狠,那功夫就都不好了。功夫不好,不要開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