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美國總統,首位華裔要爲黃皮膚而戰

競選美國總統,首位華裔要為黃皮膚而戰

邱 林

2018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將於11月進行,民主共和兩黨競爭的硝煙已經悄然四起,中期選舉的結果,勢必對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執政基礎產生重要影響。但是,也有人將眼光聚焦在兩年後的2020年總統大選上。值得一提的是,這可能也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有華裔參選的大選。

近來,一張黃皮膚的面孔,引爆了美國乃至世界的輿論,在特朗普提前700多天,準備競選總統連任之時,來自紐約的美國冒險公司創立者、華裔楊安澤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我要參加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

雖然楊安澤參選總統具有玩票、試水成分,難以通過民主黨的初選,但他無疑將成為美國政壇的一顆流星。下一步,楊安澤將作為民主黨候選人進行黨內初選,不同於其他競選人的政治主張,他選擇劍走偏鋒,提出“人性至上”。

“人性至上”這種思潮認為,人工智能對人類帶來的威脅已經不再虛無縹緲,人工智能並不是幫助人類改善生活的靈丹妙藥,反而會繼續擴大各國的貧富差距,甚至讓部分下層民眾沒有翻身機會。

不過,作為一位默默無聞的競選者,美國一些媒體認為楊安澤有著與生俱來的“先天劣勢”。首先,他提出的“滿足(國民)基本收入”的主張並不新鮮,此前包括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特斯拉CEO馬斯克等都曾提出過。其次,楊安澤“人性至上”的這句競選標語,顯得比較傲慢,不被大多數選民喜歡。

儘管少有主流媒體看好,但首位參選華裔的身份的確為他吸睛不少。畢竟,楊安澤的參選能給全球的亞洲人一個激勵的榜樣。他參與競選正是給在美國漂泊無依的黃皮膚爭取到“敢於發聲”的一席之地,讓自己的聲音能夠被美國社會聽到,讓那些本屬於他們的權利,可以不被漠視或者輕易踐踏。

再說,華裔參政,不僅能給華裔帶來更平等的待遇,更是改變形象的機遇,由從之前的被瞧不起,到被認為只是傻有錢,到有人站出來想改變他們的國家、種族形象,不管勝敗都是值得肯定的。

一個客觀現實是,不管是生長在美國的華裔,還是近幾年到美國移民、留學、經商的華人,都難以擺脫美國二等公民的身份。特別是早年把孩子帶到美國的父母沒意識到,來美國的行為就等於剝奪了子女將來回中國的選擇。這個選擇實際上很重要。為什麼? 每個人都得有個家鄉。

相對於經濟上的顧慮,一些美國人對華裔更多的是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敵視”。這種敵視和中國移民的財富並無關係,而是基於長期以來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部分美國人認為華裔比來自歐洲的人更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而由於很多中國新移民喜歡只在華人圈裡活動,所以很容易被貼上“即使入了美國籍也只會效忠中國”的標籤。

也許楊安澤出現在美國政壇,甚至參加總統選舉,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除楊安澤外,民主黨中還有經驗更豐富的候選人。因此不少網友表示,楊安澤在競選初期或將淘汰出局,但無論如何,當楊安澤選擇站出來的那一刻,就已經讓所有華裔的“美國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當然,也有人認為,華裔參加總統競選說得再好聽與“華”沒什麼關係。換句話說,楊安澤參加競選,與中國扯不上關係。所謂華裔,只是他們的血統,與國家無關。就說楊安澤,上世紀七十年代移民到美國,他和父母一樣成為美國人,然而,他的言行壓根與中國沒有任何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