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間的關係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搜神記》的作者幹寶,他本是東晉初年領修國史的官員,賜爵關內侯,曾著《晉紀》二十卷,人稱“良史”。如此史家,最崇尚秉筆直書,怎會成為一個搜尋採寫鬼怪逸聞的“鬼之董狐”,胡亂中做了中國小說家的鼻祖?《晉書·幹寶傳》中給出了答案。幹寶之所以相信鬼神的存在,源於他的兩段離奇經歷。

其一,幹寶父親寵愛一侍妾,母親對此十分嫉恨。父親過世,母親令侍妾陪葬。十餘年後,母親也亡故了。因要與父親合葬而打開父親墓室。幹寶卻驚奇地發現,墓中的侍妾氣息尚存,遂將侍妾救出。據侍妾介紹,在墓中,他與幹寶父親的鬼魂恩愛如生時,還育有子女。

其二,幹寶的哥哥曾經患病氣絕,但身體涼而不僵,大家就沒有將其下葬。幾天後,他居然甦醒,和家人談論死後所見的天地間鬼神之事,如夢如幻,聽得幹寶如痴如醉。

因上述兩事,幹寶對鬼怪產生了興趣,“撰集古今神祇靈異變化”,輯出《搜神記》三十卷,以證明“神道之不誣”。

神道不誣,鬼魅實有,這是魏晉人的普遍思想。但鬼與人的關係如何呢?與今天人鬼對立,鬼常以綠臉長牙、七孔流血、剖腹挖心、生啖人體等恐怖的面目舉止出現不同,魏晉時期的鬼,有鬼害人、捉弄人的一面,但也有鬼救人、幫助人的一面,甚至還有人幫助鬼的時候。

永嘉年間,黃門將張禹出門趕路,走過一片湖澤。天色突然陰晦,眼看就要落雨。忽見一座高宅大院,府門大開,於是就走進去,請求避雨寄宿。

該家有一女主人,年約三十,穿著華麗,身後簇擁著十幾名婢女。女主人令婢女為張禹生火做湯。張禹明明看見灶下有熊熊炊火,聽到鍋中湯水沸騰,可感覺不到熱的氣息,用手一摸,鍋還是冷的。

人鬼間的關係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張禹正在詫異,女主人卻幽幽地說:“先生莫奇怪,我本是已亡之人。這裡是墳墓。很慚愧我們不能和人間一樣為您生火做飯。”女鬼說著卻哭泣起來:“我是任城縣孫家之女。父為中山太守,將我嫁與頓丘李家,婚後生有一男一女,男孩十一,女孩七歲。我不幸早死,夫君續娶了我生前的丫環承貴為妻,可他們卻不好好待我的子女,我的孩兒動輒得咎,每每被打得死去活來,我痛極心髓,打算殺了這個忘恩負義的奴婢。先生,今日你路過此地,也算與我有緣,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張禹早已被嚇呆了,推脫說:“夫人命運令人同情,但我是人,有王法限制,殺人之事,我哪敢動手?”女子說:“不勞先生親自動手,您只需明日離開這裡,去到李家,將今日遇到我之事和他們細說,並說您有禳除之法。那負心人一心袒護承貴那奴婢,定會請您設祭除災。您要承貴親自參加祭事,這時我便尋機殺她!”張禹也想幫助她,於是滿口應承。

第二日,張禹按其交代行事,果然承貴在祭壇上被孫氏女鬼殺死。幾天後,張禹再次經過那片湖澤,孫氏女鬼派使女送來五十匹綵綢,向張禹致謝。

這裡我們看不到女鬼,只看到一個母親,一個遭棄受辱、牽兒掛女的母親。母親做了鬼還存母性,小兒做了鬼也未泯童心。

元嘉初年,散騎常侍劉俊閒居在家。一日,劉俊見門前有三個年約六七歲的小兒,相互追逐嬉戲。此時天降驟雨,而三小兒的衣服卻沒有被淋溼。

人鬼間的關係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劉俊感到吃驚,懷疑此三小兒非鬼即怪。三小兒又爭搶一瓠壺,劉俊用彈弓射之,正中此壺,三小兒受到驚嚇,霍然不見。只有那支瓠壺落在地上。劉俊將壺撿起,很是稀罕,掛在自家閣邊。

翌日,有一婦人登門,見此壺便抽泣著說:“這是我死去孩子的玩物,怎會在這裡呀?”劉俊把昨天的事情說與了婦人聽,並將壺送與婦人。婦人又將壺埋在了孩子的墓前。當日下午,那小兒再次來到劉家,舉著壺笑說:“我的壺又回來了,哈哈!”說著,轉身不見了。

三小兒舉止詭異,聯繫事件的前因後果,顯然是鬼所變化,但故事卻並不覺有鬼魅的陰森可怖,而極富人間情趣。三個小兒鬼也與人間兒童的活潑頑皮無異,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當然,一些調皮搗蛋的鬼魅也會偶爾捉弄、戲耍一下人類。《搜神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琅琊郡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老漢名叫秦巨伯。有一次夜間出去飲酒歸來,途經蓬山廟,見他的兩個年幼的孫子迎上前來。秦巨伯以為是孫子不放心自己,特來恭候,心裡十分高興。

兩個孫子扶著秦巨伯走了一百多步,忽然揪著脖子把老漢打翻在地,還罵道:“你這個老不死的東西,前幾日還敢打我,看我今天不殺了你!”秦巨伯一想,前幾天真是揍過這兩個孫子。見事不好,秦巨伯就裝死躺下。一陣拳打腳踢,兩個孫子才扔下秦巨伯氣沖沖地走了。

秦巨伯爬起來回到家,見兩個孫子在院中若無其事地玩耍,真是又氣又恨,拿起棍子就要打孫子。家人來勸,秦巨伯哭著說了經過。那兩個孫子不住磕頭說:“我們做孫子的怎麼敢做出這種事呢?是不是鬼怪作祟呀。”秦巨伯一想,孫子平時孝順,怎麼會這樣無禮?他似乎明白了什麼。

幾天後夜裡,秦巨伯裝醉走到廟前,那兩個孫子果然又出現了。他們跑過來攙扶秦巨伯。秦巨伯突然狠狠掐住他們的咽喉,一直拖到家裡,見自己兩個孫子正在院中嬉鬧,才知抓獲的這兩個真的是鬼魅。秦巨伯用火燒它們,直到身體都燒焦了,才將它們扔出院子外。秦巨伯本以為它們死了,結果第二天早上一看,那兩個燒焦的鬼魅已經不見了。

人鬼間的關係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秦巨伯後悔沒有斬草除根,決心再去捉鬼。他懷揣利刃,又假裝喝醉徘徊廟前。而家人見秦巨伯夜深不歸,擔心他再遇上鬼魅,便派兩個孫子前去尋找。結果,全部被秦巨伯殺死。

初讀故事,絲毫沒有惡鬼傷人的驚悚與憤怒,反而輕鬆愉快,為秦巨伯的黴運當頭而竊笑。看到結尾,卻不禁愕然了。但仔細想來,秦氏兩孫之死的責任難道真的要鬼來負嗎?起初,鬼只不過想幽秦巨伯一默,不料卻被秦巨伯捉住炙烤,僥倖逃脫也沒有再去搞惡作劇報仇。反而是秦巨伯不依不饒,非要置鬼於死地,結果烏龍到自家孫子身上,付出了“兩個好兒孫”的代價。

世間確實有很多鬼魅作祟。按說人鬼殊途,鬼為何總好出來嚇唬人呢?我們都知道這樣一條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出處是《幽明錄》中的一個故事。

有個新死鬼,總也找不到吃的,形色疲憊,身體消瘦。忽逢到一個胖鬼。新鬼一看,是他多年前的好友,已死去二十多年了。胖鬼調侃新鬼:“老弟,幾十年不見,你怎麼變得這麼瘦弱了?”新鬼哀嘆:“這是找不到食物餓的呀。老兄早死,現在又這麼胖,一定知道不少覓食的手段,快教教小弟吧。”胖鬼說:“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到人們家裡去作怪,他們一害怕,便會供奉給你吃的。”

新鬼得了要領,來到莊東頭一個信佛的人家。這家西廂中有一盤磨,新鬼就推了起來,心想,看到鬼推磨,你們難道不害怕嗎?沒想到,這家主人見後,不但不怕,還呼喚他的兒子們來看,邊看邊說:“快看!佛憐咱家貧寒,派個鬼給咱家推磨!”於是大家齊動手,弄來很多麥子不斷地放在磨上。新鬼磨了好幾十鬥,一點吃喝沒有,還疲憊不堪,只好走了。他找到胖鬼質問:“你這傢伙怎麼耍弄我呀?”胖鬼說:“這次算你倒黴,你再去一家試試吧。”

人鬼間的關係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新鬼又到村西頭的一戶信道教的人家。這家門旁有個舂米的石碓,新鬼就搗起谷來。這家主人一看,高興地說:“昨天鬼幫助村東頭那家推了磨,今天又來幫咱家搗米,快多給他運穀子來!”於是家人齊動手,不斷往石碓上放稻穀。新鬼一直幹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還是一無所得。新鬼又去找胖鬼質問為何騙他。胖鬼說:“老弟,你太不會挑人家了。一戶信佛一戶信道,他們都不怕鬼怪呀。你再到一戶平常人家去作怪試試,這次保證能成功。”

新鬼覺得胖鬼說得有理,就另尋得一個既不信佛又不信道的人家。新鬼一進門,見有一群女子在窗前,院中有一隻白狗。新鬼故弄玄虛,將白狗舉在空中走。那群女子一見大驚失色,連忙去請巫師捉鬼。巫師做了一陣法術,說:“這個鬼只是想討點吃食,你們殺掉白狗,多備酒飯果品,在院中祭祀禱告,就不會有禍事降臨。”這家人照辦。新鬼終於飽餐了一頓。從此新鬼常常作怪嚇人,得到很多供品,也逐漸發福了。這都是“友鬼之教”啊。

“友鬼之教”,恐怕我們大家也曾是那個疲瘦的新鬼,也曾聆聽過“友鬼之教”並受“益”匪淺吧。

(本文節選自《搜神志怪:魏晉人的幽明世界》,中華書局出版,標題為編者所擬)

內容簡介

解讀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通俗讀物。作者選取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經典作品,如《搜神記》《搜神後記》《拾遺記》《述異記》《幽明錄》等,仔細研讀、研究和考證,用輕鬆的筆調揭示深邃的道理,知識性和可讀性較好。本書按照志怪小說的內容歸類,分為七輯:人仙之戀、異度奇情、神話溯源、鬼話連篇、論怪談玄、妖魅傳奇、佛道鬥法,計44篇。

紀陶然,河北廊坊人。專欄作家、評論人。長期為各類媒體撰稿,作品以歷史文學、文化評論、藝術鑑賞為主,涉及文學、歷史、考古、傳奇、典藏、地理、音樂等多個領域。著作有《天朝的鏡像》、《微言大義》、《口號中國》、《秦始皇:征服者與探險家》(“大名人小故事”叢書)等。

目 錄

人鬼間的關係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自 序

魏晉以降,至隋唐一統,凡四百春秋,其間征戰頻仍、興亡勃忽。人處其間,多有白雲蒼狗、逆旅過客之感懷。加之祖師西來、天師方興,佛道際會,爭奇鬥豔,多加持鬼神之功,張皇靈異之事。人聞其說,多信奉皈依,於上層惟願羽化登仙、永享極樂,於下層則望脫離苦海、希冀來生。

劉勰有“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於時序”之宏論。“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文學與時代緊密相聯。故而時至魏晉,鬼神靈異,其事其說,街頭閒論,巷尾流播,每每傳人一口,增益情節,由一鱗半爪的殘叢小語,漸為全須全尾的完構佳章。故志怪小說盛行當世,蔚為大觀。流佈於今者,或完璧,或殘帙,尚有三十餘種。這些作品情節曲折、引人入勝,雖寫作技巧並不成熟,卻有那個時代特有的天真爛漫、簡雅樸拙之美。

其中為要典者如曹丕(託名)《列異傳》、張華《博物志》、王嘉《拾遺記》、荀氏《靈鬼志》、幹寶《搜神記》、陶潛(託名)《搜神後記》、王琰《冥祥記》、劉義慶《幽明錄》、吳均《續齊諧記》、任昉《述異記》、顏之推《冤魂志》等。尤以《搜神記》《幽明錄》為箇中翹楚。至於其他體裁文學名篇,如《洛神賦》《桃花源記》,並非以志怪小說面貌出現,而情節完整,志怪色彩濃郁,皆可目為志怪小說以解讀。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根系駁雜,枝葉繁茂,上繼先秦、秦漢神話傳說之餘烈,下啟唐宋傳奇、明清神魔鬼怪小說之端緒,同時沾溉詩詞、散文、戲曲等諸類文學體裁,為其提供母題、範式和表達方式,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先哲已有充棟之論,毋庸贅言。

而跳出文學史的考量,小說情節背後所匿的民族歷史、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等“隱情”,更是令人廢書沉吟,再三玩味。惜乎古今之閡,很多小說未能進入今日讀者的閱讀視野,即使名篇也只窺其大貌,難忖“隱情”。

本書是解讀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通俗讀物。筆者將志怪小說歸類整理,串聯解讀,於敘述情節同時,揭示情節背後所蘊含的“隱情”。雖謂“通俗”,但筆者在目力所及內選取優秀版本,借鑑諸師賢學術成果,盡愚所能研讀考證,力求使本書可讀、易讀、耐讀。

2018年4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