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吃完黑木耳,7歲女孩進了ICU,生命垂危!這個錯誤很致命

說起木耳大家都不陌生,它可是咱們餐桌上的養生高手。

不僅味道鮮美、口感爽脆,而且營養豐富。

但浙江杭州的雯雯(化名)一家

怎麼也想不到

就是這盤家常菜

卻讓一家人身陷險境...

綜合自觀察者網、法制晚報、錢江晚報、廣州日報、人民網、科普中國、養生每日推送

「痛心」吃完黑木耳,7岁女孩进了ICU,生命垂危!这个错误很致命

這條朋友圈惹人心疼,7歲的雯雯因為吃了浸泡了兩天兩夜的黑木耳中毒,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ICU搶救了一個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換了4次,依然沒能醒過來,目前生命垂危。

病床前放著雯雯一直想要的玩偶,是雯雯媽媽委託ICU護士,將女兒夢寐以求的禮物放在床頭,盼望她醒來後能第一時間看到。可惜的是,女兒可能再也醒不過來了。

「痛心」吃完黑木耳,7岁女孩进了ICU,生命垂危!这个错误很致命
「痛心」吃完黑木耳,7岁女孩进了ICU,生命垂危!这个错误很致命

雯雯家在浙江農村,家中還有一個弟弟。7月28日那天,姐弟倆和媽媽三人,不約而同地出現了腹痛、噁心、嘔吐、頭暈目眩等症狀。

莫非吃壞東西了?媽媽趕緊帶著雯雯和弟弟,到當地一家醫院就診。到了醫院檢查後發現,三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傷。結合三人的症狀以及檢查結果,當地醫生初步懷疑是食物中毒引起的不良反應。

醫生仔細詢問了雯雯媽媽前一天吃了哪些食物,最終把懷疑目標集中在那盤

涼拌黑木耳上。

「痛心」吃完黑木耳,7岁女孩进了ICU,生命垂危!这个错误很致命

原來,前一天(7月27日)中午,雯雯和媽媽、弟弟三人在家吃飯,其中一道菜是涼拌黑木耳。據瞭解,黑木耳兩天前就泡在水裡,整整兩天兩夜。

三人當中,媽媽吃得最多,其次是雯雯。弟弟因為不太喜歡吃黑木耳,只吃了幾口,後來到了醫院又吐出來一些,所以弟弟的症狀最輕,經過對症處理,已經脫離了危險。但雯雯和媽媽就嚴重得多了,她們全身黃疸升高,肝功能嚴重受損。尤其是雯雯,

很快發展為肝功能衰竭,其他臟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人已經昏迷不醒。

「痛心」吃完黑木耳,7岁女孩进了ICU,生命垂危!这个错误很致命

一家人被就近送到了當地醫院。媽媽和雯雯病情較重,當地醫院治療了兩天後,雯雯病情急轉直下,醫生建議轉院到杭州醫院。很快,沈女士輾轉送到了市一醫院,女兒雯雯於7月31號被送進了浙大兒院。

“當時小女孩被送來時,已經陷入昏迷,出現肝功能衰竭,幾個臟器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不全。很快就進展到多系統衰竭的狀態。”

葉盛主任說。

為了幫助雯雯儘早清理體內的毒素,住進浙大兒院後,雯雯已經進行了四次全身血漿置換,每次1500毫升,且要進行連續血液淨化以保持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痛心」吃完黑木耳,7岁女孩进了ICU,生命垂危!这个错误很致命

但是,體內毒素的殺傷力太強了,雯雯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功能漸次出了問題,全身臟器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損傷。

“一般情況下,四個臟器衰竭,死亡率就非常之高。”

目前,雯雯躺在病床上,採用呼吸器支持、血管活性藥物等醫學支撐維持著弱小的生命。

雯雯一家人吃的黑木耳裡,

到底存在著什麼“貓膩”,

竟能致人於此?

為什麼黑木耳會變成“毒藥”?

「痛心」吃完黑木耳,7岁女孩进了ICU,生命垂危!这个错误很致命

正常的情況下,質量合格的木耳經過泡發之後進行烹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浙大兒院重症監護室副主任葉盛分析:“雯雯一家三口之所以會中毒,很可能就是因為黑木耳泡發時間過長,在水裡泡了兩天兩夜,而且又是在室外高溫的環境下。”葉盛副主任說,黑木耳所攜帶的椰毒假單胞菌最適宜產毒的溫度為26℃,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37℃。夏季高溫天氣,又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這兩個因素疊加,為細菌滋生和產生毒素提供了有利條件。

這是一種什麼毒?

像黑木耳、變質的玉米麵中,有種‘椰毒假單胞菌’,這種細菌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是半天至一天。這種毒素耐熱,清洗,焯水均無法去除。

椰毒假單胞菌生長溫度約為25到37度,最適生長溫度為37度,最適產毒溫度為26度。雯雯的媽媽將泡發的木耳在露天高溫環境放了兩天兩夜,再進行烹飪,毒性非常大。

中了這個毒會怎樣?

一般發病症狀最早出現在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嘔吐時初為食物或黃綠色水樣物,有的呈咖啡樣物。繼消化道症狀後也可能出現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炎為主的臨床表現,重症者出現肝昏迷,甚至死亡。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米酵菌酸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極為兇險,死亡率高達到50%以上。

隨後,省疾控中心對於雯雯血液的檢測,確診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

網友評論:

「痛心」吃完黑木耳,7岁女孩进了ICU,生命垂危!这个错误很致命

總結一下

木耳泡時間長了是否產生毒素?

其實木耳本身並沒有毒素,

也不會轉化出毒素。

如果購買的木耳僅在某一次長時間泡發後導致食物中毒,更有可能,是泡發過程中,細菌、黴菌等汙染了木耳,併產生毒素導致的。

安全泡木耳要做到:隨發隨吃

般來說,用冷水泡1~2小時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最多也不要超過4個小時。如果你是用熱水泡,時間要更短。

注意:如果泡發超過24小時,建議就不要吃了,特別現在天氣逐漸炎熱,更容易滋生病菌,以免引起中毒。

廣東人酷愛煲湯,乾貨在煲湯中具有重要地位,泡發乾貨也有講究,接下來為大家細數各類乾貨泡發大法!

1銀耳:涼水泡發6~8小時

去掉銀耳未發開的淡黃色根部,涼水泡發6~8小時左右,太久易滋生細菌,還可能會產生亞硝酸鹽危害健康。

2羊肚菌:蓋蓋泡發半小時

羊肚菌的香味具有水溶性,泡發時先快速沖洗幹羊肚菌,然後加入50℃左右的溫水和2克左右的白砂糖,蓋上蓋子泡半小時,這樣泡出來的湯可以作為高湯使用。

3香菇:溫水泡發半小時

泡幹香菇的時候,最好用20℃~35℃左右的溫水,既能使香菇更容易吸水變軟泡漲,又能散發出鮮味來。等菇蓋全部軟化,就要立即撈起濾幹。

4腐竹:冷水泡發

腐竹用冷水慢慢泡發,用沸水會使其破碎。泡發時,在腐竹上面扣壓一個盤子,使腐竹能夠完全泡在水裡,這樣不僅能縮短泡發時間,還會使腐竹泡發得均勻。

5幹竹蓀:鹽水泡發

竹蓀洗淨放入淡鹽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待竹蓀泡軟後,把竹蓀一端的小白圈(菌蓋頭)剪掉。這個菌蓋頭是一些不好味道的源頭,剪掉後再換清水把竹蓀洗淨。

6海參:冷熱交替泡發

首先,海參要用冷水浸泡約6個小時,泡軟後剪開肚子,去掉灰粒;再用冷水漂洗約2個小時;最後,放入煮沸的弱鹼水中浸泡約2個小時,撈出後用清水漂洗乾淨,再用冰塊“冰鎮”一下,能使肉質保持更好的鮮度。

泡發時間太久,產生異味了也不要怕浪費,趕緊扔掉。夏季高溫,食物極易腐爛變質,從而導致細菌性食物中毒,特別是熟食、麵點和隔夜菜,都容易受到細菌感染。

如果感覺到食物異常,就不要再吃了,

以免發生食物中毒,因小失大!

快轉發給親朋好友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