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意大利北部某地,地中海,陽光,莊園,盛夏,17歲的男孩艾利歐在家中迎來了來自美國的青年奧利佛,一種神秘的情愫在不知不覺間展開,艾利歐的女友就在他的床上,而透過窗子,父親來自美國的學生奧利佛帶著他濃烈而迷人的男性氣質,闖入了這個古老而自然的意大利莊園。這扇窗帶來了別樣的風景。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艾利歐(Timothée Chalamet 飾演)

這部電影請來了著名的同性戀導演詹姆斯·艾佛利做編劇,他和他已逝的朋友曾經導演的那些E.M.福斯特和亨利·詹姆斯的小說作品,讓他對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的情節的舒緩節奏與對白的精煉與指涉,駕輕就熟。在一段特殊的友誼和迷人的情愫身上所附著的藝術與文化的隱喻,也讓人物與情節有了整體性的象徵意義。

艾利歐在肉體上的同性探索,其實同時也伴隨著異性之間展開。這種安排是為了減緩異性戀者對成人男性對少年男孩肉體的吸引所造成的道德焦慮。這段希臘式的愛情的醞釀,得體而有分寸感。這個來自美國的成年男性奧利佛有著很強烈的存在感,他對艾利歐造成的客觀上的誘惑是實實在在的。他們兩個人住在了共享一個洗手間的相通的兩個房間,像《莫瑞斯》中的莫瑞斯在克萊夫的莊園上做客時所安排的那樣。少年男孩艾利歐對奧利佛展開了抗拒性的進攻。少年男孩艾利歐對成年男性的迷戀與追求,不單單是肉體上的,因為艾利歐的女友也給了他強烈的肉體上的快感。這種迷戀與吸引,更多的是一種美學上的,它帶有強烈的自戀的成分,也有對自我挖掘的深度焦慮與探尋。而且,電影直接告訴我們,人是有能力瞭解對自身所未知部分。艾利歐的家庭環境,也為他的這種希臘式成長,做著一切必要的鋪墊和生動的註腳。他們打撈上來的雕塑,是經過了羅馬的同性戀皇帝哈德良之手,又經無知的教皇的改造,輾轉又成為19世紀一個同性戀伯爵送給他的男性情人的禮物。情節在做著同性戀之天然而古老,雖遭到宗教的壓制,到底沒有死亡,而終於再次浮出水面的隱喻。這時候畫面中傳來“艾利歐”與“奧利佛”的呼喚。他們呼喚出了彼此的名字,雖然沒有交換名字。投影中再次傳來的畫面,是關於男性雕塑的,艾利歐的父親講解著“美麗曲線”的致命誘惑,同時也在啟迪著身邊的學生奧利佛,去懂得采摘盛夏的果實,因為果實一旦成熟,一切將晚。艾利歐的母親在家中朗誦德文版的《七日談》,啟迪著艾利歐向奧利弗的愛情表白。他們家中來來往往的客人,不管是異性戀伴侶在政治上的激烈爭吵,還是同性戀伴侶在藝術上的和諧,都有極強的隱喻和暗示。在異性戀伴侶做客期間,他們在政治上的爭吵同時也暗示著艾利歐與奧利佛之間關係的緊張;那時候艾利歐在等待著奧利佛的遲遲不歸,那一句睡前輾轉反側中的“叛徒”也暗示著他們在異性戀和同性戀之間的艱難抉擇。同性戀伴侶來家做客的情節,鋼琴替代了政治,而艾利歐與奧利佛也做出了在同性戀上的相同抉擇。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艾利歐與奧利佛(Armie Hammer 飾演)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在艾利歐與奧利弗之間的關係上,主動的是艾利歐。他主導了一場曲折而隱晦的同性戀對白。他展開了同性戀接吻與撫摸私處的禁忌表演。同時他在精神上的掙扎與緊張,讓他感到強烈的不適。流鼻血與嘔吐的情節,一前一後,彰示著艾利歐精神世界的轉變與完成。奧利佛回報了艾利歐的主動。奧利佛兩次撫摸艾利歐的腳的情節,帶有滿滿的性暗示,它代替了插入的鏡頭,讓這場希臘式的戀愛,停留在美的層面。

“你用你的名字呼喚我,我用我的名字呼喚你!”這種身份呼喚的情感體驗,只限於同性戀愛之間,在異性戀就成了一種荒唐。電影的情感表達方式,始終都是同性戀的,它無法用異性戀的方式去翻譯,就像他們一起坐上了去往意大利北部城市的列車,前來送行的奧利佛的女友沒有趕上告別,她喊道:“Oh,No!”我心裡頭的潛臺詞是:“Oh,Yes!”而艾利歐在啟程之前,已經跟自己的女友表示分手。艾利歐穿著奧利佛的寬大的藍色襯衫,這時候,他和奧利弗已經互換了名字,他完成了自戀式的成長。“我不再是你的女孩了嗎?”艾利歐的女友傷痛欲絕。艾利歐聳了聳肩,攤了攤手,一切都是這麼無辜。

如果桃子的果實,象徵著肉體果實的成熟,奧利弗以他肉體上的“父親”的角色,撫慰了他肉體成熟後的緊張和不安;那麼,父親最後的那一席話,給這場盛夏的愛戀(包括瀑布般的激情,那是王家衛《春光乍洩》中兩個同性戀者始終都沒有成行的象徵物),蓋上了希臘式的印記。父親說:“你們二人所擁有的這一切,跟知識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彷彿聽到了《故園風雨後》中查爾斯首次遇到塞巴斯蒂安的時候肉體所發出的嘶嘶聲。這場對話,同樣叫人想起他們在威尼斯時候的那場對話,有著情人角色的母親Cora對查爾斯的那場關於同性情誼的一場對話。詹姆斯·艾佛利對小說的改編,安插了他對西方同性戀世界的一個文化寓言式的總結,也有他對同性戀者現實生活方式的指導:“選擇怎樣生活,是你自己的事。但請記住,我們的心,我們的肉體,只賦予我們一次機會。你的心靈會悄無聲息地枯竭,我們的肉體,有朝一日也沒人願意再多瞧上一眼,更別提要接近它。眼下的憂傷和痛苦,不要試圖平息,連同憂傷和痛苦一起的快樂,盡情去感受。”

那個盛夏的莊園已經為白雪覆蓋,很難不叫人聯想冬天的含義意味著什麼。年事已高的編劇詹姆斯·艾佛利經歷過同性戀的盛夏,也經歷過嚴冬,就像電影中所講,“河在流動”的意思並非是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而是說某些事物因變動而不變。同性戀是永恆的。緊接著就從美國傳來奧利佛明年開春就結婚的消息。Gay只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選擇了同性戀生活方式,一種是選擇了異性戀生活方式。熊熊火苗在封閉的空間裡,映照著艾利歐痛苦到狂喜的希臘式的年輕臉龐。他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將由他自己來決定。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開啟了一場肉體與精神的希臘之旅,講述了一個男孩同性戀的肉體與精神的養成。它是同性戀主題的電影。在英語、意大利語、法語、德語等多種語言的交織中,在文學與藝術的多重渲染下,各種人物的紛至沓來,艾利歐所生活的意大利莊園有著一種虛化的“文化田園”的寄寓和想象。這裡的“文化田園”紓解了現實焦慮與田園理想之間的對抗,青春與成長才變得美好。

生機勃勃的美國與古老繽紛的藝術歐洲的際遇,重翻了亨利·詹姆斯的主題。只是時間卻已經隔了一個世紀,同性戀的生活已經不再是性面具。儘管“選擇怎樣生活,是你自己的事”,但是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還是給出了另外一種古老而明確的答案,答案就像電影中男主角的表演,鮮活而靈動。

“媽媽知道嗎?”“她不知道。”因為同性戀是在男性之間、不由生育來傳承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