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2018年人身險行業重度轉型,保費負增長陰雲不散。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人身險行業原保險保費負增長的態勢雖然逐月改善,但上半年依然錄得8.5%的負增長。

作為行業的中流砥柱,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卻也未能倖免,兩家公司最新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二者新單保費雙雙下滑;受此影響,兩家公司的人均產能、營銷人力也陷入發展瓶頸,甚至出現一定負增長。

“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就在負債端承受新單保費收入下滑之痛時,資產端卻也因為A股市場大幅下跌導致投資收益率大幅下滑……

不過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艱難轉型之中,也不乏亮點,尤其是中國人壽,不但成功守住市場一哥之位,銀保躉交更是狂砍500億元,推動業務結構大幅改善。

更重要的是,儘管負債端、投資端雙雙不給力,但受益於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國壽以及平安的淨利潤同比均大幅增長。

總保費雙雙正增長

2018年的人身險市場疑雲密佈,開門紅的大幅負增長更是令業界觸目驚人,但在經過短暫盤整之後,人身險市場市場再度步入正增長階段,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從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來看,就原保險保費而言,中國人壽以及平安人壽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長,其中中國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3602.03億元,同比增長4.05%,平安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2745.25億元,同比增長21.19%,均高於同期市場增速-8.5%。二者原保險保費差距近900億元。

就規模保費而言,二者的差距要更小一些,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規模保費3932.17億元,同比增長-1.27%,更早實現轉型的平安人壽依舊保持兩位數正增長,實現規模保費3446.17億元,同比增長22.00%。

得益於較高的增速,二者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中國人壽的市場份額達到22%,相較2017年年末上升2.3個百分點;平安人壽的市場佔有率上升4.1個百分點,達到16.8%。

新單保費負增長,續期保費拉動效應顯著

總保費包含了新單保費以及續期保費,而往往新單保費才能更真實的反映公司當年的經營情況。數據顯示,儘管總保費實現正增長,但國壽、平安的新單保費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增長。

數據顯示,中國人壽2018年上半年實現新單保費收入1253.21億元,同比增長-24.26%。受累於此,上半年新業務價值281.66億元,同比增長-23.66%,總的內含價值達到7692.25億元,同比增長4.77%。

與此同時,向來穩健的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板塊(涵蓋平安人壽、平安健康險以及平安養老險三家)在2018年上半年也不再“淡定”,實現新單保費1005.44億元,同比增長-10.3%。不過其新業務價值不降反升至387.57億元,同比微增0.2%,總的內含價值也達到5723.36億元,與2017年底相比增長15.3%。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單保費有所下滑,但二者的業務結構改善,以及續期保費拉動作用也都開始積極顯現。

中國人壽新單期交保費817.10億元,同比增長5.10%,其佔長險首年保費比重達到89%,相較2017年底大幅提升33.1個百分點,顯示新業務結構良好。

與此同時,該公司續期保費收入2351.61億元,同比增長30.30%,在總保費中的佔比達到65%,相較2017年底大幅提升13.1個百分點。而平安人壽同期的續期規模保費也達到了2452.37億元,同比增長44%,在總規模保費中的佔比達到近70%。

中國人壽近3年總保費構成情況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國人壽披露的個險以及銀保渠道期交業務構成來看,兩個渠道新單期交業務中,增長最快的都是5年期以下產品,可見中國人壽為應對新單保費收入的下滑,大量發展5年期以下產品,並不追求一步到位的轉型,顯示出了較為務實的一面。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代理人產能下滑

新單保費收入下滑,意味著人均產能的下滑,之前,就有業內人士斷言,這必將導致人力下降。

從目前來看,2018年上半年,國壽代理人數量已經開始出現下滑,個險、銀保以及團險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人力下滑: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個險渠道保費收入達到2722.33億元,同比增長19.7%,其中新單保費674.52億元,同比微降0.5個百分點,但總人力卻從2017年底的157.8萬人下降至了144.1萬人,下降8.7%。

壓縮銀保渠道躉交業務,是中國人壽推進轉型的主要措施之一。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壽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559.9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9.7%。其中躉交保費下滑尤其嚴重,從去年同期的596.67億元,直線下滑至86.38億元,只剩零頭,狂砍逾500多億元。

與此同時,銀保渠道業務結構改善明顯,在躉交保費大幅負增長的同時,首年期交保費、續期保費的同比增幅都達到了40%以上,在銀保渠道總保費中的佔比也大幅提升。不過中國人壽銀保渠道的人力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從2017年底的33.9萬人下滑至30.2萬人,減少一成有餘。

中國人壽團險渠道人力也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與中國人壽各渠道人力大幅下滑形成對比的是,平安人壽代理人數量在經歷了一季度的小幅負增長之後,在二季度出現反彈,以至於上半年代理人數量達到139.88萬人,實現同比微增。

不過代理人數量的增長並未能扭轉代理人產能下滑的趨勢,其無論是代理人收入還是代理人產能都出現了同比下滑,其中代理人產能更是大幅下滑24%。

從2015年8月延續至今的又一個代理人隊伍發展高潮行至2018年,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分紅險再佔鰲頭

受2017年134號文影響,曾經在開門紅中充當“保費規模先鋒”的萬能險、投連險不能再作為附加險種銷售,發展受到抑制,風光不再,一度受到冷落但兼具保障與理財功能的分紅險再度受到保險公司追捧,與此同時,一向被視為典型保障型業務的健康險業務快速發展,顯示“保險姓保”至少在兩大巨頭當中效果顯著。

中國人壽提供的數據顯示,其分紅險佔比從2017年上半年的12.9%大幅提升至2018年同期的45.8%。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而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板塊,分紅險的規模保費收入也達到了1558.96億元,同比增長15%,在規模保費中的佔比達到44.28%,這一比例與中國人壽相差無幾。

國壽平安半年報:新單、人均產能、投資收益負增長,市場份額反升

與此同時,健康險業務也成為一大亮點,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健康險業務收入480.90億元,同比增長過百億元,同比增速28.84%。而平安的長期健康險業務增速也達到了40%以上。

投資收益率大幅下滑,利潤卻同比正增長

2018年的國內人身險業“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負債端承受新單保費收入下滑之痛時,資產端卻也因為A股市場大幅下跌導致投資收益率大幅下滑,即便如巨頭國壽、平安也未能擺脫此“厄運”。

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達到488.01億元,同比增長-13.88%;總的投資收益率更是隻有3.70%(合併聯營企業後為3.78%),而去年同期為4.62%。

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總投資收益468.95億元,同比增長-11.7%。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4.0%,相較去年同期也大幅下降,達到0.9個百分點。

儘管負債端、投資端雙雙不給力,但受益於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國壽以及平安的淨利潤同比均大幅增長。其中,國壽2018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 164.23 億元,同比增長 高達34.2%;而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37.91億元,同比增長43.3%。

與此同時,二者的償付能力均保持充足,無論是核心償付能力,還是綜合償付能力,均保持在250%以上,不過相較2017年末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