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如果你是一位保險小白,或是一名保險學習者,想了解一些保險的知識,你會通過搜索查看一些科普內容,或者報名一些付費知識學習課程,學習下關於保險的內容。

我想你最常見到的內容就是「買保險要買消費型,不要買儲蓄型的保險」這類的說法。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消費型保險」這詞被人推波助瀾,就像小和尚唸經,動不動就掛在嘴邊,管你是瞭解不瞭解保險的,都會看到一句話,買「消費型保險」不要「儲蓄型保險」,儼然「消費型」更多的成了一個營銷詞彙。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這一期專題,二宗君就和大家來講講長期保險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的說法,這只是一個營銷噱頭而已,為什麼這樣講呢?首先,它背離了人們對保險的一些真實認知,被一些人直接誤導別人。自媒體也好、機構也罷,有的動機不純,把保險科普和推薦保險產品,混為一談。這樣的後果,越是讓人對保險的基本認知越來越遠。

  • 為什麼被誤導的「消費型保險」變成了營銷噱頭?
  • 為什麼沒有「消費型保險」這種說法?
  • 教你如何玩轉保單的「現金價值」?
  • 總結

一、為什麼被誤導的「消費型保險」變成了營銷噱頭?

記得二宗君,剛開始學習保險知識的時候,也是被灌輸這樣的認知思維,「買保險買消費型」看了一些科普文章都是這一套說辭,直到有一次二宗在翻專業的保險教科書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概念術語。

現金價值:帶有儲蓄性質的人身保險單所具有的價值。

劃重點:儲蓄性質

我們知道現金價值也叫「解約退還金」或「退保金」,就是一份保險不需要了,退保時我們還能拿回多少錢。不管是定期的保險,還是終身的,這些保險都含有現金價值,怎麼能叫「消費型保險」?,而且「消費型保險」本身含有儲蓄性質,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帶著這樣的疑惑,我把保險教材都給啃完了。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保險學

二宗發現,根本就沒有「消費型保險」這樣的說法,要麼是有人生造的說辭,自說自話,一門學科的概念、定義本是嚴謹的,不可能存在胡亂混淆,邏輯不通的情況。基於這種情況,二宗「扔了」一些學費,報了一些保險付費知識課程,聽了聽。

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通常有這兩種情況,一種是老師具有紮實的保險基礎知識功底,基於一些核心。再加上老師的表述和傳授,這類是非常「正統」,核心的知識基於事實,這個就像我們學習歷史,有些只是演義,是否真的歷史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只能通過一些證據來證明,但是大的脈絡是無法改變的。

另一種就是一上來就說「買保險要買消費型,不要買儲蓄型的保險」,如果你事先知道這樣的問題了,你就會想這個老師要麼不懂保險,要麼連本教材都沒有,沒好好備課,除非教案內容都是隨便弄來,自己編輯一下,都沒有核實,後來你會發現就是營銷噱頭而已。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其實沒有什麼所謂刻意的買保險買消費型的說法,普通的保險就是你們所認知的「消費型保險」,它不知不覺成了一個營銷工具,你們記住,只要這份保險不是兩全險,基本上就是「消費型」。從功能上叫「保障類」更貼切。

保險要不是一些不懂保險的人越描越黑,或者用各種話術亂說。其實它很簡單,沒什麼消費型、儲蓄型、分紅、兩全、返還傻傻不分。首先消費型沒有這樣的說法,本身長期保險具有儲蓄性質怎麼能有「消費型」說法;儲蓄類的保險通常說的是兩全,年金等,兩全是這類保險的結構一部分用於保障,一部分用於儲蓄,即使普通類的保險也有儲蓄性質,但那個非常弱。兩全險是在儲蓄這部分支付一筆錢,給保險公司進行投資,可能以分紅的形式返還給你。

從功能上來說,風險保障類和長期儲蓄類就行,沒有很複雜的。但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話術是這樣的。

  • 消費型:合同到期,錢就拿不回來,就消費掉了。
  • 儲蓄型:有事賠錢,沒事存錢,長期持有既有保障又能產生一些收益。
  • 兩全型:就是指保險期間生存可以領錢. 保險期間如出現保險事故賠錢。

這些應該都是不願去細緻科普講的白話,具體是怎樣的情況普遍都不瞭解。

二、為什麼沒有「消費型保險」這種說法?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傳統的保險產品,大都是疊加多個保險責任,比如壽險責任,如果不發生重疾風險,可作為壽險責任使用,然後附加一些別的險種,由於互聯網的發展,一些保險產品開始創新,剝離掉一些責任,就拿我們熟知的一些互聯網保險來說,它是以純保障為主,不附加任何保險責任,所有有人又造了一個概念「純消費型」,看的人都頭大了。

這類保險的價格和我們已知的長期保險低的多,其實就是去掉了很多其他的責任,就單純的為保障服務的。似乎是響應號召「保險姓保」,後來因這類保險沒有帶壽險責任的,恰巧此時市場在加大推定期壽險。

之所以說不存在消費型保險的說法,我們來看一下,人壽保險的保費構成,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純保費,另一部分是附加保費。我們主要看純保費的部分,它又是以風險保費和儲蓄保費構成。這裡給大家科普兩個概念。

  • 自然費率:保費是按被保險人年齡增長而增長,隨著被保險人年齡增長,身體健康狀態將逐漸降低,保費逐漸增高,費率依據每一年齡階段及期間的死亡率來確定。
  • 均衡費率:也叫保證保費,保險公司把風險估算後,把各個年齡段的保費平衡後,每年給出一個保費均值,從一個年齡開始投保後,以後每年的保費都是一樣的。

說到這我們會發現,有些按「自然費率」計算保費的重疾險,一般都是以附加險形式附加在投連險或萬能險上。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醫療險是沒有長期的,有也是一年一年續期的,本身醫療通脹是無法控制的,加大了風險成本,醫保的費用也是會上漲的。意外險是有長期的,但是肯定要比短期的貴,它能夠累積現金價值。但意外險作為短期的保障,一年期的槓桿作用是最高的,不過對保險公司而言超高「性價比」的意外險往往是曇花一現,你今年買的,可能明年就停售下架了。一款保險產品,保險公司面臨巨大風險損失,可能就會調整策略。

比如一個地方地震,或發生別的重大事故,恰巧這地方人保險意識足,意外險或其他保險買的多。可想而知,這種風險會讓保險公司一下子面臨鉅額的損失。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自然純保費與均衡保費

二宗君不建議大家買一年期的重疾險可能有人會一下子體會了,首先,一年期的重疾險它是自然保費,隨著年齡的增加保費逐年上漲,如果因為覺得便宜把一年期的重疾險當做長期保險來續保,實際上不比一份長期的保險交的費用少;其次,一年期的重疾險本身不保證續保,產品有停售的風險,假如產品不會停售,一直能續保,它也是無法累積現金價值的。

三、如何玩轉保單的「現金價值」?

現金價值是如何產生的呢?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保險的現金價值

由於早期均衡保費高於自然保費,隨著保單年度的增加,純保費的終值與保險成本的終值的差異也隨之緩慢增大,因此現金價值緩慢增加。後來自然保費高於均衡保費,隨著保單年度的遞增,純保費的終值和保險成本的終值的差異也隨之緩慢減小,使得現金價值緩慢減少。到保險期滿期時,保險責任終止,現金價值為0。

如果基於這樣就認為這份保險不是「消費」掉了嘛,那也只是一知半解。這讓我想起了一位諮詢者,他就問了我這個問題,「消費型」保險合同到期,保費消費掉了,我告訴他前面那些內容,馬上回了句,怎麼能說被消費了呢?因為可以通過退保拿回現金價值,有的保險即使保障終身,還會累積現金價值,不會被消費;有的只是後期風險保費高,就一起支付完保費降為0,這裡面是有區別的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保險增長的現金價值

如上圖所示,如果一份你們認知的「消費型保險」,保障為終身,其實可以選擇一個年紀,90歲左右退保,可能拿回一個比保費高的現金價值,也不會讓你覺得消費掉了。即使不退保,也可以作為身故責任拿回一個現金價值。

有很多理財平臺,背後的產品是投連險,很多人不清楚,只知道是理財,如果你贖回了理財產品,相當於退保了拿回收益。這裡面是有很大的去區別的。

為什麼不存在「消費型保險」之說?教你如何正確認識「現金價值」

稅優健康險組成

國家的政策險稅優健康險,即使是一年期的,能保證續保,你也會看到它會加個儲蓄賬戶,為了能保證這類產品的穩健運營。除了扣除每年的保費,剩餘的留給保險公司運作。不至於這款產品因賠付壓力過大而無法運營下去。

如果非要說「消費型保險」,只能說是一年期的保險,比如一年期的意外險,一年期的醫療險。這些還馬馬虎虎符合「消費型」這樣的表述。因為對於短期的產品,本身就存在一些風險,所以你看到長期的保險,都會具有儲蓄性質。可就不能說是消費型了,會發生很多邏輯不通的問題,把人的認知帶入歧途。

四、總結

長期保險一般都存在儲蓄性質,有現金價值存在,不存在「消費型保險」的說法,這樣會誤導別人,對保險的一些真實瞭解,像一年期的車險、意外險、醫療險。稱作消費類保險還過得去,也很好理解,不然這類「消費型保險」我還可以叫做「返還型保險」,因為有現金價值的存在,可以返還給你,你說是不是呢?很多概念的混淆,就是不專業的人越抹越黑的緣故。

一款保險要去分析,深度挖掘才能有所瞭解。這樣就把保險的一些基礎知識越弄越複雜,亂造了一個概念,就要花很多時間去解釋這些,原本很簡單的內容。有一句話說,造謠一張嘴,科普跑斷腿。以保險科普的名義去歪曲一些內容,為了做推廣,讓原本簡單的東西變得複雜,又帶有套路性質的,害人害己。那這個行業的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別人永遠看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