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水: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

江西吉水: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

吉水縣城西工業區鳥瞰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自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影響可謂非常深遠。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在封建王朝下,幾乎所有文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勵多少學子臥薪嚐膽、懸樑刺股、死鑽八股、勇跳龍門。

江西吉水: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

關於狀元,江西人不應該陌生。自古以來,江西讀書風氣極盛,“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根據《江西省人物誌》等書統計,江西曆代有姓名可查的狀元56人(其中武狀元7人),榜眼45人,探花40人,進士1萬餘人。科舉考試選拔出了歐陽修、文天祥等一大批江南才俊。其中,全國狀元分佈最密集的縣——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省吉安市轄縣),十里之內出過5個狀元,這也造就了廬陵(吉安府)“隔河兩宰相,十里五狀元”的美譽。

江西吉水: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

早在5000多年前,吉水縣在新石器時代就有 先民在境內聚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後,吉水縣屬九江郡廬陵縣。三國時期,吉水縣屬於東吳。公元前291年,吉水屬江州廬陵郡之石陽、吉陽縣。隋唐時期,經濟重心日益南移。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廬陵郡復改吉州,吉水屬之。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吉州改稱吉州廬陵郡兼軍事,吉水屬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江西行省改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之下設道,吉安府屬湖西道,吉水縣屬之。

江西吉水: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

吉水縣城

在明朝這一歷史階段,不僅吉水縣,整個江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都得到顯著提升。在《江西狀元譜》一書中,明代的吳伯宗在鄉試獲得解元,在殿試中又高中狀元。而整個明代產生了90名狀元(不包括武狀元),江西就有19名。在此基礎上,《江西狀元譜》對文狀元分佈的地區作了詳細分析,並列出了出狀元最多的地方就是吉安市,佔全省狀元中的45.2%。“其中吉水縣在明代就出了5名狀元。這就是民間傳說的‘隔河兩宰相,十里五狀元’的來由。”

江西吉水: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

最後,總的來說,吉水縣自隋朝建縣以來有1400年左右。該地區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古就是“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其中,南宋詩人楊萬里,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總篡解縉,嘉靖狀元、地理學家羅洪先,《中華大字典》和《辭海》主編徐元誥等,均是吉水縣人。此外,廬陵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贛文化的重要支柱,而吉水縣則是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