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具爭議的皇帝,前期勤政愛民,後期怠政溺酒色

提起明朝的皇帝,想必有人會說朱氏家族是最有性格的。有甘願做木匠不想當皇帝的,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有戀母情結的,也有固執和大臣死磕到底的,但是要說起這麼多明朝皇帝中誰的爭議最大,本文認為當屬明神宗。

明朝最具爭議的皇帝,前期勤政愛民,後期怠政溺酒色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明神宗,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萬曆皇帝,他的威名遠揚和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有一定關係。但是除此之外,他本人具有極大爭議性還在於以下幾點:

明朝最具爭議的皇帝,前期勤政愛民,後期怠政溺酒色

萬曆皇帝畫像

萬曆皇帝前後變化之大。萬曆皇帝在李太后的嚴加管教之下,自小勤奮讀書,這也養成了他勤於政事的習慣。剛開始在太監馮保、內閣大學士張居正的輔佐之下無論是政治上的考成法,還是經濟領域的一條鞭法,抑或是在他親政之後進行的萬曆三大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的頹勢,也樹立了新朝的氣象。如果他能夠一直保護著這股勁頭,那麼明朝萬曆新政應該會變成明朝中興之勢了。但是從1586年開始,萬曆皇帝似乎就像是結束多年備之後的狂歡,開始了多年的怠政。不但沉湎於酒色之中,還改變了之前勤奮的形象,長達幾十年不上朝。但即使如此,明朝的政治機器依舊在運轉。既沒有出現奸臣,也沒有因為他的怠政而發生嚴重的黨爭,更是沒有外戚干政。明帝國的運轉背後究竟是什麼在支撐著這一切。

明朝最具爭議的皇帝,前期勤政愛民,後期怠政溺酒色

影視劇中的鄭貴妃形象(網絡圖)

萬曆皇帝因為愛屋及烏而任性到了極點。因為寵愛鄭貴妃,便執意要立她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甚至在梃擊案中公開為鄭貴妃開脫。他之後多年的怠政行為也是因為與朝臣關於國本之事無法有統一的意見而做起甩手掌櫃。從群臣反對冊立鄭貴妃為皇貴妃到反對立朱常洵為太子,萬曆皇帝感受到的不只是群臣對他過度的干涉,更是感覺到自己無力駕馭帝國這個龐大的運行機器。對於朝臣來說,他是皇帝,必須以國家為重,凡事不能感情用事,但是於他而言,他不喜歡王恭妃連帶著不喜歡她的孩子,寵愛鄭貴妃同時自然也喜歡和鄭貴妃有關的一切,這不過是表明自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真情實感的流露本就是人之常情。即使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要留下遺詔封鄭貴妃為皇后,為的就是死後可以和他深愛的人在一起。所以多年的怠政不只是對自己作為一個血肉之軀的人的尊嚴的捍衛,也是對自己作為一個皇帝應有的權力、榮譽的抗爭。史書中對他的這種行為依舊只有批評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