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生活一天天變好

從每月工資41元到每月4000多元退休金,淇濱區福匯佳苑馮德華:

眼看著生活一天天變好

家住淇濱區福匯佳苑小區77歲的馮德華從改革開放前每月工資41元到現在每月4000多元的退休金,從最初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孩子們都有房有車,他說:“眼看著生活一天天變好,我感觸很深。”8月20日下午,馮德華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生活變遷。

每月工資41元,持續了23年

馮德華告訴記者,從1963年開始,他的工資就是41元,一直持續了23年。他1965年結婚,婚後住在一間14平方米的窯洞房,地面是黃土,怎麼掃也掃不乾淨,時間長了地面就變得坑坑窪窪。

“那時候的牆面是土牆,房頂是蓆棚,在屋裡做飯時間長了,燻得蓆棚都是黑的,我就找來報紙粘在蓆棚上。”馮德華說,那時候要是一下雨,屋裡屋外全是泥,特別髒。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他撿來一些磚頭,鋪在地面上。

1974年,馮德華被調到另一個單位工作,可工資沒變,仍然是每月41元。這時馮德華已經有了兩個孩子,還跟父親一起居住。為了填飽肚子,馮德華說,當時撿過菜葉,即便有了糧食也得省著吃。家裡要是遇見什麼事,就得東拼西湊借錢,開了工資再還給人家。那些年生活條件差,“那個年代物資匱乏,各類物資要憑票供應,比如糧票、油票、糖票、肉票、豆腐票、布票、煤票,就連香菸、火柴等小東西也要憑票買”。

工資漲了,家裡添了電視電話

上世紀80年代左右,物資供應逐漸豐富,各種票證陸續退出歷史舞臺,物資供應敞開。到了1986年,馮德華的工資漲了,一家人的生活條件開始改善。

1988年,馮德華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那時候只能收到一個臺,還經常沒信號,我把天線拴在門口的桐樹上,信號不好時就爬到樹上轉轉天線。”馮德華說,一到晚上鄰居也會過來看電視,非常熱鬧,日子比前些年好了很多。

1993年,馮德華花3000元裝了一部電話。“我記得很清楚,那是過節人家搞活動,不然更貴。”馮德華說,改革開放以來,他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他攢錢給老房子內貼上了地板磚,改造了室內的衛生間,生活變得更方便了。

每月4000多元退休金,安享晚年

從1986年開始,馮德華的工資不斷上漲,到了2000年,老兩口兒攢錢在淇濱區福匯佳苑購買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做飯有天然氣、洗澡有太陽能熱水器、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子女們也有了自己的住房和汽車。

“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兒,現在都變成了現實。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這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呀!”從以前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衣食無憂,馮德華說,改革開放讓國家富裕了,人民的生活也更加美好。

馮德華算了一筆賬,從1963年到1985年,他每月的工資都是41元,養活著家裡的5口人,平時要省吃儉用,一個月也吃不上一次肉。如今,馮德華每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退休工資,老伴兒每月也有2000多元的退休工資,晚年生活過得很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